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對祖國認同度大幅提高
2004年11月23日
何必
國內著名調查機構零點調查與指標數據網最近在京滬穗三市進行的一項與1995年同題的民意測驗表明:時隔八年,中國人對中國的認同度大幅上升,在世界各國中,中國人最認中國……(略。)
對零點,我還是比較熟悉的,主要是與其董事長袁嶽私交不錯,也知道那小子基本上是除了“正式”(比如政府會議、外事活動等)場合都是要“法定”遲到的,唱歌跑調,把個戒指在五個手指頭上輪流戴以測試其他人的反應,在西壩河傍晚被人搶了手機還捅了幾刀後補大發了弄得開始發福,從來不忌諱如果有計劃生育就不會有他而且其父親就是個苦力。迄今為止最後見他那次,他還對我口口聲聲說不能是地方(他)請中央(我當時還在中央電視台),也應該禮尚往來,而再此前則是我們倆人喝了兩瓶一斤裝的二鍋頭,結果我回到住處進門就爬下連眼鏡都亞扁了,打電話問他我眼鏡去哪兒了他說他也喝多了。
不知道這小子怎麽又想起把這樣一個老生常談的題目又拿出來再行調查一次。也許,時隔8年,把同樣的題目在不同時期的調查結果進行比較,還是可以看出世風究竟發生了些什麽樣的變遷。
京滬穗三地的民意調查,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中國目前社會趨勢,並且這三地的民間思潮對中國社會有著不可小覷的引領、示範與主導作用。
從上次調查上看,“民族精神,愛國/最了解”是八成以上市民對中國印象最深刻的原因,大概可以解讀為那時的民族主義情緒和理性化成份居多,人們還是經過了理性判斷後才篤定自己的印象,這是有著較為冷靜的對環境與自身價值取向的省察,所謂民族精神、愛國對於常人來說,都是些抽象、空泛而頗有些唱高調的意味,顯示出那個時期人們也許還不像如今這般實際得已經把還在被當局熱衷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其教育當作耳旁風甚至一文不名的花架子,隻是盯住那花花綠綠人民的幣;而如今三地市民對中國印象最深刻的原因是“自己國家、居住地”,倒是很實在——因為是自己的國家,所以才印象深刻,因為自己居住在這裏,所以印象深刻也是順理成章的,這比起8年前那空洞的民族精神和愛國雲雲來,少了些許矯情與空談之類的花裏胡梢,更為腳踏實地了。
據此,該調查認為說中國人最認同中國,認同度大為提升,這可能是經過比較而得出的結論。但是,這篇報道說有人得出結論,說中國人不再“崇洋媚外”了,不知道這個“人”乃何許人也,是也老早就給自己起個老美般的洋名字“victor”的袁嶽?抑或是其他什麽神仙?
1995年那是個什麽樣的時期?經過“89風波”,國際上對中國實行的封鎖尚未解除,很多在風波期間或此前離開中國的人都因此而獲得了所在國的永久居住權,各國對於中國人出國也抱著歡迎的態度,那時候從國外高校取得獎學金還是比較容易的事;同時,由於封鎖所致,中國人無論因公還是因私出鏡手續都比較繁瑣,高出鏡壁壘形成出國成本居高不下,出國不是那麽簡單的事,因而對於真正能夠出國的人來說,選擇滯留國外的機會比現在要多。
而且那時候,世界經濟還是一片向好,世人還在以日本為代表的東亞經濟奇跡以及亞洲四小龍不可思議的快速崛起麵前目瞪口呆呢,還沒有什麽東南亞金融風暴,沒有日本經濟的一蹶不振,而此時美國出於克林頓時代的繁榮時期,歐洲經濟也借機紅火了一把。
但此後,世界上就沒消停過,先是東南亞被金融風暴弄得搖搖欲墜體無完膚,日本也就此顯現出國家定位上的問題,緊接著就是911帶給全世界的目瞪口呆,美國人喪心病狂地接連發動了震驚全球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其間還有美國經濟向背以及南美洲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巴西和阿根廷紛紛墮入金融危機的泥沼,歐盟雖然步履蹣跚地啟動,可積重難返卻使之累贅於輕裝上陣。
在這種國際大背景下,中國人出國就業生活學習都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近期大量海歸寧肯承受海待之苦也紛紛回國,大體上說明中國人在海外存活的艱辛和希望之渺茫。
同時,在舉世公認的專製體製下的中國,雖然開放遠甚於改革,但畢竟行政權力對於市場還擁有著決定權,人民幣資本帳戶對國外的完全封閉,使得中國能從東南亞金融危機裏躲過一劫,並在全球性經濟委靡當中“一支獨秀”吸引了國際上的遊資乃至熱錢,FDI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有人甚至說,中美是現今世界上從近10年變化中取益最多的兩個國家。
如此,作為中國人,一方麵,麵對成為世界焦點自然也就心滿意足了;另一方麵,在本土戶籍製度還存在妨礙自由遷徙之時,去把最深刻的印象留給那些對中國人存在越來越多歧視並鮮活地體現在簽證與滯留等方麵的外國,也不過是一廂情願的黃粱美夢。
想起冷戰時期的一則笑話,說是西歐人最怕拆除柏林牆,因為如果真是那樣自己可能會被擠死。現如今,柏林牆已然作古,歐洲一體化進程按部就班,歐元區內和申根國家裏不用簽證就可以隨便遊走。設想一下,如果中國也開放邊境,歐美也對中國實行免簽製度,中國人可以任意出國工作生活旅居,並不依賴宣傳而是靠自己的眼睛去領略觀賞這個世界並得出客觀而切實的體會和結論,那會是什麽樣的情形?
別的不說,如果那時victor再做這麽個比較調查,可能結論還讓人覺得可信度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