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王清任的五逐瘀湯 (轉載)
王清任五逐瘀湯包括通竅活血湯、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少腹逐瘀湯和身痛逐瘀湯,從頭、胸、腹、少腹到四肢這五個順序的瘀血部位。
如果說活血化瘀是王清任思想的精髓,那麽五逐瘀湯就是王清任活血化瘀的精髓。
今天我們再來好好認識一下這幾張方子。
王清任與五逐瘀湯
通竅活血湯
通竅全憑好麝香,
桃紅大棗老蔥薑,
川芎黃酒赤芍藥,
表裏通經第一方。
本方赤芍、川芎行血祛瘀;桃仁、紅花破瘀行血;老蔥、鮮薑通陽宣發;麝香通竅醒神,散瘀止痛;黃酒溫通脈絡; 大棗養血和營。
“通竅全憑好麝香”,此藥在方中確屬緊要, 諸藥得此香竄善行無處不達之品,始能奏“表裏通經第 一方”之功。
原著用治脫發、暴發火眼、酒糟鼻、耳聾、白癜風、紫癜風、紫印臉、牙疳、鼻出臭氣、婦女幹勞、男子勞病、交節病作、小兒疳疾等。
因諸證“皆血瘀所致”,故統用通竅活血湯治之。意在香透諸竅,通暢氣血,祛瘀生新。
血府逐瘀湯
血府當歸生地桃,
紅花甘草殼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
血化下行不作勞。
本方是四逆散、桔梗枳殼湯和桃紅四物湯的衍化方。其中桃仁、紅花、川芎、赤芍活血逐瘀;當歸、生地養血和血; 柴胡、桔梗、枳殼開胸舒氣;牛膝活血通經; 甘草調和諸藥。諸藥相配共奏活血祛瘀,行氣止痛之功。血行脈中而貴暢通,血瘀礙氣,氣滯阻血。
血瘀氣滯則胸痛頭痛,呃逆日久不愈,內熱煩悶,心悸失眠,痛經經閉,或舌有瘀斑,脈弦等隨之而生。本方逐瘀行氣用於上述諸症屬實者。
上諸症若無明顯瘀血特征,王清任往往依據發病日久,或經它方治療無效而改從瘀血論治。如不眠“用安神養血藥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此即其例。臨床對心悸氣短或脈律不齊,服養心、歸脾之類無效或反加劇,而無明顯虛弱表現者,於此方中酌減破瘀之品或加補益藥,服之有一 定效果。
膈下逐淤湯
膈下逐瘀桃牡丹,
赤芍烏藥元胡甘,
歸芎靈脂紅花殼,
香附開鬱血亦安。
方中當歸、赤藥、川芎行血調血;桃仁、紅花、牡丹皮活血破瘀;五靈脂、元胡化瘀理氣;香附、烏藥、枳殼疏肝調氣;甘草調和諸藥。諸藥相配共奏活血調氣,逐瘀止痛之效。
原書以此方治積塊、小兒痞塊、痛不移處、臥則腹墜、腎瀉久瀉等。王氏用藥經驗之一是抓住有形實邪,認為“結塊者,必有形之血”,“無論積聚成塊,在左肋、右肋、臍左、臍右、臍上、臍下... 以此方治之,無不應手”。
“倘病人氣弱, 不任克消,原方加黨參三、五錢,皆可不必拘泥”。王氏並從病程日久,疼痛部位不移等,作為投方依據。
本方治慢性瀉痢,腹痛或兼膿血,氣病及血,服溫補、四神諸劑少效,年久不愈,王氏認為是“有瘀血”,服此方效果明顯。
少腹逐瘀湯
少腹茴香與炒薑,
元胡靈脂沒芎當,
蒲黃官桂赤芍藥,
調經種子第一方。
原著以此方治“小腹積塊疼痛,或有積塊不疼痛,或疼痛而無積塊,或少腹脹滿,或經血見時,先腰酸少腹脹,或經血一月見三、五次,接連不斷,斷而又來,其色或紫或黑或塊,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紅兼白帶,皆能治之,效不可盡述” 。
本方以四物湯去地黃而參溫經湯合失笑散而成。方中當歸、川芎、赤芍行血調血;蒲黃、五靈脂、元胡、沒藥化瘀理氣;肉桂、幹薑、小茴香溫經散寒。綜觀諸藥有祛瘀溫經,理氣止痛之功。
本方在婦科較為常用。對衝任受寒,瘀停氣滯所致積塊、痛經、月經紊亂效果良好。崩漏因瘀而致者,不逐其瘀,血難歸經,亦是通因通用之法。王氏並指出: “更出奇者,此方種子如神。每經初見之日吃起,一連吃五付,不過四月必成胎,....用此方,效不可以指屈”。由下焦寒滯經血失調的不孕,本方可促使受孕。王氏經驗對“有瘀血”造成之小產,懷孕兩月後服三五劑,有安胎之功。
身痛逐淤湯
身痛逐瘀膝地龍,
香附羌秦草歸芎,
黃芪蒼柏量加減,
要緊五靈桃沒紅。
本方所治痹證是由風寒濕侵襲筋脈關節,久而閉著血氣,故痛處不移,日久難愈。予身痛逐瘀湯逐瘀通經,散風濕,止痹痛。
本方當歸、川芎調血行血;桃仁、紅花破血行瘀;沒藥、五靈脂化瘀止痛;秦艽、羌活散風勝濕;牛膝強筋骨散風濕;地龍通經;香附理氣;甘草和中。
使用本方除根據發病時間和疼痛特征外,還要考慮曾用過散風濕、清濕熱、滋陰養血諸法無效或少效。因“已凝之血,更不能活”。此方能逐去瘀滯,營血通則痹痛止。若病兼微熱者,王氏加蒼術、黃柏;虛弱者加黃芪。
痹證從逐瘀立論創方,是王氏富於創新精神的體現。
五逐瘀湯的立法各有何特點
這是《醫林改錯》中的五個著名活血逐瘀方劑,現仍常應用於臨床。大都以桃紅四物湯為基礎,根據發病特征並結合病位,選配相應藥物而成。五方皆能活血逐瘀,理氣止痛。
但各有其特點:通竅活血湯因有麝香、黃酒的善行通達,善走頭麵四肢皮膚,為逐瘀開竅之法;血府逐瘀湯因有柴胡、桔梗、枳殼開胸散結,為逐瘀開胸之法;膈下逐瘀湯因有元胡、五靈脂、香附、枳殼化瘀理氣,為逐瘀化癥之法;少腹逐瘀湯因有肉桂、茴香、蒲黃、靈脂溫經化瘀,而為逐瘀暖下之法;身痛逐瘀,為逐瘀開痹之法。
諸湯所治部位:“通竅” 側重頭麵; “血府”側重胸 中; “膈下”側重上腹;“少腹”側重下腹;“身痛”側重肌表。王氏對於活血通瘀治法,頗有心得。此數方連同補陽還五湯雖均本於桃紅四物,但經王氏化裁,各有法度而不雷同,試用於臨床,每收得心應手之效,故至今仍為醫者所喜用,其功實不可淹滅。
本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可聯係作者刪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