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手術殺人

(2022-12-16 22:45:15) 下一個

手術殺人

                                                  2005年2月4日

何必

近日,北京市衛生局公布……住院費用和平均住院日的調查結果。結果顯示,手術費用相差竟達7000元左右。……(略。)

同日《北京青年報》消息,同樣是子宮肌瘤手術,患者在一家醫院手術需要11435元,而在另一家隻需要3698元。(略。)

無論如何,住院一次就會把不少北京人弄得傾家蕩產,這種說法應該不是危言聳聽。

2003年一次非典、2004年一次禽流感,讓習慣於不幹不淨吃了沒病的中國人對於“公共衛生”這個詞匯有了深刻的感悟。非典來臨之際,北京大街小巷空空蕩蕩,人們都戴上了口罩,以鄰為壑,而筆者常年患咽喉炎,總是咳嗽,這時也常常被路人當作異類,好在還沒人強拉硬扯地把我弄到什麽醫院,隻是遭受了不少白眼兒和躲避,一時間,不良衛生習慣幾近銷聲匿跡,那些動輒就叫喊打打殺殺的主兒也都被這移情暴露了貪生怕死的德行樣,沒了往日視死如歸的豪邁氣概。天天躲在家裏看電視,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每天的移情發布。在最高黨政部門的直接幹預下,高效率建成了小湯山醫院,從全國各地調集了地方和部隊的醫務人員緊急到京馳援。那時,對白衣天使的崇敬與愛惜充斥了這個城市。

可我們似乎更習慣於好了傷疤忘了疼,非典才過去不久,也算是曆曆在目,人們對於白衣天使的那份好感就被形形色色的信息披露弄得蕩然無存。

2004年12月2日《北京晚報》消息,衛生部當天上午公布的最新全國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過去10年,我國居民中患病人數增加,但去醫院看病的人數卻明顯減少,有近一半的患者不到醫院就診。目前,我國居民年就診人次為47.5億,比1998年減少了5.8億人次。專家分析,發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醫療服務費用的增長速度超過了人均收入的增長,醫療衛生消費支出已經成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後的第三大消費。過去的10年,“看病貴”成為百姓關注的話題。

2004年11月22日《信息時報》消息,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主任饒克勤前一天在廣州作專題報告時說,雖然我國居民收入增加,但幅度未及醫療費用的漲得快。城鄉兩周患病未及時就診的比例也近五成,達到49%。在這些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經濟困難,其比例在城市和農村中分別為36%和39%。此外,調查者還對患者出院的原因進行了調查。結果,有43.3%的人是自己要求出院,其中有63.9%是因為經濟困難。另一方麵,調查者比較了1993年到2003年的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的變化情況。結果發現,城鄉合計年人均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在排除了物價上漲的影響後,平均每年以14%左右的速度上升。1993年,兩者分別為21元和933元;到了2003年,就已經升到了75元和2233元。

2004年11月23日新華網電,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北京地區生育一個孩子的費用較之20年前漲了100倍多,如今生育一個孩子需要四五千元,甚至上萬元不等。據婦產科專家介紹,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生個孩子隻要幾元錢,80年代四五十元,90年代則要兩三千元,現在已上漲到四五千元。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生兒育女費用逐漸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消費檔次差距日益增大。此外,醫院的某些不合理收費項目也是導致生育孩子成本加大的原因。

中國新聞網2004年11月5日報道,衛生部副部長朱慶生當天上午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中國農村目前有40%-60%的人看不起病。在中西部地區,因為看不起病、住不起醫院,因病在家裏死亡的人數估計在60%-80%。另據衛生部農村衛生管理司副司長聶春雷介紹,2003年中國農民的人均收入是2622元,而第三次衛生服務調查的結果顯示,2003年農民住院例均費用是2236元。

……

這兩天,北京市有關方麵宣布,北京市人均壽命已經達到80歲,而所謂“健康期望壽命”卻不到60歲,也就是說,沒有慢性病甚至臥床不起的健康歲月占據了人均3/4的生命過程,另外1/4卻是慘不忍睹的疾病狀態。而北京電視台《財經聯線》所作“假如你生病”節目裏,對127個市民進行了采訪,其中不少人有病卻看不起,隻能硬抗等死。而同樣手術開銷竟然差出7000元,相當於北京年人均收入的一半,讓人明了謀殺財產與生命的行徑。

如今這公共衛生資源形成了對北京人財富、健康與生命殘酷剝奪的最險惡的殺手,這種局麵,作為舉世公認的社會主義成功經驗如注重公共服務、合作、平衡發展、減少社會差別等精神,在中國卻怎麽也看不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