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華人和日本人曾經不被容許在美國買房嗎?
歷史上確有其事兒。
五六年以前,俄勒岡州一對白人科平 (Gerrit Koepping ) 夫妻在2018年買房時發現自己的購房文件裏還保留有一百年前的法規:
“在沒有工作或服務的情況下,黑人、華人或日本人不得擁有或占據此社區的房地產。”("No Negros, Chinese, or Japanese shall own or occupy property in this neighborhood unless they are a worker or a servant,")
科平說在簽署購買房屋的文件時,看到這條赤裸裸的種族歧視條款讓他和他的妻子非常震驚。
作為高中老師的科平自2018年以來花了至少四個暑假時間來想辦法刪除這個歧視性條款。夫妻倆不希望自己的名字以及之後幾代人的名字簽署在這個歧視性條款上。過程比他們想象的複雜很多,經過很多困難,也得到了律師的幫助。最終他們聯係上了一位亞裔的州議員,這位議員為此起草了一個新法案來解決這個問題。
經過科平和許多反對種族歧視的有識人士的不斷能力,這個事情終於有了結果:
俄勒岡州立法機構上個月提出了一項法案,旨在使房主更容易地從房產契約和文件中刪除具有種族歧視性的語言。該法案於上月提出,本周在聽證會上進行了公開審議。這是第二次試圖通過此類法案,因為2018年通過的一項版本被批評未完全消除這類歧視性的語言。這些冒犯性條款是20世紀早期開發商用來排斥有色人種進入他們喜歡的社區的。
雖然由於1968年通過的《公平住房法》(Fair Housing Act),這些語言已不再具有法律約束力。因爲根據法律規定的立法程序,下位法要服從上位法,舊法要服從新法。所以,在1968年公佈的《公平住房法》之前所有相關的住房法律都不得與該法衝突。所以,這條含有種族歧視的條款便不再有效。但在本周聽證會上提供證言的居民表示,他們不舒服簽署帶有這些語言的文件。
科平(Gerrit Koepping)在他的證言中寫道:“我要做出的區別是,這些文件中殘留的種族限製性語言不僅是一種持續的種族傷疤,而且是一份需要我簽名才能購買我的房屋的法律文件。”他繼續說:“我正在將我的名字貼在一份可怕的種族主義聲明上。不僅我這樣做,購買我的房屋的人和購買他們房屋的人也是這樣。這種種族仇恨的語言將永遠存在。”
所以,這個歷史的化石讓我們看到了活生生的種族歧視的歷史畫麵。
這讓我想起了另一個華人在住房問題上麵對種族歧視而奮爭的故事。我看過一位我所在的城市的第一位華人議員寫的自傳。談到他的母親在50,60 年代買房時受到過的歧視。因爲當時的法律禁止華人在那個區域購買房屋。這位華人議員的媽媽是一個很勇敢而又智慧的母親,並沒有被這個種族歧視的法律所嚇倒。她開始背上揹著剛出生的小弟弟,挨家挨戶的敲門,向未來的鄰居們講述自己的孩子需要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而且自己會入鄉隨俗,遵守法律法槼,與鄰居們和諧相處。這個媽媽的努力終於贏得了鄰居們的同情,大家都在她的“申請書”上簽了字,使他們家第一次在美國買到了心儀的住房。
雖然幾乎百年快要過去了,經過各個種族,各個派別,各個階層的各種堅持不懈的努力,種族歧視“可以”說已經沒有了公開的市場。但是,各種隱藏在陰暗角落的“牛鬼蛇神”,用一句當年的話語說“一有機會就興風作浪”。比如,德州最近的SB147法案得以出現就是一個很典型的表現。
感謝科平老師夫婦,是他們的努力,讓米國人民又有一次機會鞭笞種族主義。
同時,這個事件也讓我們認識到種族主義看起來已經“死了”,但是,還沒有下葬,一有機會就會“借屍還魂。”所以,繼續清除隱藏在陰暗角落的種族歧視的殘渣餘孽,依然是一項任重道遠的艱巨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