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貧困大學生應該寒假做保姆

(2022-12-16 22:54:03) 下一個

貧困大學生應該寒假做保姆

                                  2005年2月9日

何必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專門籌集了專項經費200萬元,向北大、清華、人大等17所留京貧困大學生比較集中的高校發放……(略。)

大年初一,媒體上有關貧困大學生在校過年的消息不絕於耳。當天《北京青年報》報道,昨天,京城留校的近100名大學生相聚門頭溝區潭柘寺鎮趙家台村,參加了由市教工委、市教委、團市委、市學聯共同主辦的“學子農家過大年活動”。學子們紛紛表示,是市委、市政府的親切關懷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讓他們感受到了全社會的關心和大家庭的溫暖。而《京華時報》則比北青那種溜須拍馬歌功頌德的勁頭還要過分,標題就是“中國人民大學兩百多名留校生吃下六百斤餃子”,內容裏除了也是貧困大學生喜氣洋洋校園裏張燈結彩外,說的就是學校領導要求讓這些貧困生過個好年,晚上一頓飯食堂包了4種餡600多斤餃子。

200多個學生,600多斤餃子,而且還都給吃下去了,平均每人一次性吃下去3斤餃子,這是何等悲壯的場景!想想看,這200多人裏有男有女,即使如此也是吃出這麽個檔次,要是真爆出個“其中一男性學生暴飲暴食吃下8斤餃子因此處於昏迷狀態被送往醫院搶救”的新聞也不在話下。而這種新聞路數,到底是給政府增光添彩,還是給這些在首都大學裏的學子的日常生活加上窮得隻能在除夕夜白吃誰不吃的嗟來之食上肆無忌憚風卷殘雲的折射?該消息的記者編輯居心如何?是不是要在這麽個值得全力以赴大書特書的好事上用貧困生沒出息吃相的描繪來給大好春光抹黑?這大概也是今年春節迄今為止最斜乎的一則新聞了。

今年,貧困大學生進入了各方的視野。從農民工成為社會輿論風暴中心後,媒體喜不自勝地再度從貧困人群裏搜尋出這類身強力壯的貧困者來,滿足自身急功近利的新聞訴求。筆者無意說貧困大學生不值得同情與關懷,而是看如今社會上,相對於農民工、貧困大學生而言,那些農村和城市貧困家庭的境況要更加悲慘與持之以恒,也正因此,媒體介入的難度太大,不容易一次性改觀,而要曠日持久堅持不懈地關注,這本非新聞媒體的強項,自然也就被棄置一旁。找些沒病沒災的大學生來折騰,總要強於低保甚至無保人群裏耄耋們來得爽呆。所以,才有了《新京報》聯合扶貧基金會發起為貧困大學生回家路費募捐、《北京晨報》捐助貧困生年夜飯等噱頭式的無聊炒作。

不僅是新聞媒體,政府與官方社團也樂於攙和其中。春節前,團中央拿出200萬“特殊團費”來資助那些不能回家過年的大學生過寒假,並向社會募集800萬勾當於此,另外還要再弄2000萬幹此事;教育部也發出指示,要求各地高校照顧好這種學生,校領導要在除夕夜與這些在校生一起度過。這也算是興師動眾了。3000萬資金投入寒假期間的在校貧困生,而平素目不斜視的校領導這時要與貧困生一起吃年夜飯,領導心裏罵成什麽樣是鬼知道的事。

資金投入了,領導年夜飯了。可貧困生能領到的人民幣是多少?北青說人民大學每人500,而新華網說高校每人200,差出150%,到底是什麽標準有是由於內幕不得而知。

在校生得寵,回了家的就變成了倒黴蛋。想必,明年春節留在學校的人一定會增加,為了能與領導共進年夜飯、遊逛北京城,還那不管多少的壓歲錢。

就算是吃了年夜飯體會了京郊民俗見到了校領導的口水,完事以後呢?貧困生還是形單影隻,那頓餃子最多次日也就變成了排泄物,太陽照樣升起,貧窮依然揮之不去。即使是那些受到社會讚助回家過年的貧困生,除了免費旅行外,一切也照舊。

且不說媒體樂於動輒就號召已經水深火熱的大眾捐款是否將社會責任從政府轉嫁到社會,隻是看,這次特殊團費(這“特殊”本身又是個耐人尋味的勞什子)等那3000萬元作為輸血,想必不具備造血的功能。對於貧困大學生來說,與其勞民傷財弄什麽年夜飯,發放數量不等的壓歲錢,不如腳踏實地為包括貧困生在內的大學生開發並提供社會實踐勤工儉學的崗位和機會。

有道是,救急不救窮,說的是如果別人有了危難,挺身而出慷慨解囊是善舉;而如果別人處於貧窮狀態,則不是靠解囊襄助就能萬事大吉的。中國的貧困人群問題是一個非常複雜而長期的社會問題,遠不是通過向社會募捐、或幹脆政府掏腰包吃個年夜飯提供次火車票就能輕而易舉解決的。

對於貧困大學生而言,由於家庭狀況而產生的自卑心理早就是社會耳熟能詳的事,因而落落寡合出現自閉性格傾向甚至在貧富差距巨大的環境中萌發或加劇反社會心理也是愈演愈烈的情勢。這種局麵裏,如何能夠提供公平的社會環境則成為首當其衝的責任要義。

目前,高校畢業生往往都是眼高手低動手能力欠缺之輩,走到工作崗位上就出現為人不齒境況,更不用說平常就感覺低人一等貧困生。與其輸血,不如造血;與其動用社會資源搞花裏胡梢的年夜飯民俗遊免費探家,不如向貧困生供應貨真價實的能力提升機會與社會時間崗位。雖然看上去高校也有類似校園裏勤工儉學機會的供給,但對於學生來說,走上社會走進社區才是真切的需要。

比如每逢春節京城都會出現保姆荒,即使政府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動員了2000多名誌願者上崗,麵對幾十萬的用工需求還是杯水車薪。如此就業市場狀態下,為什麽不能向貧困生提供這些走近市民家庭的工作機會?空巢老人需要陪伴,幹嗎不讓同樣有著情感需求的貧困生前往?要知道,這種現象,在國外是很普遍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