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共同打造人才全方位短缺

(2022-12-14 00:51:09) 下一個

共同打造人才全方位短缺

                                  2004年10月30日

何必

各類外經貿人才、熟悉國際經濟法律的人才、善於創新的高新技術人才、有創業精神和能力的企業家及其他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國際金融人才等,以上5類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麵臨的缺口。……(略。)

而就在這幾天,媒體上紛紛暴料,我國目前在職場上緊缺高級營銷人員,缺口達30萬之巨。

看了這樣的報道,感覺很新鮮。按道理講,改革開放到現在已經有26個年頭了。這四分之一個世紀,在中國人如今的平均壽命水平上,超過了一輩子的1/3;這26年,從一個嬰兒呱呱墜地到幾近而立之年,幹什麽事都差不多完成了。按照老話說,孩子都能滿地跑著打醬油了。

自從1977年底恢複高考、1978年春季舉辦文革後第一次高等教育考試至今,也是整整26個年頭,其間,數以千萬計的大學生接受了高等教育,有的還讀了碩士博士乃至博士後,然後人模狗樣地走上了社會,然後一批又一批師弟師妹徒子徒孫們興高采烈地湧進了大學校園,受到了高人一等的教育的洗禮。1998年高校擴招後,進入大學的人數與日俱增,2003年的大學畢業生人數已經達到212萬,今年增加到280萬,明年更會突破350萬。這還不包括那些參加成人自考的龐大後備軍。目前,社會上擁有大學(包括專科)學曆者動輒就以幾千萬計。如此數字,令全世界為之驚歎。

曾幾何時,上過大學或擁有大學學曆者都被稱之為“人才”,是社會的“財富”,是學而優則仕傳統下成就的人上人;各地也都曾經製訂過什麽“人才戰略”,強行把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與普通的勞動者區分開來。高等教育製造出來如此浩浩蕩蕩的高素質勞動力,蔚為壯觀地泛濫在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

到今年,我們更是得意洋洋地宣稱,中國在校大學生數量已經超過美國而躍居全球第一。姑且不談中國大學生人口僅占總人口的3%,而中國大學入學率僅名列世界第78位這樣的事實,也不談以中國特色的乘除法來計算,什麽數字拿到中國13億人口的基數上都會有令人目瞪口呆的結果(比如中國與美國大學生占總人口比例上的差距),光是這大學生數量全球第一背後所耗費的社會資源就是個無底洞。

何況,如此傾舉國之力弄得高等教育火爆局麵,怎麽卻有了白春禮所謂的5個“人才隊伍缺口”?而細數起來,這5大缺口分別包含了外貿、法律、高新技術、管理和金融幾大領域,再加上媒體所熱烈傳誦的營銷人才短缺,幾乎涵蓋了現代社會的方方麵麵;換言之,我們勞神費力死乞白賴折騰了26年,培養了熙熙攘攘的人才,到現在卻依然還是滿目荒涼青黃不接,社會生存與發展所需勞動力幾乎存在全方位短缺。

更不用說,中國勞動力充裕是世界聞名的,如今就業市場形勢嚴峻、勞動力嚴重供過於求、國民收入增長幅度較之以GDP增長率來遠不在一個數量級而使發展經濟提高增長率這改革開放唯一的合法性也日益暴露出英雄氣短的問題、人們生活水平遠遠落後於經濟發展使得發展本身成了無本之原。而勞動力就業困難之際,卻有著大規模全領域“人才”缺口,這不能不說是令人費解的現象。

26年來,數以百億計的教育投資扔到裏麵了,如今卻要麵對如此尷尬的局麵,想到這裏真讓人感慨萬千。

2003年,位於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世界競爭力排名當中,中國的次序較之前年又有所下降。在有關“成長競爭力”的三個指標中,除了宏觀經濟指數差強人意外,技術指數和公共機構指標都有所下降。其中在技術指數方麵,比起前年僅比印度落後1位來,2003年卻拉大到了9位。

我們總是喜歡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動輒就拿中國人什麽時候才能拿到諾貝爾獎說事。而與我們相鄰的印度人早就將這獎攬入懷中;與我們“一衣帶水”的日本也在上個世紀就度過了諾貝爾獎饑渴,而到現在,我們說起這個勞什子獎項時,還是不得不把李正道、楊振寧、丁肇中等美籍華人拿出來糊弄,而像達賴、高行健的獲獎又由於政治原因而諱莫如深。諾大的中國,來不來就是什麽世界第一,但卻在奧運會金牌總數名列前茅時,市場、外貿、法律、金融、技術、管理等方麵可用之人捉襟見肘,至少在表麵上應了那句有歧視之嫌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之說辭,並被坊間認作有辱大國風範。

嚴格說來,稱得上強盛的世界大國必須具備下列條件:具有強大的自我更新功能的社會製度;按當時經濟發展水平已經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當時世界一流;對世界事務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如果按照這樣的標準來看,中國無論如何也算不上什麽強盛的大國。盡管我們總是對“綜合國力”的提升津津樂道,殊不知,按照現代社會發展方向,綜合國力並不取決於國庫殷實與否,而更在於國民素質水平、以及由此而帶來的日常生活水平的高下。最明顯的例證就是,前蘇聯曾經與美國叫勁,“綜合實力”僅次於美國,1965年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富克斯在其著名的《國力方程》一書中預言,到1990年,蘇聯的綜合勢力將相當於美國的96%,到2010年將超過美國。但現在呢?蘇聯早就作古成為曆史,那個動輒聲稱可以把地球炸50遍的超級大國灰飛煙滅已經13年了,那段舉國軍事化忽略全麵發展帶來的後果,至今令曾經以之為發展楷模的中國人聞風喪膽。

也許,人才全方位短缺並非一個教育部門的事,從客觀結果上反映了我們這麽多年的所作所為。如此下去,再過個26年、再擴招到年大學畢業生幾千萬,又管什麽用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