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人事部助陣能防腐敗?

(2022-12-13 13:07:34) 下一個

人事部助陣能防腐敗?

                                    2004年10月13日

何必

中國正嚐試通過獨立的專業人才服務機構,來選拔中高層級的地方黨政官員。……(略。)

看到這個消息,筆者第一反應是,人事部這下又有事幹了。眾所周知的是,人事部與勞動部(現勞動與社會保障部)數度分合,一會兒是勞動人事部,一會兒又拆分開來,讓人搞不懂葫蘆裏賣的究竟是什麽藥。隨著市場經濟體製的建設與發展,社會組織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中國社會結構中基本上形成了政府和企業的格局,原來歸屬人事部管轄的單位幹部係列裏的企業技術與管理幹部都劃歸為勞動部門服務,而政府部門裏司局級以上幹部都要由黨的組織部門任命,人事部所剩的管理範圍越來越小,低級別公務員、以及近年來被當作是改革最後陣營之一意欲取締交付市場、國際上聞所未聞的所謂“事業單位”裏的同樣是低級別的職工。

而且,隨著企業、以及其他機構裏逐漸將原來的人事部門從工作內容到門口的招牌都改作“人力資源”部門後,“人事”在向現代化進發的過程中到底還有什麽作用、要這勞什子作甚等問題,早就被人們的浩蕩唾沫弄得濕漉漉滑膩膩的,體無完膚。有關人事部撤銷的傳聞,在每一次國務院機構調整會議前都被坊間作為競猜項目中賠率最高的,但至今,隨著實質上吃皇糧人數處於有史以來中國官民比例最小化、每個納稅人所供養的官員比例史無前例地居高不下,(中國曆史上曾經是3500人養一個吃皇糧的,現在則平均為30個人養一個,而西部一些地區達到9個人養一個,在湖南、江西一些貧困地區甚至到了3個人養一個。)人事部也就自然而然地被保留下來。

雖然保留,但即使是出於名正言順,也要給自己找點什麽事幹。如今的人才市場早就變成了勞動力市場,人才的概念越來越貶值,並讓位於更時髦的類似“人力資源”、“人力資本”等稱謂,各級人才交流中心除了保管一些人的人事檔案外,沒什麽新鮮事可做;而就連這人事檔案,也早就有了將其劃歸國家或地方檔案部門無償保管的政策建議。雖然人事檔案有償保管也屬於中消協所謂“不平等格式條款”(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霸王條款”),但人事部門還是死死抱住這幾乎是唯一的收入來源,至少幹事拿錢了。

如今,在腐敗頻仍、貪官遍地、大案要案此起彼伏越來越頻繁之際,官場上又弄出了“通過獨立的專業人才服務機構選拔中高層級的地方黨政官員”的花樣。

這腐敗是咋出來的?是公共權力不受製約。如今時髦語境當中走俏的是對各級地方行政領導的問責製。瞭望東方周刊》早就指出,事實上,各種行政決策的出台通常都是經過各級黨的領導機構圈點認可才由行政部門簽發,如果行政問責隻是針對地方政府領導人卻把地方黨的領導人排除在外,那麽這種問責基本上還是隔靴搔癢。

而《行政許可法》充其量也就是限製各級政府的權力,但卻還是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雖然有了《黨內監督條例》、《黨內處罰條例》,但如果黨的權力不在法律的約束範圍之內,那麽公共權力製約就隻能是進一步退兩步的事。就像人們耳熟能詳的那樣,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不受約束的權力也產生不受約束的腐敗。

其實,黨內也早就有了類似紀律檢查委員會這樣的機構,但是就如同近來被各種媒體討論得熱火朝天的那樣,由於各級紀委分屬地方黨的機構管理,讓紀委去監督當地黨的一把手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際操作當中都是不可能的。這也是一旦地方黨的機構領導人東窗事發,總是要由中紀委耗資巨大派工作組下去才能搞定的製度原因所在。

而通過人事部這種所謂“獨立專業人才服務機構選拔黨政官員”就能鏟除腐敗的根基?依靠諸如人才測評等等舶來品就能把中國特色的政治生態環境徹底改觀?

所謂獨立,讓人想起如今幾乎成了千夫所指的股市裏曾經被奉為圭臬的“獨立董事”製度。隨著像德隆事件等上市公司醜聞中那些有模有樣的獨立董事們無視中小投資者利益逃之夭夭並且至今僅僅被輿論在道義上追究,就可以想象這“獨立”的含義如何。

實質上,人事部遠非什麽獨立的機構,也是黨政體係之中的一個部件,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中國政治生態係統中的各種習性,並不具備完整而獨立的主體品質。同時,“人才測評”這種玩意兒在國際上還是個爭議很大遠未成熟的技術,(如果不是這樣,人們也就不會出現因為失戀情仇而自殺或行凶了);而把這種不成熟的技術運用在中國,就更顯得削足適履刻舟求劍。依靠這種機構(及其下屬的人才服務中心)以及這種似是而非的技術就能避免腐敗,好像也太天方夜潭了些。怎麽看也不過就是政治利益格局的一次調整(權力再分配)而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