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死皮賴臉鐵道部

(2022-12-16 04:24:42) 下一個

死皮賴臉鐵道部

                                           2005年1月26日

何必

1月25日,鐵道部召開“全國鐵路春運工作新聞發布會”……(略。)

另據消息,在此次新聞發布會上,胡亞東指出,“節前客流相對平穩,節後客流高度疊加,客貨矛盾非常突出”是今年鐵路春運的三大特點。

就在這範圍、時間、幅度都有限的鐵路部分旅客列車實行票價浮動的後麵,卻還是有鐵道部方麵結論作“矛盾非常突出”的現象。這種例行的新聞發布會,也算是鐵道部在每年都要在春節期間不可避免地成為全國矚目焦點之際對社會作出的即時性表態,或者說是今年鐵道部行政理性水平的展現。

其實,由鐵道部最高層行政官員就行業產品與服務價格進行說明解釋,這本身就是很奇怪的事情,大體上反映出鐵路運輸領域政企不分的混亂局麵;而比起類似民航、電信、交通等寡頭壟斷行業來,鐵路更是幹脆找不出個地地道道的企業負責人出席類似場合。

據預計,在為期40天的春運中全國旅客運量將達到19.7億人次,同比增長3.4%。這包括1.45億人次的鐵路客運量,17.9億人次的道路交通客運量,2700萬人次的水運客運量和1260萬人次的民航客運量,其中鐵路和道路客運量同比分別增加3.5%,民航客運量則增長了12.5%。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在每年都形成國內交通瓶頸的春運期間,鐵路方麵也隻是承擔了全部客運量的7.36%,遠遠低於道路交通90.86%的水平,而且在客運量增速上看,也比民航方麵低了整整9個百分點。也就是說,隨著道路與航空客運能力的加強,在客運市場份額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而從筆者記事開始的文革初期就存在著的鐵路客運方麵一騎絕塵而產生的鐵老大逐漸風光不再,淪落到占總量7%比重的可憐境地。今年,隨著民航方麵機票打折的延期,不少在外打工的農民工也要乘坐飛機返鄉,因為這機票價格也火車票硬臥價格相當,快捷便利,還省得到火車站受那份罪。

就這樣,鐵道部那位副部長還是振振有辭地聲稱,票價浮動不是為了增收,而是通過市場手段分流旅客,而且2002年列車票價聽證會所形成的方案還將會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有效。

對於鐵路每年春運都要例行的漲價,社會各個方麵都有著強烈的抗議之聲。2002年列車票價聽證會,隻是對當年鐵路客運形勢做出的供求關係判斷,並基於此形成的價格運行機製。2002年春運後,政府換屆了,非典了,禽流感了,憲法改了,添加進去人權條款和對私人財產保護的條款了,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了,伊拉克戰爭開始並結束了,薩達姆成為階下囚了,利比亞投靠西方了,國內國有企業大麵積災變了……怎麽那麽個被坊間戲稱為“旁聽見證漲價會”的聽證會,會對相當長一段時間裏有效?簡直奇談怪論。

所謂通過價格杠杆作用分流旅客,這又是個什麽說法?在市場上,價格可以發揮杠杆作用的,是在競爭(哪怕是不完全的)狀態下才能有效的,對於高度壟斷資源,價格並不能起到調節作用。

實在地,鐵道部方麵在春運期間實行票價上漲,但服務質量方麵卻是全年最低水平的,早就被詬病為趁火打劫、發國人在傳統節日闔家團聚形成交通災難之財;同時,人們的旅行習慣還要有個人偏好、舒適方便程度等都方麵因素,並不統統由價格決定。

事實上,每年春運成為票販子一年一度的發財黃金時期,也正是利用了鐵道部漲價的由頭,換言之,漲價部分一方麵形成了新的壟斷利潤,另一方麵非但沒有分流旅客,反而使得原本就緊張的鐵路運輸資源形勢雪上加霜,給火車站內外勾結謀殺旅客財富提供了絕好的機會。

而且,說是春運票價上漲不是為了謀利,這話又能騙得了誰呢?如果真是為了削峰填穀,怎麽沒見火車票也像機票那樣即使違反民航總局規定也在所不惜明折暗扣過?而漲價部分的錢又到哪兒去了?

1月26日人民網消息,國家發改委經濟體製與管理研究所23日主辦的“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鐵路發展”高層研討會上透露,2005年是我國鐵路大規模建設全麵展開的第一年,擬新開工項目58個,續建項目48個,鐵路基本建設投資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根據國務院2004年審議通過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到2020年,我國鐵路營業裏程將從目前7.4萬公裏增加到10萬公裏,而要完成規劃目標,需要投資2萬億元以上。

這利新開工、續建項目誰人了解?按說,在高度政企不分的狀態下,消費者同時也是納稅人,購買火車票直接為鐵路資源消耗買單,而日常生活裏又在間接給鐵道部付帳,而鐵路建設到現在卻是個什麽樣呢?官方的說法是,鐵路運輸雖然還是緊缺資源,可卻遠遠落後於社會經濟發展。

目前那7.4萬公裏的營業裏程,占全球的6%,而卻承擔著全球24%的客運量。如此說來,當然是落後了。可那些振振有辭的鐵道部官員,又有哪個為此承擔過哪怕丁點的責任?

雖然信產部也壟斷也無理取鬧,但畢竟還建立了全球第一的通信網絡,而鐵道部這麽多年都幹什麽去了?不務正業花費巨資弄了個鐵通,最後被收歸到國資委,鐵道部的投資算是白費。可這投資又是花誰的錢?動輒投資成千上萬億元,卻還是口口聲聲運力不足,貨運方麵由於公路治理超載去年滿足率隻能勉強維持在40%的水平上,或者說有60%的貨主無法依靠鐵路把自己的貨物運出去,這種狀況,在改革開放26年 後的今天,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

就這,還把漲價說成是價格杠杆手段,聽證會長期有效,真有些死皮賴臉的做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