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產業化又怎麽了?
2005年2月3日
何必
戀愛正在“產業化”,大學生戀愛產業化的發展規模和速度尤其興盛……(略。)
千龍網的編輯還特意為這則消息配發了個編後,原話如右:根據過來人的經驗,人一過八十歲就很難再談戀愛了。所以這二十幾歲的青蔥時光足以讓無數同學為愛情盡折腰。二人世界的妙處暫不討論,感情二字與“中介”、“社團”等詞兒沾上邊時,與工業、農業、服務業相提並論要“產業化”時,小編覺得這個世界真的變得太快。戀愛,男女互相愛慕;男女互相愛慕的行動表現。現在,卻成為商品經濟中以“戀愛娛樂服務”為宗旨的“俱樂部”的架上商品。且是在教書育人的神聖之地。大學生越來越熱衷於“速成愛情“,越來越不願意付出感情和時間。但是,當本應產生於心底的感情由他人“中介”和“炮製”加工出來之後,這種愛情的成本和本質顯而易見,大學生們在情感方麵的危機也轟然來臨。
編後以“什麽都‘產業化’了,給大學留塊清淨地兒吧”為終結,透著一份憂慮,也昭示著千龍網作為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網站的基本立場。
不過在筆者看來,這則消息本身倒是沒什麽大不了的,而且網站的編輯卻有些杞人憂天了。
說到大學校方對處於萌芽狀態的戀愛產業機構不加限製,卻一再對正常戀愛的男女進行處分,這本來就是大學校方無能的體現。大學生正在青春期,正是戀愛的黃金季節,大學校方動輒就對花前月下的少男少女們的行為加以限製,這本身就是違背自然規律的,而且也於法無據;而那些將戀愛產業化的機構或個人,更是在處理上無法可依。
從經濟方麵看,男女情感產出本身就是個非常巨大的消費領域。西方人對男女情感的持久投入、苛刻挑剔、一見鍾情,增加著社會的產出,創造出比感情平靜的東方社會高得多的GDP,畢竟,社會GDP對情感的依賴也很強,或者說,情感對於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率應該居功之偉,而在這方麵,除了戀愛男女要出入咖啡廳、酒吧、餐館,在消費檔次上也要比平時高出不少,還要租賃房屋營造愛的小巢,刺激了房屋市場和家具乃至床上用品的製造與營銷;而專門為初出茅廬又火急火撩的少男少女們提供經驗與專業服務,這也是對於市場需求的一種合理合法的迎合與滿足。中國第三產業到現今還隻是處於不到40%的水平,不僅比西方發達國家低很多,也比不少發展中國家要低。而這種低下,正是我們社會裏來不來就對服務業說三道四、甚至像這位千龍網編輯那樣呼籲揮舞大棒將這種本未可厚非的中介機構斬盡殺絕的社會集體觀念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一提到性,中國人就談之色變,將這種人類天性視作洪水猛獸,避猶不及。前一段時間,國外那個杜蕾斯機構發布報告稱,中國人平均有19個以上的性伴侶,引得國人一片嘩然,紛紛譴責該機構這份名不副實的報告內容。而在網上查閱,多數人都是“我他媽的怎麽就沒這麽多個?”之類的酸葡萄腔調,似乎是要那個外國機構當老鴇給自己拉個皮條才解恨過癮。而最近,人民大學有個博士生弄出了一本書,專門探討國人紅杏出牆的事,其中一個爺們兒最多有600多個性伴侶。傳聞說,如今領導幹部都時興參加宴會時不準帶老婆,而必須帶著情人,並在推杯換盞之際比試各自情人。
克林頓在清華大學說,如果中國的艾滋病發病人數達到1500萬,中國經濟將遭受毀滅性災難。而中國艾滋病三大高危領域是哪兒?娛樂場所、建築工地,再有就是高等院校!何以在千龍網編輯煞有介事呼籲給大學留塊清淨地兒吧的地方卻風騷無限地在艾滋病發病率方麵居高不下?這與中國傳統與當代教育中對於情感生活避猶不及的鴕鳥政策具有直接的關係。
按理說,少年進入青春期,社會應該給剛剛茅塞頓開的男女們更多的關愛、指點、體察才是。在西方國家,每當家庭裏有這種到青春期的成員,家長就會鼓勵其進行性體驗,並傳授相關的知識、經驗與感受,讓其在此少走彎路。而在中國,無論是家庭、社會,還是學校,這方麵卻諱莫如深,這才鬧出以前結婚多年女方處女膜沒有破裂卻患上尿道感染的咄咄怪事。同時,中小學對於情感教育的荒疏,也才造就了大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缺陷,很多大學生連寫封家書都抓耳撓腮文不對題文法不通錯別字連篇,遑論情意纏綿的愛的宣言了。這本身是我們教育的悲哀,也由此形成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有需求就會有供給,情書槍手的出現是順理成章的事,就如同四六級、考研考司法考職稱等領域有槍手一樣,由市場創造出來;而且,情書槍手乃至戀愛事務所的出現,又沒有遇到法律障礙,更是在教育體製下對於經商理財能力傳輸方麵有著巨大欠缺的情況下,在校園裏出現的自謀糊口家什的舉措,何樂而不為呢?與其來不來就動用行政力量封殺殲滅,不如因勢利導,規範其行業行為,倒是在情感生活上豐富多彩的善舉,對防止像艾滋病等性病泛濫不無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