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禁播方言譯製片反襯普通話推廣不力

(2022-12-13 13:20:49) 下一個

禁播方言譯製片反襯普通話推廣不力

                        2004年10月20日

何必

日前廣電總局下發了《廣電總局關於加強譯製境外廣播電視節目播出管理的通知》,禁止方言版譯製片在電視台播出……(2004年10月20日《新聞晨報》)

方言版譯製片成為地方市場熱銷產品,這也是市場自然選擇的結果。就目前廣電總局禁播方言版譯製片的通知看,方言版譯製片隻是禁播,而並沒有禁售,相關產品還是可以在市場上出現的。雖然廣電總局這種下發強製性通知的舉措,從法律角度看還是有些問題,以行政手段規定各地電視台播放節目的類型,而在相關法律法規當中,並沒有禁止方言在聲像媒體裏出現的規定,事實上,各地廣播與電視節目中,方言節目的受眾占有率一直保持在高位,也說明方言節目還是有著巨大的地域市場影響力,在市場上具備不可小覷的競爭力。既然法無明文禁止,那麽就應該是合法的;而廣電總局出台並下發這樣的規定,也有著越權動用行政許可手段之嫌。

筆者在此並不想討論方言版譯製片播出的合法性、市場存在的正當性、以及廣電總局有關禁播通知的蠻不講理,倒想說點別的。

實際上,在孫家政主管廣電時代,曾經要求,所有廣電係統的節目主持人和播音員必須達到普通話一級甲等(也就是普通話測試最高級別)水平。那時,包括中央電視台水均益、白岩鬆在內的很多當紅節目主持人都麵臨著下崗的危險,水均益四處找人補普通話發音的課;到現在,白岩鬆把“某”發音成“卯”的表現,也成為電視媒體圈裏的景觀。

但是,這種規定逐漸被廢棄。現在僅在央視,像《夢想劇場》、《社會記錄》等節目中用觀眾俗稱“大舌頭”的主持人,也是屢見不鮮的事;而在《天下足球》那樣的節目裏主持人磕磕巴巴斷句時常發生笑話,人們用把唐詩念作“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來刻劃該主持人的懵懂;而新聞頻道更是在這方麵邁出了很大的步字,晚間四檔談話類節目無一不采用發音有問題者,從《新聞會客廳》的白岩鬆、沈冰,到《國際觀察》的水均益、張郇,再到《央視論壇》最近起用的郭慨,以及《社會記錄》的阿丘(邱夢煌),要麽是方言口音濃重,要麽是發音烏突或不準,要麽是“大舌頭”。該頻道開播時由於當初的伊拉克戰爭以及緊接著的非典一時間風光無限,但到現在卻在收視率方麵被改版後的經濟頻道遠遠甩在了後麵,凸顯新聞訴求對電視表現的遏製,也反映出節目主持人方麵的欠缺。

也受到央視的示範,地方台這種非專業主持人泛濫幾近成災。北京電視台《法製進行時》、《第7日》主持人或者咄咄逼人或者市井囈語的風格卻成為收視率居高不下的節目,以及上海東方台用口吃的主持人的現象,給國內電視媒體的專業化進程帶來了令人擔憂的傾向。

筆者曾經親自嚐試過利用民間力量推廣普通話的運作。在1997年從事此項工作時,與現在的中國傳媒大學(當時還是北京廣播學院,也許僵化守舊冥頑不靈,筆者怎麽想也還是覺得當時那名字更舒服些)播音係主任張頌教授就推廣普通話進行過交流,他認為,中國的播音教學在全世界首屈一指無人望其項背,在全球處於絕對領先的水平,但就目前發展趨勢上看,播音教學質量麵臨急遽下降的趨勢,普通話普及狀況令人擔憂。

拋開現行教育體製裏,播音教學培養出大量呆頭呆腦隻會念稿子的機器這種絕非播音專業才有的現象不說,現在經濟頻道《第一時間》讀報的主持人也是廣院畢業生,也就是說,如果播音專業的學生注重自我複合職業能力的培養提升,在節目中有精彩表現並獲得觀眾認可成為明星也完全是有可能的。

再進一步看,方言、市井話語、“大舌頭”能夠占據電視節目空間,用方言製作譯製片也當然是未可厚非的事。而方言、市井、“大舌頭”之所以能在此立足,反映出普通話普及與推廣方麵令人遺憾的現狀。

筆者1997年力促民間推廣普通話時,與當時的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現已並入教育部,這也映襯著中華文化保護的窘迫)普通話推廣處有過密切接觸。當時推普處的負責人對筆者無可奈何地說到,普通話是全國唯一被寫進憲法、但在全國隻有兩個人在幹的事。此話雖然有些誇張,但如果考慮到同樣在憲法裏存在的計劃生育在全國被實施的狀況,也反襯普通話推廣應用進程與狀況的悲哀。

事實上,全國各地普通話推廣業務部門經常是幾上幾下,每逢體製改革機構調整,普通話推廣部門總是首當其衝被拿下的機構。

新中國建立之處,周恩來率團訪問非洲,隨團報務員是個上海人,把兩國簽署的聯合公報用口語方式報回國內,而在北京的報務員是個北京人,根本聽不懂對方的發音,隻能等到代表團回國後才將政府間公報麵世,成為一個國際性的笑話。為此,中央政府決心要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使用民族共同語,並在1956年將國家推廣使用普通話寫進了憲法,成為一項基本國策。

但迄今為止的將近半個世紀的48年時間裏,普通話推廣成果依然很令人沮喪。在信息化時代裏,互聯網使得世界日益成為地球村,借助網絡可以實時與全世界每一個角落裏的人進行溝通,但在我們的本土上,同胞之間卻依然無法交流。這話絕非危言聳聽,凡是去過浙南閩東以及皖贛偏遠地方的人都會對此有所體會。

而成就如此局麵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到現在,普通話推廣工作還是停留在由政府包辦的狀態。而政府所做的工作,被社會知道的也就是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是個全國推廣普通話周,那時街頭上會出現一些被路人看都不看一眼的橫幅表語,教育部普通話推廣部門的負責人在今年的這個周裏麵做個地方官員接受媒體采訪時要講普通話的表態應付差事後萬事大吉,平常日子則從公眾視野裏消失得無影無蹤。

筆者當時熱心於啟動民間力量推廣普通話,為此鼓動了國內的基金會和海外組織一起加盟這個活動。但在現行體製裏,即使是純粹民間公益活動,如果沒有官方的認可和讚許,是根本行不通的。可由於機構調整等諸多因素,這件事最終還是被行政體製扼殺了。

隨著中國在國際上地位的提升,漢語的國際地位逐漸提高,外國人學習漢語的熱情日趨高漲,可中國有關部門卻難以從自己體係中選拔合適的漢語教學人員出國進行漢語教學。今年教育部不得不利用網絡向全社會公開招募赴海外進行漢語教學的人員(要知道,公派出國的機會曾經是打破腦袋的尋租領域),彰顯我們普通話領域裏人才的奇缺,以及向全世界弘揚中華文化意識與能力方麵的捉襟見肘。

相比起台灣、香港來說,我們這裏對普通話推廣的水準差得不是一星半點。而如今台獨勢力也正是利用台灣人不是中國人這樣的蠱惑,力求將“國語”邊緣化而扶正閩南話為“官方”語言;1997年香港回歸前後,彈丸之地上竟然出現了1000多家普通話研習社。而新加坡規定,不會華語的小商販不能領取營業執照;在加拿大不少地區,漢語已經成為從小學就開始的外語課程,在那裏即使周圍沒有華人也不敢用漢語汙言穢語,因為不知道那些金發碧眼人群裏誰會冷不丁冒出來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國際上認為,語言問題不僅在21實際仍然是世界性的十大問題之一,而且其位次還要往前躍升。從前蘇聯分裂為十多個加盟共和國、南斯拉夫徹底從地球上消失而分為若幹個民族國家、捷克與斯洛伐克分離、科索沃至今種族衝突不斷、加拿大魁北克由於是法語區而有獨立傾向、以及如今越來越有全球化趨勢的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矛盾乃至可以被當作是宗教戰爭的浴血奮戰、和遍布全球的恐怖主義,無不帶有明顯的種族主義色彩。而這種種族主義更多地就是以語言為文化載體和價值傳承的。

也是國家語委普通話推廣部門介紹,上個世紀90年代,廣州師範學院有個教師曾經撰文,認為粵語不是漢語,廣東人不是中國人,一時間給海外分裂主義勢力以口實,鬧得沸沸揚揚。從中,以及聯係到藏獨勢力和被中國官方認定為恐怖主義的東突勢力等,都與民族分裂主義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而在語言上做文章,也是其慣用的手法。

方言有其產生的曆史淵源和文化背景,推廣民族共同語並不是要消滅方言,而是在尊重與保護方言的基礎上,加快民族共同語的普及層麵、範圍和力度,以維護民族統一、經濟一體化所需要的社會運行效率、通過語言統一而實現的社會公正(比如杜絕法庭上使用方言對外地當事人的不公平待遇)。

2000多年前,秦始皇統一了度量衡,但卻沒有統一發音,沿襲至今,中國大地上依然廣泛存在“書同文,語不同”的奇怪景象。而要知道,發音的規範遠非一代人就可畢功一役(很難設想那些成年人今生今世可以改換成字正腔圓的普通話發音)。被法國人當作是世界上發音最優美而引以為豪的法語,雖然也是帶有法國特色的專製主義的官方規範過程(但與中國民族共同語維護普及應用推廣機構經常被當作機構調整裏板上釘釘犧牲品不同,法國是在總統直轄下設立總統委員會專事此業,)並在世界上發聾振聵地喊出“振興法蘭西”的驚天動地的口號,也還有著類似為中國人耳熟能詳的都德《最後一課》的愛國主義真切悲憤;而就算是如此,法國人還是用了300年時間才規範了法語的發音。

曾經與沙俄、大清國同時被列為當時世界三大強國的英國,最終以工業革命和海外擴張取代其他二者而在世界上獨領風騷,號稱“日不落帝國”,通過語言進行文化殖民(這種殖民過程至今仍然風頭正勁,不信看看中國內地媒體上英文字詞出現頻率的增加,年輕人英文名字的普及,以及“專家”們有關英語普及應該到與普通話相同水平的叫囂),而英語的規範卻根本是是官方的舉動,隻是通過媒體(BBC——英國廣播公司)進行的。

陸定一曾經說“100年不推普也死不了人”。此話至今對中國政府官員還有著深刻的影響,也正因此,依靠中國官方推廣普通話,在目前的行政體製、水平、能力等諸多方麵幾乎很難行得通,從憲法規定到現在普通話應用狀況仍然不盡人意的效果上,就足以說明問題。

有識之士認為,如果在我們這一輩上再不完成中國人民族共同語的普及應用工作,那麽將永遠失去這樣的機會,而其所可能導致的後果將是不堪設想的。

印尼有富裕華僑為了在海外推廣普通話最後鬧得傾家蕩產,而這種結局並沒有阻止越來越多的海外熱心保護中華文化的中外人士前赴後繼,參加到普通話在全球的推廣工作中來。國外很多非政府組織乃至基金會,也對保護中華文化傾注了大量的熱情與心血。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國外組織與個人不願意與中國相關行政部門打交道,而更願意與中國民間力量合作從事這個偉大、正當而且合法的事業。

遺憾的是迄今為止,這種渠道卻還是被牢牢控製並阻塞著,這應該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進程中的悲哀。

反觀開篇新聞,正是由於有關機構對於普通話推廣方麵工作不力,才導致方言有回潮反彈跡象;而我們習慣於一旦事發采取殺一儆百的堵漏措施,卻根本沒有從源頭上進行合理、必要而有效的工作。自然在效果上也就表現為越位采用合法性受到質疑的行政手段,粗暴幹涉資源配置,致使坊間就方言市場化問題這種表象爭論得無盡無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