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大雨及其災禍卷土重來

(2022-12-10 23:44:12) 下一個

大雨及其災禍卷土重來

                                     2004年7月30日

何必

早晨5點左右開始積水,有十幾輛車被困橋下……(略。)

之所以如此大段引述新聞事實,一來這是在當天北京發生雨天交通擁堵比較全麵的報道,二來也是僅有的報道。

如此驚心動魄的場麵,北京市幾乎所有媒體都保持了出奇的一致性沉默,置之不理顧左右而言他,集體失語現象再度在首都發生。

就在十幾天前的7月10日,北京市剛剛遭受到一次降雨的侵襲,造成蓮花橋等立交橋大規模擁堵,事後數據說有2000多輛車被雨水浸泡到保險公司理賠,保險公司指定汽車修理廠成了曬車場,西翠路由於施工回填土不實經雨水浸泡發生多處路麵坍塌車輛下陷,房屋倒塌人員受傷,等等,中央電視台不少節目大量報道雨天市麵現場情況,讓趾高氣揚的北京人在全中國民眾麵前狠狠丟了一回臉。事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針對這次事件讓北京市反思城市規劃和建設,但公眾從媒體上看到的,卻是交管、氣象、市政、規劃、防汛抗旱等各個部門第一反應都是推卸責任,比如氣象部門聲稱一方麵這種災害性天氣預報起來難度很大,另一方麵在雨情來臨前已經通知交管和防汛抗旱部門,但後二者卻堅稱隻收到過氣象部門周末降雨預報而沒有準確的災害性天氣預報。誰都看得出來,雙方之中必有一方在說謊,但寬容而勤於忘卻的人們也沒人對此斤斤計較,到現在這種行政不作為到底起因何方也還是無人問津,事情也就不了了之。畢竟,7月10日被耽擱在路上的人還是少數人,大概也算是“一小撮”,與北京市安定團結局麵無礙,於公眾喜新厭舊疏遠責任取向無涉。媒體隻是開玩笑般地用類似“北京被大雨嗆著了”這樣的新聞標題觸目驚心吸引受眾的眼球。沒多久,這件事也就被遺忘了。

按說,車也泡了,路也堵了,房也塌了,保險公司也賠了,國務院總理也發話了,總不該記吃不記打。就算是7月10日降雨屬於意外災害,是始料未及的,人們準備不充分,在下不為例的責任機製裏對責任人不再窮追猛打而是既往不咎,但還是應該從這件事本身汲取經驗教訓,麵對北京市何以如此不堪一擊的發問,以及城市規劃建設中存在的各式各樣的隱患進行反思,至少應該盡量避免此類情形再度重現。

可僅僅過去十幾天後的29日,這種景觀卷土重來,幾乎一模一樣地再度上演。有關部門也還是有聲有色地幹了本職工作,紛紛啟動了應急預案,並采取了所能采取的措施。交管部門像7月10日那次一樣,還是派出了近3000名交警上路疏導指揮交通,可還是在馬家樓立交橋附近有個倒黴的家夥由於看不到交通標誌也沒有交警指揮而把車開到了河裏;馬家樓立交橋附近的公共汽車紛紛改變行駛線路,造成有些乘客早晨5點半等到上午11點還沒坐上公交車,大概這近6個小時的雨中等待的滋味也是令人難以忘懷的;馬家樓橋附近的積水曾經有約1.3米,而永定門橋下更是高達1.5米,還是有車被積水淹沒,如此相似的景象使人不得不戲說,大概北京城裏行駛的車輛還是應該具備水路兩棲功能,就像安全氣囊那樣,一旦碰到大雨或大水就充氣漂浮起來,如果非要雨天上路最好帶上點魚杆什麽的,釣不上魚可能釣上來點城市垃圾也算沒白堵在雨中,還為清潔我們的城市做了點貢獻;這種水深已經可以達到遊泳池淺水區的標準,弄個救生圈穿上遊泳裝或幹脆赤條條就可以暢遊泡澡;即使7月10日那麽多立交橋發生擁堵後有關方麵聲稱加大立交橋排水設施檢修維護保養並保證不會再度發生嚴重積水狀況,到了29日這場中到大雨時刻,水務局方麵在永定門還是能找出由於施工造成管線堵塞排水無法進入泵站的借口而為自己開脫……

預案啟動了,還是沒擋住積水之嚴重。這預案到底管什麽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