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幫您再就業

(2022-12-16 03:50:29) 下一個

幫您再就業

                                               2005年1月10日

何必

今天,北京市正式啟動2005年再就業援助月活動……(略。)

看那畫麵,在會議中心,齊刷刷就座著不少斜配紅綬帶的人物,不知道那綬帶上寫了些什麽;而應該是勞社局領導一個個在主席台上正襟危坐,體現出領導的威嚴。這個儀式要在這麽個正式場合頒布,也算是給如今缺少儀式的社會生活做出了些許補償。就想荷蘭文化學家赫伊律哈之所謂,“儀式產生於神聖的遊戲”,即使是如此隆重的儀式,也未免遊戲的成份,本來,舉辦這麽個儀式的開銷應該價格不菲,即使是通過協作也需要資源交換,而如果按照市場價格,這麽個會場租賃費用怎麽著也要數十萬元,拿這許多銀兩解決就業崗位,大概又可以多出幾十個人。席勒有言,“人類在生活中要受到精神與物質的雙重束縛,在這些束縛中就失去了理想和自由。於是人們利用剩餘的精神創造一個自由的世界,它就是遊戲,隻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是遊戲;隻有當人遊戲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依此而言,隻有當勞社局充分是衙門的時候,它才遊戲,隻有當勞社局遊戲的時候,它才是衙門。

對4050人員要實行“一對一”的全程跟蹤服務,按照勞社局的數字,全市共有8萬多人,那麽就需要另外的8萬多人在今年全年為其服務,這樣的政策創新和製度設計大概也充分體現了北京勞社局的行政智慧與施政理性水平,憑空又給服務者增加了8萬多個就業機會,從經驗上看,到頭來,也許4050人員就業問題沒得到解決,而服務者卻得到了實惠,這種好事也就是我們這個無奇不有的地方才會出現。

筆者與北京市勞社局打交道過程中,深知其能耐。其局長為了增加就業,想出了安排失業者到交通要道附近拍攝違章乃至肇事車輛的點子,可謂老謀深算,又令人貽笑大方。

這次援助月活動,也算是勞社局在新的一年裏做出的新的舉動,既然是月份活動,同樣是場政治運動,一陣風刮過社會一切依舊。

2004年2月6日新華網消息,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張欣慶日前表示,北京市已確立2004年就業工作目標,提出要將今年的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2.5%以內。2003年北京市淨增就業崗位達到20.12萬個,全市新增城鎮就業42.23萬人,這其中安置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7.92萬人,就業率達到68.08%。幫助包括4748名就業特困人員在內的3.22萬名“4050”失業人員和7.1萬名農村富餘勞動力實現就業。2003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1.43%。

這應該還是個報喜不報憂的時尚新聞套路,也是政府部門的時髦語境裏的貨色。姑且不提“城鎮登記失業率”把非城鎮與各種不符合登記條件者排除在外的現實,隻是看按照這種說法,2005年所提供的49.3萬個就業機會,比起2003年多出一倍餘,是多麽可喜的事;就業率增長,就業人口增加,特困就業人員的困難得到解決。可如果看另外一個數字,就好像不是那麽回事了。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2.5%以內,可勞社局自己說,今年需要就業的勞動力達到77.9萬人,而按照北京市公安局2005年1月6日最新人口數據發布,北京市戶籍人口為1159萬人,這樣計算下來,“需要就業勞動力”占比達到6.72%,高出預訂百分比2.69倍,也高出國家計劃中4.3%的平均水平。如此狀況,也沒見沒有完成任務的市勞社局什麽人為此受到問責,或者付出什麽代價,依然在北京會議中心風風火火地舉辦的儀式,暢快地進行著自娛自樂的遊戲。

說是要搞“創業項目征集製度”,這種活動並非首創,其實在2004年就早就幹過,到現在總共17個項目,據說是解決了100多人的就業。從這種數字上說,100比779000,杯水車薪?九牛一毛?簡直像是小孩子過家家那樣的玩笑,不過又是表麵文章做給人看的把戲而已。

為了今年的援助月活動,還提出了些具體內容,包括“五四三二一”:向全市發放5000份再就業宣傳材料,為失業人員開發4000個就業崗位,提供3000個再就業培訓機會,2000個創業子項目,開發1000個社區公益性就業崗位。

給77.9萬“需要就業”者發放5000份宣傳材料,平均每個需要就業者能夠拿到0.0064份,連擦屁股能堵住屁眼兒那麽大的紙都輪不上;總共5000個計劃就業機會,占比同樣為0.64%,也就是說,100個人裏隻能解決半個人的就業崗位;3000個再就業培訓機會,如果把需要就業者輪番培訓一遍,需要260年;2000個創業子項目,現在勞社局手裏總共也就有十幾個這種“啟動資金少、技術含量不高”的所謂“創業項目”,按照去年全年總共17個項目的進度,要想有2000個,做夢去吧。

怎麽看,這“五四三二一”也就是個蒙傻B的玩意兒。

解決就業,各地都紛紛出招,這“4050”的稱謂還是精明摳門而樂於生產政治動物的上海人最先發明出來的,並聲勢浩大地做了個什麽“4050工程”,一不留神就弄成了權錢交易的場所;武漢在漢正街也為這個4050失業群體搞了再就業一條街,可沒幾天就變成了各式各樣小商販兜售假冒偽劣的集散地,失業者由於缺乏技能、經驗、意識等原因逐漸被逐出政策優惠所處的經營地帶,鬧出了一大笑話。現如今,北京市也還步其他地方已經被驗證為敗招之後塵,繼續拿著有限的資源為部門自身好大喜功的做派買單,並美其名曰“幫您再就業,我們共同努力”,而說到底,不過又是一場政府衙門聊以自慰的遊戲,可要為此掏錢的,卻是包括“需要就業”者在內的全社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