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繼續加大教育投入

(2022-12-16 23:19:51) 下一個

繼續加大教育投入

                                         2005年2月22日

何必

當前治理教育亂收費的任務仍十分繁重……(略。)

全國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由教育部、國務院糾風辦、監察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審計署、新聞出版總署等七部委聯合召開。

這些天,有關教育的各種報道鋪天蓋地五花八門。21日人民網報道,教育部長周濟表示,中國教育在取得曆史性跨越式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很多困難和問題,他說,最突出的問題和最突出的困難就是人民群眾對於優質教育的強烈需求和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不足,這構成了現在教育事業所麵臨的基本矛盾。回顧2004年工作,周濟表示,他“覺得最難的還是教育的投入不夠”。他說,中國的教育在過去幾年取得了很快的發展,取得了曆史性的跨越式發展,特別突出的是在兩個方麵:一個是在實現兩基,中國基本普及義務教育,基本掃除了青少年文盲,這對一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是個了不起的成就。另外一個重大突破就是,中國的高等教育在過去六年之中,規模翻了兩番,現在的規模是1998年的4倍,而且國家的教育質量還在不斷提高。現在中國高等教育在校人數已經超過了2000萬,毛入學率達到19%,進入了國際公認的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階段。“說老實話,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每一個階段,老百姓對我們的要求都是以現代化的標準來要求我們,但是我們實際上的投入離現代化還是差得很遠的。”

部長強調投入不足,那麽顯然是要增加投入。那麽這種投入從何而來?當然還是要納稅人掏腰包。部長也介紹說,中國的教育取得了令全世界矚目的成就。但2004年10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路甬祥就《義務教育法》執法檢查情況向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作報告時說,從執法檢查情況看,我國義務教育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發展仍不平衡,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的總體水平偏低,尚未“普九”地區的攻堅任務十分艱巨。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普遍不足;農村學校危房改造存在資金缺口,且沒有穩定來源。要解決危房改造問題,資金缺口很大;實行“以縣為主”的管理體製後,基本上確保了中小學教師國家規定的標準工資的按時足額發放,但仍存在拖欠教師津貼、補貼的現象;“普九”欠債嚴重,成為縣、鄉政府和學校的沉重負擔。

教育界專家認為我國農村教師隊伍有三大問題亟待解決:一、教師工資拖欠問題依然嚴重;二、教師數量穩定增加,師資使用效益不高;三、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仍有待提高。

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中國農村九年義務教育調查課題組,曆時數月,先後到黑龍江、遼寧、內蒙、寧夏、新疆、西藏、陝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山東、廣東、廣西、海南等16省市進行實地調查,結果發現,農民負擔沉重,鄉村學校校舍簡陋破敗,縣鄉九年義務教育達標後債台高築,都折射出農村教育的現實窘況。

……

凡此種種,看上去都顯得如此不相稱,甚至各種說法之間頗有針鋒相對之處。或許,這就是屁股決定腦袋最突出的表現。

鄧小平說,改革開放最大的失敗在教育,他指的是國民道德水平低下狀況令人擔憂。不過,後來很多人都把這句經典的話原封不動地搬過來描述中國教育的現狀。

不久前,溫家寶在談到相關問題時,也像前教育部長、現國務委員陳至立那般,強調要實施一費製;或者說,陳至立此番言論是對溫家寶講話的重複與具體化。其實,這一費製並不是最近才出現的。去年暑假期間,教育部對一費製的規定就名目繁多,但開學後媒體注意到,所謂一費製不過是中小學寅吃卯糧偷梁換柱的做法,學生減負基本上屬於扯淡。在整個教育環境沒有得到改變之際,談論減負隻能是空中樓閣,就像嚷嚷多年的中小學素質教育最終碰到高考一試定終身般的,在出口處完全是應試教育,其他都不過是紙上談兵。

21日教育部長采訪發表後,各方議論紛紛。人們從部長的言辭裏,嗅出了又要伸手要錢的氣味,也得知,財政收入的增加,在收入來源逐漸剛性化的形勢下,最終就隻能是對納稅人增加稅負來解決。2004年中國完成稅收25718億,可真正投到教育上的少之又少。在中國周邊的窮鄰居裏,像柬埔寨、尼泊爾、孟加拉等國家,人均GDP不足中國的1/3,但卻實行對農村教育免費的政策;印度、古巴等國家義務教育階段也采取了免費政策。亞洲開發銀行測算,如果對中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完全免費,將會給中國農民帶來0.5%~2%的開支減少,金額可達100-400億人民幣的規模。可如今,中國農民剛剛被取消了農業稅,而其他各種稅費卻變本加厲層出不窮。問題在於,我們社會裏就是有那麽“一小撮”把國民甚至人均收入遠低於聯合國規定的貧困線的農民當作是自己的取款機,不惜殺雞取卵竭澤而漁。

中國的教育投入也許的確不夠。但在如此有限的資源投入當中,傾向於從農村向城市、從西部向東部、從中小學向高等院校、從弱勢群體向達官貴人傾斜,透露著嫌貧愛富的政策本質。各種消息中對於中小學、農村和中西部教育狀況的披露,哪個不讓人心灰意冷無可奈何?北大清華每年投入10多個億,而西部農村學校連黑乎乎風雨不擋的課堂都難以保證。如今上大學每年動輒上萬元的學費,供養1個大學生的費用相當於4中國農村家庭平均收入的總和,這無論如何與教育部長的誌得意滿誇誇其談的成就相去甚遠,而且危險的是,還會越走越遠。

增加教育投入?去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到廣西招生時出現過騙取家長錢財事件,然後又有了下屬公司挪用40萬元公款炒股的醜聞,而2月21日有消息稱,該校幼兒園會計涉嫌貪汙12.7萬元托兒費。也許,這倒可以說明為什麽投入總是見不著產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