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別出心裁的14年義務教育製

(2022-12-11 00:33:28) 下一個

別出心裁的14年義務教育製

                                2004年8月19日

何必

要通過5年的努力使上海的教育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其中有一個目標是使上海一般受義務教育的年限要達到14年……(略。)

透過各位主管領導人的密不透風的官場話語,在層層高帽的後麵,人們還是可以嗅到上海市高考改革的最核心的內容,那就是在今後上海一般受義務教育的年限要達到14年。

這些天,隨著高校招生工作進入收尾階段,各種有關高等院校招生的新聞不絕於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廣西招生時向被錄取考生收取10萬元錄取費之事,經《焦點訪談》披露後,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都在思索,我們的高校是怎麽了?事情還沒完,這兩天又出了鹹陽要求被錄取考生交納2萬元換取錄取通知書的事情;還不止是高校,在首都北京,也有順義縣一個農民家庭兩個孩子同時考上技校但交不起學費籌措未果導致孩子的父親服毒自殺的事情。各方的討論轟轟烈烈,網上各種激烈的言辭比比皆是,質問為什麽到現在,中學後教育成了榨取國民血汗錢的無底洞?

就目前來看,整個社會上有兩個領域是與幾乎所以國民密切相關但又是張開血盆大口吞噬民脂民膏的地方,一個是醫療,一個就是教育。而這兩個領域,都有著很濃重的公共服務性質,但在如今的氛圍裏,卻是迫使民眾將收入轉化為本質上具有自我保障功能的銀行儲蓄、從而製約家庭消費、影響啟動或者說振作內需的瓶頸或頑症。

拿高等教育來說,中國目前家庭中高等教育方麵的投入已經在家庭總支出裏占到了相當大的分量。高等院校一般每學年的人均收費已經超過6000元,一些知名高校的收費更是逾越了萬元大關,而有些藝術類院校的入門費(包括私下走後門的人情費)以10萬計;即使以人均收費標準看,也遠遠超過了中國農村家庭年均收入水平,換句之,對於大多數中國農村家庭來說,如果有個孩子考取大學,那麽這個家庭一年不吃不喝也還是不能交納學費,更不用說孩子的其他開銷。

高等教育貴族化傾向,無論如何也是與社會健康發展的方向不一致的。即使是按照那些讚成把某個或某些社會階層作為改革犧牲品的精英們,對於這種情況也還是憂心忡忡地認為於社會安定不利。可高等教育行政部門和院校頭領們對這些擔憂乃至憎恨卻不以為然,還口口聲聲要國家更多投入減負,以使得在如此教育效率與教育質量下繼續自得其樂。

在社會矛盾逐漸積累並暴露的階段,今年高校錄取工作中所迸發的衝突甚至家破人亡的事件,也是很具有典型性的。

好在,到現在,還沒有發現上海出現類似的事情。不過,從今年上海某高校9名博士生集體炒掉導師事件、上海高樓大廈雖然在全世界的城市中排在第一位可在這些高層建築正在逐漸失去自我並暴露出城市沉降弊端、上海高大規模城市綠地項目、上海人才有限公司在美國加州矽穀設立分支機構以長期固定地為本土企業尋找合適人才、上海勞動爭議案件已經位居法院民事案件之首等情形看,上海也絕非世外桃源,無非是全國的一個縮影而已。

如今,在很流行的新聞發布製度裏,一貫喜歡出風頭的上海當然也還是不甘人後,一係列“市委市政府非常關心”、高度重視這類套話後麵,羞羞答答磨蹭半天,“非常慎重”、“非常細致”、“事關重大”,讓人怎麽著也得明白還是幹了不少比人命關天大事還要重要的活計,然後小心翼翼地從兜裏露出這個14年義務教育的冰山一角。

當然,從中國目前的教育狀況看,如果真要是能把義務教育年限延長到上海如今提出的這個標準,真是應該舉國歡慶了。中國總人口裏大學生所占比例、全民受教育程度等,都與國際上的先進水平有著明顯而且遠非短期就可以補足的差距。把高等教育也納入義務教育範疇,無疑將是轄區居民的福音,也是地方政府為當地民眾幹的大好事。

但是,問題在於,事情好像並不那麽簡單。

首先,目前我國實行的九年製義務教育實際操作效果如何?就在今年,國家若幹主管部門不惜耗費人力物力,也不怕社會上動輒就聯合發文的的詬病,要求全國中小學嚴格實行一費製,製止亂收費。可無論在該措施公布後的街談巷議裏,還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是看到了諸多操作性方麵的問題,比如學校要求學生課本和作業本都統一由校方購買是否涉及違規、一費製是否導致學生負擔一次性增加、以及在收費合理性未經明確的前提下這項措施是否真能起到抑製中小學收費與日俱增的趨勢等等。而其背後的實質性問題是,在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國家的義務該如何體現?是否也像公共衛生、公共教育等領域逐漸放棄義務而轉由國民承擔?

如此一來,上海提出14年義務教育製,是在法定九年義務教育還沒執行好的狀態下提出來的,當然也就令人懷疑是否也會形成人們所戲言的局麵:義務轉嫁到了權利主體方麵,公民受教育權利演變為公民必須承擔的義務,最後成為學生有義務接受國家提供的教育產品與服務?甚至可以緣此進行類似納稅那樣的強製性規定,不上大學就屬於犯法?

其次,假如上海方麵滿心歡喜實施14年義務教育製,而由於上海經濟發展水平與全國其他地區有差異,那麽是否會形成新的地方保護?可想而知,如果上海實行14年義務教育,將高等教育也納入政府義務範圍,但其他地區想必還要在九年製義務教育狀態中存續時日,那麽勢必導致其他地區學生向上海遷徙。為了保證上海居民福利水平不致因此而下降,就必須采取更為嚴厲的準入限製措施,最終,上海是否也要考量采取比戶籍製度更為嚴格的簽證製度也尚未可知。而在這種情況下,原本中國內地各省份之間貿易成本已經高於發達國家之間的國際貿易費用,同時一向惟利是圖的上海人更要保持自身的經濟和教育優勢,如此,地區壁壘注定提升和加強,所謂“先富幫後富”更是奇談,貧富差距也就在各自義務教育的差異裏被固化。

實在有些整不明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