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亞速鋼鐵廠變身血肉磨坊 21世紀最慘烈攻城戰將落幕, 馬裏烏波裏原有烏軍1.2萬-1.5萬人, 烏軍傷亡巨大

(2022-04-20 18:58:49) 下一個
亞速鋼鐵廠變身血肉磨坊 21世紀最慘烈攻城戰將落幕
2022-04-20  

2022年4月18日,在俄羅斯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後的第52天,盤踞在馬裏烏波爾的烏克蘭守軍(包括備受關注的“亞速營”)終於被擠壓到了亞速鋼鐵廠的最後一角,這場新世紀最慘烈的攻城戰即將落下帷幕。

“其有必救之兵者,則有必守之城;無必救之並者,則無必守之城。”

事實上,因為戰爭的整體形勢,馬裏烏波爾一直是烏軍主力鞭長莫及之地,這座孤城的易手,從一開始就隻是一個時間問題,但幾乎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爭奪這座城市的戰鬥打得如此激烈,如此漫長。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場戰鬥,無論在對戰局的影響上,還是國際輿論的關注中,都已經變成這場戰爭的縮影。

正值此時,我們不妨來總回憶一下這場攻防戰的來龍去脈。

馬裏烏波爾要塞

馬裏烏波爾,地處亞速海北部,是烏克蘭於黑海東部地區最重要的港口,是原烏克蘭東部地區重要的物資出口港。是有著悠久曆史的經濟—重工業城市。其麵積為244平方公裏,其中城市麵積160平方千米。這座城市的北邊是豐饒的頓巴斯盆地,工農業發達,礦產豐富,更是第聶伯河的門戶之地。這座城市的南邊則是克裏米亞半島—俄羅斯帝國曾用數百年鮮血奪取的南方海上通道。因為頓巴斯和克裏米亞的重要地位,曆史的漩渦不斷在這兩個地方出現,而馬裏烏波爾則總是在曆史的角落默默不名。

這一切的轉變,來自八年前的一場劇變。2014年1-2月,烏克蘭首都基輔發生“廣場革命”,亞努科維奇政府倒台,烏克蘭全麵倒向西方,傾向俄羅斯的頓巴斯與克裏米亞先後宣布脫離烏克蘭,作為頓涅茨克州城市的馬裏烏波爾,當地俄羅斯族民眾也宣布獨立,並拿起武器與當地的烏克蘭軍警戰鬥,但這裏位於頓巴斯戰爭的邊緣,烏軍與親烏民兵武裝大舉進城之後,城中俄族武裝被很快鎮壓。因為這場失敗的獨立,馬裏烏波爾成了頓巴斯親俄武裝心中具有象征性的“受難之地”,而烏克蘭則將這座城市作為其控製的頓涅茨克州的首府,並使這裏成為遏製頓巴斯俄族武裝的一個要塞。

根據烏克蘭政府軍總參謀部的要求,所有東烏城市的絕大多數行政和公共建築及其地下設施都被在2016~2018年間進行過數輪加強,以期達到軍事建築的強度。而在城市外側的對亞速海大橋和克裏米亞方向,烏軍更是參照北約標準建設了大量的築壘地域。

新建的築壘區塊搭配冷戰時期蘇聯留下的地下安全設施與城市核戰爭疏散設施,讓馬裏烏波爾成為了一座要塞城市,也為了整個烏克蘭東南部的核心防禦支點。

但需要指出的是,對馬裏烏波爾的“要塞化”也明顯地展示出烏克蘭對未來衝突模式的判斷。在頓巴斯衝突不升級的情況下,馬裏烏波爾能夠遏製克裏米亞與頓巴斯的滲透,甚至成為攻擊頓巴斯的進攻出發地。但在大規模戰爭中,這座城市向西通往紮波羅熱的的交通線全無地形與城市掩護,雖然距離克裏米亞有一定距離,但卻極易被切斷。換言之,烏克蘭預期中的未來衝突,是頓巴斯衝突的延續,而非一場全麵的俄烏大戰。

所以,在頓巴斯衝突中,烏克蘭軍隊雖然在東烏前線始終保持6個旅的輪戰兵力,並在戰爭爆發前,將部署在東烏克蘭的常備軍提升到了10個旅的規模,但大部分都部署在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的西麵。部署在馬裏烏波爾一帶的烏軍,包括4個旅級單位。其中,隻有兩個算得上是正規軍,另外兩個則屬於國民警衛隊。

第36海軍步兵旅,下轄旅屬坦克營、第1、501、503海軍步兵營與旅屬炮兵營等部隊,約2600人;

第56摩托化步兵旅,下轄旅屬坦克營、第21、23、37摩托化步兵營與旅屬炮兵等部隊,約3000人;

國民警衛隊第18特種作戰旅(前“亞速特種作戰群”、“亞速營”),下轄第1、2、4突擊營和第5坦克營,但除第1營外,均處於訓練與組建狀態,兵力約1000人;

國民警衛隊第12旅,該旅在戰前由國民警衛隊第12營升級而來,充分動員後兵力可達3000人,該部隊可能主要負責城內民兵的組織,實際兵力規模未知。

此外,還有烏軍國土防衛軍的一些民兵單位,以及被俄軍攔在城中的烏軍分隊。但在攻城戰開始時,烏軍已經在外圍交戰中付出嚴重損失,所以,各方對城中守軍數量估計的差距極大,烏克蘭方麵最初稱守軍約3500人,包括800名亞速營士兵。俄軍最初則認為城中守軍約8000人,但隨後將判斷調整為1.2-1.5萬人。在這些守城部隊中,主力可能就是亞速營和第36海軍步兵旅。

第36海軍步兵旅的經曆帶有極強的象征性。事實上,在蘇聯解體時,黑海艦隊的海軍步兵就發生了嚴重的分裂,效忠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軍官們進行了一係列明爭暗鬥,最終分裂為烏克蘭海軍的第36獨立海防旅與俄羅斯海軍的第810海軍步兵團。在2014年衝突爆發的時候,烏軍第36獨立海防旅再一次發生了內部分裂,旅長謝爾蓋·斯托羅任科拒絕了向俄軍開火的命令,帶領部隊加入了俄軍的行動,這兩個營的600名官兵中有400多人加入了俄軍,另外的196人決定繼續效忠烏克蘭並離開了部隊。

參加俄軍的該旅官兵後來被編入第810海軍步兵團,後來擴編為第810海軍步兵旅,被投入到此次對馬裏烏波爾的攻城之中。而在2015年,烏克蘭政府以選擇效忠的第36獨立海防旅官兵為基礎,重建了這個旅,並更名為第36獨立海軍步兵旅,隨後部署到了馬裏烏波爾,成為該城的守軍之一。像這樣的事件,自這兩支軍隊中,在這片土地上,錯綜複雜,不可勝數。

早期的勝利與冒進

今年2月24日,俄軍的特別軍事行動開始後,俄軍第8合成集團軍從頓涅茨克方向,第58集團軍從克裏米亞方向,分別展開攻勢。俄軍在東線南翼與南線的推進相當順利。第8集團軍第150摩步師與配合作戰的車臣部隊,很快就打穿了第56摩步旅在馬裏烏波爾東北方向的陣地,並占領其營房。

戰鬥經驗更加豐富的第58集團軍第19摩步旅的兩個營級戰術群則從克裏米亞半島衝出,並向東躍進兩百公裏,擊潰沿途烏軍,並將部署在馬裏烏波爾以西的國民警衛隊第12旅趕入馬裏烏波爾。3月2日,開戰後第6天,俄軍即在馬裏烏波爾城外建立聯絡,形成了初步的合圍。

在此過程中,俄式營級戰鬥群兵力過少的劣勢也在此期間暴露:兵力不足,後勤縱隊有限,持續戰鬥能力差的問題。突破陣地的俄軍未能殲滅對手的有生力量部隊,外圍超過五成的烏軍還是成功撤入了城市區,並繼續為俄軍的進攻製造障礙。

或許是早期的進攻行動過於順利,俄軍的先頭部隊在2月26日開始快速突入城市並搶占一些關鍵節點。結果卻被城內烏軍的炮兵和其他重武器重點照顧。許多據點的強度更是遠超預期。在2月26日至3月4日間的戰鬥中,俄軍先頭部隊損失了超過10輛坦克和20輛各式裝甲戰鬥車輛,這也是他們在這次攻堅中損失最大的一個階段。

造成這些損失的主要原因主要還是情報的缺乏,一直到3月2日審訊被俘人員時,俄軍都還認為城內隻有1個旅和5個營,而守軍的兵力至少包括4個旅,如果算上路過被困的部隊和陸續動員的預備役與民兵武裝,兵力可能高達1.2-1.5萬人,比參與進攻的俄軍部隊(2個旅)還多,擁有的旅屬火炮數量更是超越了俄軍估計的3倍。

雖然貿然攻城造成了一定損傷,但對馬裏烏波爾的攻擊,雖然政治意義豐富,但對於戰場態勢而言,這裏的戰鬥卻是次要方向,俄軍兵力不足,經受不住快速攻城的大量人員消耗。麵對這一情況,俄軍隻能轉變策略,一麵等待東烏克蘭的盟軍抵達城下,另一麵偵察和火力封鎖進出城市的道路。

柔性策略

當3月8日左右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共和國的部隊突破防線接近馬裏烏波爾城下時,對該城的進攻也算是進入了第二階段。俄軍開始派出特使喊話,要求烏軍開放通道讓城內居民撤離,並允許城內的烏軍在交出武器後撤離。

這一政策明顯參考了敘利亞政府的開城政策:敘軍經常通過談判對叛軍實施勸離,以此在不傷及平民的情況下接管城市區。此時俄軍前線兵力不足且戰線寬闊,形成和維持大規模包圍困難,使用這一圍師比撅的策略原則上並無問題。但城內的亞速營士兵拒絕讓平民離開,也不願意離開堅固的堡壘區。

而俄軍和頓巴斯聯軍則隻能一麵的啃掉城市北方外圍的硬骨頭,一麵繼續施壓和對城內暴露出來的烏軍重火力實施打擊。這一工作一直持續到13日包圍圈完全形成。但俄軍兵力不足,無法為這個次要的交戰方向投入足夠兵力,這裏的俄軍在加強頓涅茨克軍隊後,兵力也隻是剛剛超過守軍。

從結果上來說,這一策略未能分化分裂烏克蘭正規軍和極端主義民兵關係,並降低平民傷亡的效果,也給烏軍準備防禦作戰提供了時間。

初期攻堅

俄軍的大規模進攻活動是在3月15日前後開始的,此時他們的兵力已經提升至1萬5千人,技術裝備也占據優勢。在進攻初期投入炮兵並不多,而在邊緣城區的亞速營等烏軍則依托居民建築高層,將老百姓趕到一二樓和地下室作為人體盾牌,對俄軍和東烏軍實施阻遏。而俄軍和東烏軍則隻能逐屋爭奪。甚至還出現了少量步兵扛著消防雲梯衝入起火的大樓的視頻。聯軍的裝備損失不多,但付出的人員傷亡卻較大。根據頓涅茨克武裝公布的傷亡數據,在這一階段,僅頓涅茨克人民軍的傷亡速度可能就達到了每天200-300人。

麵對這樣惡劣的對抗環境,為了降低人員消耗,並減輕戰區民眾的附帶傷亡,俄軍的攻勢的進展極為緩慢。以至於在前線采訪的RT新聞台記者吐槽道:“這不是在打仗,而是在執行反恐維和任務。”

當然,這樣吃力的進攻也並非一無所獲。大量的烏軍被釘在了特定地區便於防禦的建築裏,且受到了俄軍的壓製和牽製。城內被作為人肉盾牌的市民開始相信俄軍的誠意,趁著混亂和烏軍傷亡較大難以管轄的空擋向俄控區逃亡。不斷逃亡的民眾不僅降低了俄軍的攻堅難度,也嚴重減少了守軍的士氣與可征召人力。

民眾的流亡也帶動了部隊的流亡,盡管基輔方麵多次發出大軍即將解圍馬裏烏波爾的消息。但毫無疑問的是,沒有一條相關消息的是真實的,馬裏烏波爾的包圍圈內的空間正在日趨被壓縮。許多烏軍和外國雇傭兵隨即換上便裝搭乘民用車嚐試撤離,但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因拙劣的演技和身上的紋身被民兵識破,成了俘虜。

當然,這期間進攻方的失誤也不少,比如有頓涅茨克軍的坦克曾因溝通不暢衝進城市核心區被擊毀,俄軍也常有遭到烏軍小分隊、無人機與迫擊炮火力伏擊的情況。而下級部隊到處宣稱攻占廠房區域的“放衛星”說法在被烏克蘭人駁斥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作戰士氣。但俄軍吸取教訓的速度也很快,他們迅速開始改變戰法,戰鬥也由此進入第四階段。

俄軍改變策略

經曆了前三個階段挫折的俄軍和東烏軍開始改變思路。3月20日開始,他們根據參與過敘利亞戰爭的指揮官的經驗將部隊拆成了更小的城市戰進攻群:每個群由三輛BTR/BMP裝甲車、兩輛坦克和一個火力支援小組(使用反坦克導彈、無後坐力炮和迫擊炮等步兵伴隨火力)組成。每個戰鬥群沿著一條街道緩慢推進。戰車和步兵分隊間保證前後三十米左右的安全距離,以免因簡易爆炸物和炮擊遭受較大損失,步兵和戰車均靠著街道邊緣彼此看著對方頭頂前進。

另一方麵,對俄軍而言,一個經常被忽視的優勢是,受製於街道的寬度,這一距離上很多反坦克武器無法解除安全保險,烏軍空有很多先進的反坦克導彈和火箭筒,卻根本無法摧毀麵前隆隆駛來的俄軍車輛。

當步戰車和位於攻擊隊型後方的坦克建立好沿街火力封鎖後,戰車後的步兵們會挨個樓門洞進行搜索,尋找其中潛藏的烏軍與被困的群眾,並將解救出來的民眾、己方傷員和戰俘利用裝甲車輛轉運後方。

當遭遇負隅頑抗且很可能有大量民眾被困的大型建築群時,俄軍則會使用煙幕和火力掩護車臣或頓巴斯的精銳步兵進入建築底層,以坦克炮對高層的敵軍單位向建築物底層驅趕,采取兩麵夾攻的策略對其實施殲滅。

就整體上而言,俄聯軍在此階段的進攻步伐不快,但效果不差。其進攻策略非常明確——穩紮穩打,將烏克蘭和雇傭兵軍隊壓縮進特定的區域集中包圍。而他們的緩慢戰法也給了烏克蘭人一個巨大的錯覺,那就是:俄軍不過如此,馬裏烏波爾想守多久。澤連斯基甚至開始給馬裏烏波爾的各路長官們派發稱號和勳章。

俄軍發力,烏軍第36旅覆滅

進入四月之後,由於庫存食品藥品和武器彈藥消耗殆盡,烏軍的防禦陷入了困境,開小差和逃跑的情況開始增多。

而隨著離開城市和投奔俄軍控製區的民眾和他們所提供的情報越來越多,俄軍也放開了使用重武器的門檻,從航空炸彈到TOS-1噴火坦克,高爆和燃燒彈藥的針對性投入讓很多堅固的防線瓦解。烏軍在五天內被逐步被壓縮到伊裏奇冶煉廠、亞速鋼鐵廠和港口區這三個包圍圈內。

亞速鋼鐵廠和伊裏奇冶煉廠都是蘇聯時代留下的大型工廠,且都擁有冷戰時期建設的巨型地下生產生活設施。在歐洲實施環保主義和去工業化後,這兩家工廠更是成為了東北歐重要的粗胚鋼材生產中心。在2017年後,亞速鋼鐵廠還獲得了歐盟的大量投資,進一步擴建了廠區與地下設施,易守難攻。

堅守的先決條件是儲備充足,而守軍的儲備此時已經消耗不少了。不知道是為了防止自己冊封的指揮官和“英雄”們死於城內,還是城裏真的有什麽大魚。澤連斯基政府開始玩起了行為藝術,他們先後派出多隊直升機隊,飛蛾撲火似的試圖接出被困的亞速營和外國雇傭兵。這些直升機隊似乎沒有一架完成任務,其中3架被民兵的肩扛式防空導彈,3架被俄軍的地麵防空火力擊落。在此之後,他們更是派出民用船舶試圖進入港區接出人員,結果也遭遇了慘痛的失敗。

此後,俄軍的進攻變得更加緩慢,他們隻以排班級單位對各個核心防禦區外圍進行搜索清剿,隨後大部隊跟進占領,防止對方利用地下通道向外轉移。至12日下午,港口區被俄軍完全解放,俄軍和民兵僅付出了傷亡8人,4輛卡車和機動車損失的代價,就吃掉了者三大包圍圈中最小的一個,消滅烏軍100餘人。而在鋼鐵廠、冶煉廠這兩處核心陣地,俄軍則隻使用工事破壞彈和宣傳彈藥實施炮擊。

在糧食消耗殆盡後,烏克蘭第36海軍步兵旅開始了孤注一擲的突圍行動。他們將之前隱藏在工廠裏的車輛塗上俄軍的識別標,集結近千士兵,在丟下所有傷員和非嫡係部隊後由旅長親率偽裝突圍。結果幾乎全軍覆滅:640多人被擊斃,300多人被俘,根據媒體WarGonzo的報道,他們中最遠的一支成功跑到了距離鋼鐵廠20多公裏的城市邊緣,隨後被當地人發現並舉報給盧甘斯克民兵,最終數人被擊斃,餘下的被俘。

而指揮官拋棄自己逃跑和被擊斃的消息也讓伊裏奇冶煉廠內的烏軍徹底絕望,盤踞於伊裏奇工廠的1100多名烏軍士兵在4月13日到15日陸續投降,至16日晨,俄軍完全清除了當地殘留的破壞分子和爆炸物,伊裏奇冶煉廠被完全控製。整個馬裏烏波爾地區除亞速鋼鐵廠以外的所有地區已被俄軍完全控製。

最後階段:落幕與揭幕

在馬裏烏波爾的大規模戰鬥已經走向尾聲,俄軍開始將主力轉向其他地區部署。僅留下第810海軍步兵旅、一個團的車臣軍隊與部分頓涅茨克人民軍(約兩個營)維持對亞速鋼鐵廠的包圍。17日淩晨,俄軍開始使用圖-22M型轟炸機對鋼鐵廠投擲重達3000千克的巨型炸彈,並不斷展開宣傳戰勸說守軍投降。

除了烏克蘭官方的報告外,外界對亞速鋼鐵廠內部的情況幾乎可以用一無所知來形容。而根據俄軍從在亞速鋼鐵廠周邊化妝跑路的亞速營士兵口中獲知的情報來看,鋼鐵廠內的烏軍尚有2000多人,且廣泛的分布在多達六層的地下設施裏。但守軍的資源分配似乎並不平均,饑餓和差別對待也促使了一些部隊逃亡。

為了降低進攻部隊的傷亡,俄軍從17日清晨開始停止了對工廠的進攻,並表示18日入夜前投降的守軍都將獲得正常的戰俘待遇,但直到本文截止時,亞速鋼鐵廠內的守軍都未做出回應。前線俄軍已經部署了在敘利亞聲名大振的“拆樓利器”——2S4“鬱金香”重型迫擊炮,並製定了包括大口徑火炮、噴火坦克抵近射擊,灌水和火燒等方案,但暫時還沒有負責執行。

馬裏烏波爾爭奪戰是一場很早就確定結局,卻遲遲未能落幕的戰鬥,在這場戰爭進入僵持期後,這裏被外界予以高度關注,但這種關注從來都沒能解決一個事實——距離該城最近的烏軍部隊,也足有百餘公裏,且根本不可能在俄軍壓製下完成突破,這座城市注定不是列寧格勒或斯大林格勒。在七周的血戰之後,這座碾碎數千生命的血戰終於將迎來落幕,但更激烈的戰鬥則正在東烏克蘭大地上揭開新的序幕。

當地時間4月19日下午,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表示,俄軍在烏克蘭正開始下一階段的特別軍事行動。而與此同時,完成戰線調整的俄軍,開始對烏軍頓巴斯集團進行大規模的火力準備,這場戰爭終於走到了最具決定性的一個時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goodmum 回複 悄悄話 內的亞速營士兵拒絕讓平民離開,也不願意離開堅固的,簡直是拿百姓做人質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