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稅收增加之痛

(2022-12-16 03:33:05) 下一個

稅收增加之痛

                                              2005年1月1日

何必

2004年全國共完成稅收收入25718億元(不包括關稅和農業稅收),比上年增長25.7%……(略。)

又是一個喜氣洋洋興高采烈的年份,稅收增加給國民經濟帶來了非常大的活力,也給綜合國力帶來了不可小覷的支撐,財政上就會有了充足的保障,全方位形勢大好,當然值得手舞足蹈。

其實,按照西方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經驗,在經濟發展不均衡、特別是消費不振之際,通常都是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其內容包括增加政府主導的公共開支、以及通過減稅來為經濟注入強心劑,降低稅賦使企業能夠將更都的資源投入到生產和流通領域,同時也使消費者擴大消費積極性。前幾年國內消費不暢、國民經濟更多地隻是依靠投資帶動(當然也包括對外貿易的增加,形成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經濟對外依存度日益增加,給經濟、社會乃至國家安全都帶來了日漸嚴重而顯性的威脅),可即使如此,實施了很久的所謂積極財政政策也隻是在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增加政府公共開支方麵有所動作,而在賦稅方麵卻不減反增。現任財政部長金人慶在當稅務總局局長時,就搞出了著名的全國百萬稅務幹部為了他一個人的烏紗帽努力增加稅收的壯舉,在經濟結構失調當口,拍腦袋要增加稅收完成數額,動用大量人財物力,按照媒體的報道,也可算是橫征暴斂了。應該說,稅收的增加給本來就不順暢的消費雪上加霜,使得消費大傷元氣,到現在居民銀行高儲蓄率但依然市場不旺,也應該是增加賦稅思路埋下的禍根。

同時,中國幾乎是全世界僅有的向農業征稅的國家,即使從2004年開始各地紛紛取消農業稅,並采取了向農村家庭直接補貼的轉移支付方式,並在表麵上取得了農村家庭收入高於城市家庭收入的喜人成就,可如果在原本非常低下的基礎上得出的收入增長率,本身就沒什麽實際意義。

而且,中國企業的稅務負擔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巨大到天文數字並依然不斷增長的財政供養人口、龐大而複雜並不斷別出心裁推陳出新的公共開支、強勢政府威權所依賴的財政保障,等等都給無論是法人還是自然人的社會帶來了巨額的財務負擔,形成了稅負方麵的沉重壓力。

而所謂前來社會向權利社會的演變,憲政製度的推行,卻被這樣的消息弄得不尷不尬:2004年12月份,廣東一城市由地方稅務部門給納稅人出具個人所得稅納稅憑證也要被大書特書在中央電視台當作天大的新聞宣傳,並且說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嚐試,日後將向全國推廣。這種在經濟製度中早就存在並且運行幾百年的納稅人權利製度,到現在卻還是小心翼翼的探索階段,也折射出納稅人權利剛性救濟製度方麵的差強人意。

而就算是在剛剛過去的2004年,稅收取得高增長的實際狀況又如何?同樣為新華社的刊物,2004年5月24日《瞭望新聞周刊》報道,最近在蘇、皖、豫等省發現,一些地方政府不顧當地發展實際,盲目追求財政收入在高增長,特別是一些貧困縣鄉的政府,征收“過頭稅”、亂收費,甚至到了不惜殺雞取卵的地步,使百姓叫苦不迭。江蘇有的政府部門對國稅下達的任務年增幅高達49%。一些鄉村舉債墊交稅費,鹽城下轄一個縣287個村有248個村2788名原任和現任鎮村幹部墊交稅費,總額達3269萬元,村墊交11萬元。水漲船高,互相攀比,放出一個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數字衛星。浮誇造假,竭澤而漁。根子還是“政績工程”,浮躁、浮誇、浮華“三浮”。河南長垣縣一個年財政收入不到千萬元的鎮,規劃10年內要造萬人體育場;在年降水量100毫米、蒸發量2000多毫米的蘭州市一個鎮,其城鎮規劃居然有500畝人工湖,建成後每年補給蒸發水分的維持費就達數十萬元。

看了這樣的內容,恐怕會對高稅收所帶來的喜悅大打折扣,進而對於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分析稅收增長原因時所謂“全國稅務係統大力推進依法治稅,針對薄弱環節采取各項征管措施,加強各稅種管理,優化業務流程和納稅服務,加強稅務稽查工作,不斷提高征管質量和效率,保障了稅款的及時足額入庫”的具體表征也會有所認知與感悟,並能夠獲得更深層麵的理解。說到“我國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外貿進出口增勢強勁,為稅收增長奠定了堅實的稅源基礎,同時原油、煤炭、鋼鐵等資源性產品和中間產品價格的大幅度上漲也帶來了較多增收”,拋開綠色GDP裏如果將環境汙染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扣除掉所剩下的經濟增長還會有多少這樣的話題不談,隻看經濟增長所導致的社會效果就很難讓人樂觀起來;而水電油煤運、鋼材水泥等領域資源性產品和中間品價格大幅度上漲實際上應該算是發國難財,樂得天災人禍。而具體到“社會各界和廣大納稅人對稅收工作大力支持”,朱鎔基在任時幾乎用央求的口吻規勸富人納稅,以及到現在個人所得稅納稅主體依然是工薪階層的現實狀況,也在注釋著貧富差距日益加大的社會動蕩基因;而不同版本的中國富人慈善榜上富豪們馬不停蹄地避猶不及,也算是對稅收工作的大力支持了。

好像還是沒什麽可樂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