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海外推廣工程推介平台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介中華優秀傳統人物,展示中華優秀傳統項目,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
正文

華教教義解讀:敬天法祖

(2023-07-30 18:12:21) 下一個

華教教義解讀:敬天法祖

中華文明是一個有恒久敬天法祖信仰的文明。

“古之有言:‘觀天之象,究天之極,行天之道,謂之敬天;安祖於土,守祖於陵,習祖於慧,謂之法祖。’”

敬天法祖,就是敬奉上天,相信“老天爺”,同時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的福澤庇佑,並效法祖先的懿德嘉行、家風家法等。敬天法祖是早在上古就已經形成的傳統文化習俗,數千年來一直流傳於華夏大地。所謂“祖宗家法”在古代有著極為重要的社會地位。《明史》卷四十八“敬天法祖,無二道也”。朱熹曰:“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以所出之祖配天地,配天以祖亦所以尊祖也。”《道德經》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遵天道,循地道,順人道,合人倫,守禮儀,祭祀天地和祖先,崇拜聖賢英雄,天下為公,心懷天下,聖賢君王心係天下百姓,仁人誌士為國奮不顧身,隻有華夏中國文明之人的崇拜和信仰是天地人,是真實存在的,現實的,積極的,向上的。

由於“蒼天”在上,凡天空之中各種崇拜物均以“天”為舞台,它最值得崇拜,至高無上。“神化”“人格化”的天,就是“天帝”“天公”“天老爺”。《墨子·明鬼下》認為夏征伐各部落是“行天之罰”,可見“天”是有權威的,可以成為征伐的理由。至商“天”已稱“帝”。敬天首要做到尊重天,對“天”要有著敬畏之心、反觀之心,要與天和諧相處,做到天人合一。人類社會在大自然中生成並發展,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相通相應,息息相關,是個統一體。所以人與自然必須和諧相處,順應天時。效法自然,即是天道;效法天道,即是人道;天之道,是萬物運行的規則,人之道,是人類社會的規律;人道對應了天道,就符合了發展大道。

《道德經》、《南華經》提倡恢複人的真性情,反對外在條規對人性的壓抑、異化,故而有“六親不和有孝慈”、“不尚賢使民不爭”、“百姓皆謂我自然”的教導,又豈會呼籲“法祖”。“敬天”是尊重自然法;“法祖”亦遵循先祖習慣法。正所謂:“萬物本於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報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孔子曰:‘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王者尊其考,欲以配天,緣考之意,欲尊祖,推而上之,遂及始祖。

曆代有天下者,皆以祖配天。始祖感天神靈而生,祭天則以祖配之。自外至者,無主不上。“《爾雅·釋天》文。雲‘自外至者,無主不上’,《公羊》宣三年傳文,‘外至’者,天神也,‘主’者,人祖也。故祭以人祖配天神也。” (作者:王在望,華教創始人、200萬字中華傳統文化百科全書《華典》編撰者。日前,華教已同時在韓國和澳門啟動注冊,發展海外各國的各級教區,在中國國內不開展任何活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