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戳穿月餅裏的泡沫

(2022-12-11 01:18:11) 下一個

戳穿月餅裏的泡沫

                                         2004年9月10日

何必

下京城市場的月餅大戰也是如火如荼……(略。)

依筆者看來,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光是在月餅方麵,價格節節攀升到了越來越離譜的地步,也是大家習以為常的事。現在距離中秋節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可商家為了這個節日處心積慮絞盡腦汁變換花樣已經花了不少工夫了。對於不少食品糕點企業來說,中秋節是一個異乎尋常的商業機遇,有的企業幹脆就把全年銷售的大頭放在中秋節,忙活個把月幹上一把如果賺了一年都得消遙自在。據說,如今幾萬、幾十萬一盒的月餅也並不是什麽新聞。

近年來,每逢中秋節,都會看到不少人拎著大大小小的月餅盒東奔西走的情形;而隨著社會化分工越來越細致,最近這種送月餅者好像更多地由城市裏的快遞公司那些成天到晚風吹日曬之下弄得黑黝黝的小夥子來擔任。

其實,大家心知肚明的是,這看起來琳琅滿目精製璀璨的包裝盒裏的月餅,很少是什麽家庭買來供自家享用的,而多是用來送禮。有的月餅送來送去,其間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家的門裏門外,又倒過多少次手。有人極致地說,現在月餅已經到了非送得長出綠毛變質發酵隻能最終送到垃圾堆裏時才算罷休的程度。於是,原本好端端的一件事,到如今卻給弄成了這副樣子。

就算是那些久負盛名的老字號,如今也隨波逐流,不生產散裝月餅,而隻是論盒或論袋賣月餅。想當年,那些為京城民眾津津樂道的自來紅、自來白,早就沒有了幾毛錢一斤的光景,連同那令人饞涎欲滴的產品本身都悄悄成為曆史記憶。像筆者這樣長期一個人孤獨生活者,本來就消費能力有限,逢年過節也許就是想象征性嚐一塊甚至一角月餅者,現如今也隻能望餅興歎,根本找不到什麽地方能買上一塊月餅解解饞,而有時也是狐朋狗友送來一盒月餅,天天當作早點吃,甜得發膩,非得吃出個月餅恐懼症來才算過了這中秋節。

月餅利潤高,成了暴利產品。想來,那一盒動輒成千上萬的售價,是怎麽回事呢?大概,區區幾塊月餅要賣出天價來,月餅已經從大眾化的節日食品範疇裏退出,搖身一變成為了貴族化消費的標誌;而且,月餅早已失去了購買回家團圓歡樂之功用,逐漸成為溜須拍馬的道具。那幾萬元一盒的月餅,除非有病者,否則大體上是不會有人買回去自己吃掉的。那麽究竟這高價月餅是幹什麽用的呢?大概不言而喻,誰都知道是去送禮了;送什麽人呢?無非是權勢者,至少是有利可圖的人;為什麽要送呢?必定是有求於人,於是才有了要花上不菲的價錢來打點。此時,月餅已經從傳統節日食品,演變為節日腐敗的工具。由是,小小的月餅盒承載著名目繁多的利益交易;而月餅也從秋月當頭桂花香的見證者,淪為腐敗苟且傷風敗俗行徑的目擊者,產生了手段對目的的異化。

而如今,月餅的功能似乎又多了一重,那就是捆綁銷售。明明是地地道道中國土生土長的玩意兒,卻被用來做成什麽歐式的包裝,隨搭配洋酒,按照如今崇洋媚外的風尚裏時髦男女們都愛給自己弄個洋名字的勁頭,就差給月餅也起個也加點子奶酪黃油什麽的然後稱之為“pizza月餅”或者什麽“hot dog餅”之類的,也算是與國際接軌不枉外國月亮比中國圓外國餅那才叫真正的月餅這樣嗲嗲的推論功夫。

這還不算,那些搭售的也有咱們自個兒的東西,茶葉、茶具、中國象棋等等,據說月餅盒裏還有餐桌上的鋼製刀叉。看來,逢到中秋節,就是商家清倉甩貨的好時節,但凡有什麽破爛玩意兒賣不動,都可以用月餅捆綁了一起弄出去。今年什麽滯銷不好賣?油鹽醬醋?陳化糧?假冒偽劣商品?家用電器?汽車?避孕套?艾滋病?通通一股腦放到月餅盒裏,一盒賣它個幾十上百萬的,又有什麽新鮮的!自然,公權濫用、暴力、欺世盜名也可以捆綁了一起出賣。反正老祖宗留下的這麽點家什已經讓我們毀得差不多了,把月餅弄成這副模樣,比起一個個貪官鋃鐺入獄來,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的事。

好像有個什麽規定,說是商品包裝所商品價格裏所占比例不能超過15%,可沒有了那包裝怎麽能成盒成套地兜售呢?在人們動輒就說什麽人才高消費、天天嚷嚷著要有什麽天價產房、天價幼兒園、天價洗浴中心什麽的時,眼巴巴向富人搖尾乞憐的行徑不住推陳出新的心態裏,美輪美奐的包裝裏暗藏居心叵測,把月餅也從大眾食品領域弄到貴族口腹之欲裏的殘渣餘孽,然後就會有那麽多專家學者出來口口聲聲為了增長不應該強調貧富差距、腐敗不是最好也是次優,凡此種種,不經過包裝安以瞞天過海?

月餅貴得離譜了,月餅歐化了,月餅從大眾餐桌上消失了,月餅被送得變味了,月餅很不心甘情願地被泡沫化了。想想,也太應該戳穿月餅裏的泡沫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