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過三代
2005年2月15日
何必
投資銀行JP摩根最新的研究顯示,全球大部分超級富豪過去20年都不能守住巨額財富,“敗家率”達80%……(略。)
這篇看上去很拗口的文字,之所以別扭還是由於轉載者從內地之外的媒體上原封不動照貓畫虎搬運來而未加任何“本土化”,所以才有了類似“今次”這樣莫名其妙的詞匯見諸行文。
作為投行,JP摩根總是要發布些個聳人聽聞的研究結果。這次,針對美國富豪守住財富能力的研究,“不經意”裏卻透露出英國貴族更能守業的特點。把這樣的結果公諸於眾,給那些好對世間什麽現象評頭論足者們留下了空間,無非是說美國人還是暴發戶,血液裏還是西部牛仔那種盡管意氣風發但卻血氣方剛未諳守財之道,還是具有悠久貴族傳統的古板而保守的英國人要強些個;或者幹脆歸根結底,貴族是要經曆若幹代曆練,而不能像美國人那樣才有著200多年曆史就在世界上試圖無往不勝所向披靡。
這個研究結果,會給內地的富豪巨擘們帶來什麽樣的影響呢?不妨可以看看內地富豪接班人一覽:
接班子女姓名 創業父輩 控製企業 年齡 擔任職務
李兆會 李海倉 海鑫集團 22歲 董事長
徐冠巨 徐傳化 傳化集團 43歲 董事長
周海江 周耀庭 紅豆集團 38歲 董事長
尹喜地 尹明善 力帆俱樂部 董事長
吳思偉 吳炳新 三株集團 董事長
茅忠群 茅理翔 方太集團 35歲 總經理
潘建清 潘廣通 天通股份 41歲 總經理
魯偉鼎 魯冠球 萬向集團 33歲 總裁
徐永安 徐文榮 橫店集團 39歲 總裁
摟 明 摟忠福 廣廈集團 31歲 總裁
趙 濤 趙步長 步長集團 總裁
劉 暢 劉永好 民生銀行 24歲 股東
左 穎 左宗申 宗申高速艇 21歲 控股股東
韓國賀 韓召善 盼盼集團 30歲 副總經理
梁昭賢 梁慶德 格蘭仕 39歲 執行總裁
(資料來源:瞭望東方周刊2004年第18期)
其中,除了李海倉被殺而由李兆會非常接替擔任山西海鑫集團董事長職務外,其他民營企業都培養自己的孩子作為企業家接班人。
而一向以出怪招而聞名的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受到企業內部高管子女們玩的一個按照父母在公司股份多少排座位的遊戲的觸動,萌發了建立一個“敗家子基金”的念頭,鼓勵這些高管子女不進正泰在外麵接受觀察考驗,若成器則進,不成器則由企業成立基金來養那些敗家子。南存輝的這種想法被媒體稱作是在其將家族企業進化為企業家族後向現代企業製度邁進的又一大步伐。
相形於上述其他民營企業老板急不可耐地想方設法將企業趕緊傳給自己子女的做法來,南存輝的憂慮畢竟是進了一步,已經將財富與能力進行了區分。雖然,向企業高管子女提供基金幫助本身與媒體所標榜的現代企業製度以及現代社會的要求南轅北轍,而且所謂現代企業製度自身存在的諸多漏洞也早被其締造者後代的西方人吹毛求疵得體無完膚,遑論中國實行現代企業製度的環境質量實在不能讓人稱道,可能夠想念及此,怎麽說也是未雨綢繆防患未然了。
私有財產入憲後,民營企業家吃了顆定心丸。而經過20多年的艱苦創業,也到了薪火相傳的時候了。
而在中國,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對於企業作為一個社會組織形態,無論是在行政還是法律地位方麵,都給予了比作為該社會另一個社會組織的家庭要多得多的惠及,企業所受到的待遇隻是比政府稍微差,而遠強於其他經濟和法律主體。在企業主個人所得稅方麵,朱鎔基充其量也不過是號召他們應該交納點所得稅;而在社會富豪遺產稅方麵,我們的立法部門則是進一步退兩步,即使如此,還是在去年鬧出富豪將財產轉移給3歲後代的鬧劇。如此財富管理體製,暴露出中國的財富觀念,並且因之而表現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財富權利與財富責任。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製度安排下,對於富起來的人刮目相看另眼相待,使之高人一等成為社會的精英階層。
可是比起美國人來,盡管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曆史,但是在市場經濟方麵還是個蹣跚學步的孩童,卻早早就在為那些渾水摸魚成為暴發戶們免除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原罪方麵走到了天涯海角。這也成就了中國官方透露的中國的貧富差距目前高居全球顛峰的輝煌,而這種輝煌隻是在區區20幾年中就完成了。難怪早在1997年世界銀行就有分析報告認為,中國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已經高於大多數東歐轉型經濟體、西歐的一些高收入國家以及中國的一些亞洲鄰國如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這些國家通常被發展經濟學研究認為是收入差距很大的國家;中國的一個突出特征是,中國的收入差距不僅程度高於別的經濟,而且其發展速度也超過了其他國家,根據可得數據,中國的總體不平等程度的增加是所有國家中最大的(石油工業出版社2001年)。
茅理翔一直是家族製的堅持者,他認為中國目前尚未形成職業經理人階層,法律也尚不健全,所以創業者不可能將自己千辛萬苦創下的資產交給家族意外的人去經營,必然輝考慮自己的子女接班,這是東方文化的一個特色。
這樣,就形成了兩難境地,無論是子承父業還是背離家族製,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尷尬。職業經理人的存在環境,要求的是職業化的存在。而從中國目前的社會環境狀況來說,經理人的職業化在純種外企中尚屬偷梁換柱,外企在中國的所作所為充滿了灰色行為,就不用說地道的中國企業了。
而如果真是“富不過三代”,中國還能剩下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