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張網構築治安體係
2005年1月30日
何必
本市力爭通過兩三年的努力,構築一個以“四張網”為框架的社會治安防控體係,實現對城區所有行政區劃的全天候整體性控製……(略。)
這最後一句話,讓人怎麽看怎麽像是一篇工作報告,再看內容,才明白,這感情又是個歌功頌德的稿子。
實在話,北京的社會治安狀況在全國範圍內尚屬不錯的。每當從外地回到北京,都有那麽點從提心吊膽狀態裏釋然之感,特別是在其他地方目睹那些不法分子旁若無人明火執仗地搶劫盜竊坑蒙拐騙,而且越來越肆無忌憚,還念北京這個首都的好。
本來,這“嚴打”就廣為詬病——法律就是法律,應該是剛性的救濟機製,怎麽成天到晚弄得像鬆緊帶似的,隨意嚴厲或寬鬆?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北京的實際居住人口已經達到了1524.4萬人。全市現有社區和民警責任區3385個。民警都有了自己的“責任田”,既然有責任而且還要根據責任狀況取得糧餉,理所當然就會把這責任與報酬掛鉤,常聽那些警察叔叔教導轄區裏的潑皮無賴們,如果犯案別在管片裏折騰,到其他什麽地方搗亂不管,隻要別在本地鬧事就行。
該報道說,2004年,全市刑事案件破案總量達到52799起,與去年同比上升24.1%,顯示了首都公安機關強大的破案攻堅能力。2004年打掉危害社會的流氓惡勢力犯罪團夥2519個,抓獲各類犯罪嫌疑人40592名。特別是對影響惡劣的112個流氓惡勢力團夥進行了重拳打擊,人民群眾拍手稱快。2004年市公安局殺人案破案率創造了1992年以來的新紀錄,八類危害嚴重犯罪案件比重下降,打擊處理率逐步提高,群眾安全感穩中有升。
看上去形勢一片大好,還不隻是中好或小好;聽到這種充滿文革式的“顯示強大能力”、“人民群眾拍手稱快”之類的說辭,就有些毛骨悚然;聽起來,在警方的不懈努力下,我們再回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狀態看來也指日可待了,雖然這種局麵是防盜門窗生產者、醫院、監獄和刑場經營管理者們不願意見到的,但人們畢竟是有了出頭之日。
可這種溜須拍馬的說辭裏,卻看不出來背景數字,比如,刑事案件破案總量上升,那麽至少是有多於這個總量的刑事案件發案,這發案總量增長率如何呢?假如破案總量是在發案總量增加的基礎上的,那也沒什麽可歡欣鼓舞的;同時,破案率是否增加了呢?如果破案總量增加隻是與發案總量同比例上升,破案率沒有增加甚至降低,那麽好像倒是值得憂慮了。同樣,打掉流氓惡勢力犯罪團夥數量、抓獲犯罪嫌疑人數量、殺人案破案率的增加,也應該在這種思路裏尋求進一步解讀。
該報道介紹,民警紮根社區,深入群眾,有限的警力凝聚了無限的民力,直接激發了社區居民自管、自防、自治的熱情。眼下,由專業協警、誌願者和業餘治保積極分子組成的群防群治力量已達45萬餘人。居民小區技防設施普及率也迅速提高到50%,全年未發案社區(責任區)1736個,占全部社區(責任區)總數的50.5%。
這應該看成是人民群眾齊心協力全民皆兵共同為維持首都北京良好的社會治安狀況的動人寫照。可再一想,問題又似乎不那麽簡單。
一是要有那麽龐大的專業協警、誌願者和業餘治保積極分子組成群防群治力量,從社會運行方麵看,毫無疑問是人力資源上的巨大投入,而這種成本應該被當作是社會運行成本。即使是在該報道所熱情謳歌的大好形勢當中,依然還是少不了浩浩45萬人加入到專業性社會治安力量當中,盡管兩條腿的人有的是,可這還是要由本市居民乃至全國人民為此買單;而犯罪成本低廉所造成的社會糾偏機製質次價高,提升了人們的負擔卻是勿庸置疑的。
二是未發案社區占比被煞有介事提及,這不得不說起我經曆的事。去年,有朋友騎自行車到住所探望,沒呆多長時間車就沒了。到派出所報案,警察漫不經心地說,這種事最好還是別報了,反正也找不到;這時另一個警察正在對其他什麽人說起,要保證本地區發案率低下雲雲。其實,在發案率方麵,也照樣攙雜水份,鬼知道這未發案社區到底是什麽真實境況。
隨便問問哪個曾經騎過自行車的主兒,誰沒丟過車;近來自行車失竊現象愈發嚴重,很多人得知警方對這種報案采取厭惡態度,幹脆懶得浪費那點子時間精力和心情。如此,如果能自己抗過去,最好還是別與那幫子凶神惡煞般的警察打交道。結果,未發案的地方當然越來越多了。
就算在公共汽車上我也目睹過倒黴蛋手機被盜要封閉車門惹來眾怒,似乎被盜者是最可惡的家夥,而隱藏在人群裏的盜賊卻沒事偷著樂,最終民意還是撞開了大門,注定包括竊賊在內的一票人浩浩蕩蕩揚長而去,自然沒有發案。
該報道也提到,在社區的“塊”被控製住的同時,公安機關還緊盯著內保的點、巡邏的線、治安的麵。
可呆北京的人都知道,在這塊、點、線、麵四層網絡密不透風地包裹著我們的安全之際,大街上形形色色的違法犯罪情況卻與日俱增,不法分子也日益有恃無恐,在繁花路段上公開作案者逐漸變得比比皆是。眼大無神的男女警察們是在心曠神怡地溜達,可還是攔不住列位行者和家屬人心惶惶謹小慎微,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如此局麵裏,甭說四張網,就算是天羅地網,還不過就是聾子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