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車檢被告知,我的RAV4底架鏽蝕嚴重,明年車檢也許過不了。看來,又到了買車的時候啦。
這30年來,買了6輛車。當學生時,花了2500刀從廢車場(Junkyard)買了我的第一輛車,18歲的Chevy Celebrity。朋友說,這個廢車場的老板技術不錯,車的質量完全對的起車價。這車是兩排座,每排3人。隻是前排坐3人時,有點影響司機開車。好在我們是3口之家,倒也沒什麽影響。這輛車開了4年,跑遍了周圍的山山水水。除了換機油外,沒有大的修理。隻是有年冬天,Radiator漏水,去那個Junkyard,花50刀換個舊的。臨畢業時,把車500刀賣給一位訪問學者。賣車時發現,接Radiator的管子腫脹,花10刀左右買個新的換啦。據朋友講,那位訪問學者又開了兩年多。然後,全家開車移居加拿大。
賣了Celebrity,買輛出過事故的Pontiac Prix。車的裏程僅4萬英裏多一點,6000刀。這車省油,跑高速每加侖30裏(2.8L發動機)。帶我們遊玩了很多地方,像Boston, DC, New York, Chicago等等。開了六年多,除基本維護外(換機油、輪胎、閘、空氣過濾網),換過Generator($350)和發動機冷卻係統密封墊($650)。
在買Pontiac不久,Ford Explorer($26,000)進了家門。這家夥皮實,風裏來雨裏去,陪伴了我們十年,在外麵從來沒有撂挑子。孩子特別喜歡,經常開著出去玩。有次在高速上遇見幾隻鹿橫穿,有一隻鹿突然回頭跑。當時所有車道都有車,即不能換道,又不能減速,隻好直接撞上鹿。隨後,也沒停車。又開了4個多小時回到家。第二天,下班時發現車不能啟動。打開車前蓋,看到發動機皮帶掉了。拖到車行檢查,控製皮帶的一個小輪掉落。後來,年檢時發現Muffler需要換。當時沒有去Ford車行,而是去了專門修理Muffler的店。結果,新的比舊的聲音還大。這是我所做的最愚蠢的決定。從那以後,所有車的維護修理都去車行。當裏程數快到6萬時,輪胎recall。免費換了新的,一直開到13萬多。因油價飆升,隻好忍痛割愛。
有次逛車行,我想買truck,結果老婆看上一台Camry展車。隻能送出Pontiac,把Camry迎進門。14年間,除了基本維護,換過一次Muffler,年平均維護費用550刀左右。午夜開車曾撞過一次鹿,速度不到25。鹿沒事,爬起來就跑路。一個車燈撞壞。網上買燈換上,周圍噴點漆,不影響年檢。
把Explorer換成RAV4後,每月的加油次數明顯減少,雪天也還湊合。在裏程數到達10萬以前,每年平均維護費大概在650刀。10萬以後,麻煩開始找上門,先是後轉動軸裝置漏油,換新1700刀。然後發動機開始燒機油。現在,每行駛400裏左右,加1 quarter機油。去年,換Muffler、發動機油密封圈、後Bumper等等,近4千刀。
當Camry需要第二次換Muffler時,隻好換車。Camry換回Corolla。到目前為止(已過6萬裏),Corolla的維修費用最低,僅換過一次輪胎,車閘仍完好。
在這6輛車裏,Toyota的原廠輪胎沒有一輛行駛超過3.5萬。Camry車閘遠不如Corolla 和RAV4的有效。RAV4維護費用最高,但它也出力最長(17年)。可靠性好像區別不大。安全性Explorer好多啦。
30年來,汽油價格一路高歌猛進。從0.95刀開始,達到4.00以上。然後,到現在的3.30。不過,如果橫著比,還不算離譜。1995年,在英國,0.6-0.7英鎊買1升油。當時的匯率1英鎊換1.5美刀,也就是1刀1升吧。
明年大概率RAV4要換啦。美國車?日本車?或歐洲車?到時候看看哪個deal好再定吧。
**********
感慨。。。。。。剛來那時朋友接我說:油比水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