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警惕國際化社區成為新的陷阱

(2022-12-11 01:26:48) 下一個

警惕國際化社區成為新的陷阱

                               2004年9月13日

何必

麥子店街道建設國際化社區工程正式啟動……(略。)

當天該報也稱,在北京工作、學習的外國人正在成為北京高檔住宅租賃的主力客戶群,商圈周邊、東三環以及緊鄰機場的京順路沿線成為老外租房熱選的“金邊”。

看來,麥子店街道又創下了一個全國第一。不過,這種第一倒是讓人不免擔憂。

看其建設國際化社區的核心條件,就是外籍常住人口數量以及占比。不管是目前的7848人還是預計裏的1萬人,相對於北京城市常住總人口(約1600萬)、或是北京一些社區人口(比如望京30萬)數量而言,都不過是區區小數不足掛齒。而16.6%的比例,大概充其量也就是不到5個居民裏就有一個是外國人,可這種比例意味著什麽呢?除了說明多了些外籍人士,其他什麽意義都沒有。

媒體用赫然的標題鄭重其事地把北京將要建全國第一個國際化社區轟轟烈烈推將出來,看上去這個社區也不是鬧著玩的。既然得到官方認可和媒體起哄,那麽國際化社區一定是讓人饞涎欲滴浮想聯翩了。想必,這國際化社區必定不同於土裏土氣的北京人聚集的社區,在軟硬件方麵都會有令人耳目一新之處。而在提倡機製創新的當下,這些不同又會是些什麽呢?該報道沒有提及,就更給人留下了聯想的空間。無非是在社區保安上更加嚴格,服務上更加到位周全,環境更加整潔優美,內部更加民主平等。

既然是國際化社區,肯定是有別於國民社區,而且既然是全國第一個,也就更應該做好標準設立,應該高規格高水平,不能敷衍了事,讓後來者容易模仿渾水摸魚。從這種社區特質上看,最突出與最硬邦邦的,就是國際化,就是外籍常住人口,一定要保持外籍人口的數量與占比,並借此贏得國際化聲譽不受玷汙。

就在幾天前的9月11日,《京華時報》報道了雅寶大廈裏發生了因為是中國人而遭到商家毆打事件,這種內外有別的事在北京絕非罕見,遑論在崇洋媚外方麵於全國獨占鼇頭的上海,或是其他以京滬為樣板的城市了。誰也沒聽說,那雅寶大廈是什麽國際化的大廈,但其中的商家早就以國際化自居,非但如此,還拒絕中國人入內。想想,還沒明目張膽打出國際化稱號的商廈已經對國人拳腳相加,要是再弄個國際化社區,將會是什麽情景呢?現在即使到沒有什麽外國人呆的中高檔社區,門口警衛之戒備森嚴也足以令人膽寒,現如今國際化社區,還不真掛出個“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牌驅逐自己的同胞?

走遍歐美遠東國家,從來沒聽說,因為社區裏外籍人口數量不少或占比較多就被冠以國際化的稱號。事實上,在很多發達國家,外國人由於可能危機本國公民的就業、居住、安全等,是要受到嚴格監控的,或者說,如果真要是有歧視的話,對外國人歧視是屢見不鮮的。曾幾何時,有些歐洲國家也曾經把外國人居住地設立成單獨社區,但那並非要吹噓自身與國際接軌,卻是要好生看管,防止非法居留事件的頻繁發生,後來,在輿論有關社會平等的壓力下才解除掉。

在當今中國殖民心態泛濫的環境裏,按照社區常住居民國籍構成來定性社區性質,本身就是對作為人的包括居住、遷徙等基本權利方麵的法律思想的褻瀆,也是營造事實上國人在外國人麵前低人一等,使法律麵前人人平等愈發成為空談。

同時,看報道裏對於麥子店要營造的國際化社區現狀的描述,也實實在在讓人領略到對財富的豔羨。短短那麽點文字裏,“高檔”就屢屢出現;聯係到現今媒體上本著嫌貧愛富的新聞操守,從國家到地方,從平麵到聲像,無不對類似富人社區、貴族學校、天價產房、豪華俱樂部等津津樂道喋喋不休。去年中央電視台一個財經節目就曾經對北京某“頂級”富人社區進行過聽了肉麻的宣傳報道,甚至對該社區開發商想象力貧乏而隻能瞄準紐約富人區的“上東”稱謂原封不動套到自己的產品上(也不怕盜版嫌疑)也讚不絕口。盡管國際上各城市都有按照收入水平居住的習俗,可如果看到透明國際所謂中國是貧富差距拉達速度最快的國家之說,反顧我們生存環境,社會力量大有將日益形成尖銳社會矛盾與衝突的貧富差距用類似社區這樣的物質形態予以固化的傾向和趨勢。在這個意義上,考量最高黨政要改變單純追求增長的局麵、而是要注重統籌協調可持續的社會發展,真不知道這國際化社區何益之有。

還有,既然麥子店開風氣之先,在全國第一個弄出了國際化社區,那麽可想而知的是,就會有第二、三個忙不迭地跟上來。中國人一窩蜂的毛病也不是什麽新鮮玩意兒。今年國務院下大力氣整治的開發區,不也是最早從深圳特區那兒來的?一不留神,各式各樣的高科技園區、開發區不就泛濫成災了?這些年來,中國可耕地數量急遽減少,農民生活狀況日益悲慘,哪個背後沒有開發區的痕跡?

再說,國外有“中央商務區”,國內也就紛紛要上CBD,可仔細看看,CBD必須具備的資金、信息集散與決策中心功能,如今北京、上海和廣州的所謂CBD沒有一個符合要求。(就在9月14日北京電視台《首都經濟報道》裏,還在談到北京市要在CBD建設立體交通,以緩解現在那裏的停車場般的擁堵現象,可人們都知道,這不過又是為了幾天後召開的朝陽區商務節的做秀之舉,從根本上解決那裏的各種問題幾乎隻能紙上談兵。)從國際成功經驗看,CBD絕不是靠行政手段規劃出來的,而是靠市場力量形成的。可即使如此,還是擋不住全國幾十個城市都要建立自己的CBD,而業界共識於其中基本上都是政府與房地產商的炒作,目的是為了哄抬本地土地價格。

因教育事業而享受土地無償劃撥的動因,又讓全國一股腦出現了多少個大學城?已經存在或者正在興建的大學城的城鎮包括:溫州、廣州、珠海、福州、廈門、濟南、鄭州、寧波、成都、南京(一個市裏有仙林、江寧、浦口三個)、洛陽、無錫、沈陽、南通、西安、哈爾濱、鞍山、南寧、上海楊浦、深圳桃源村、長沙榮灣鎮、山東齊河縣……今年1月20日《中國青年報》透露,截至2003年5月,位於河北廊坊的東方大學城已累計外欠22億元,一時間成為一個引爆了的火藥桶,大學城黑幕也就此被揭開,國有資產和國民財富被搜刮到官商勾結的網絡之中,也就逐漸浮現出冰山一角。

今年6月2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介紹,中國建設部科技委副主任委員、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陳為邦教授日前在重慶永川舉行的全國中小城市發展論壇上指出,目前中國城市發展有十大弊端:在城市發展的規模上盲目求大,小城市要變中,中城市要變大,大城市要特大,特大城市要國際化;在建設過程中貪大求洋,盲目追求大馬路、大廣場、大草坪,盲目追求高層、超高層建築,追求標誌性建設;有些大城市盲目追求CBD,一些城市的建設脫離實際,標準偏高;城市違法用地、違法建設數量驚人,城市形象雜亂;城市建築不協調,有些建築單體不顧城市整體,有的個性過於張揚,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總體形象;在舊城改造中,大拆大建,一些珍貴的曆史文化風貌受到破壞。有的文化名城商業氣氛過濃,影響了曆史文化特色。有的地方甚至製造假古董,破壞真古董;在一些城市和風景名勝區,旅遊建設破壞旅遊資源;有些城市在建設規劃中,不尊重自然山水,往往讓人們“有山不見山,有水不近水”;城市雕塑精品少、垃圾多;城市盲目綠化,移植大樹成風,忽視鄉土樹種和草種,盲目引進外地品種。小城鎮建設盲目搬用大中城市的一套,追求形式,浪費嚴重。

可即使如此,到現在,全國至少有43個城市提出要建“國際化大都市”,在國際化的名義下,又有多少欺世盜名的行徑?

那邊,國際化大都市如火如荼,這邊,又別出心裁巧立名目於國際化社區。不知道,國際化社區裏又會有什麽令人目瞪口呆的花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