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 第六代達賴喇嘛,生於1683年,卒於1706年,短短一生僅活了23歲,號稱一代情僧。他在情竇初開以後,才被迫站在了轉世靈童這個身份的風口浪尖,從此一生成為了傳奇。他的死因,有不同說法。倉央嘉措因西藏的政治鬥爭,被蒙古族的和碩特汗國的拉藏漢逮捕送往北京,途中在青海湖附近失蹤。一種說法是他在去北京的途中染病圓寂,或被殺;另一種民間說法是他自由遁去,從此雲遊說佛,六十四歲時死去。
倉央嘉措是最為著名的藏族詩人之一。目前比較被學術界承認的說法是,他自己真正留世的大約有七十餘首旖旎情深的詩歌。有很多其他的情詩,或許各大作者是托他之名而作,已經很難確定真偽。
"誰,執我之手,斂我半世癲狂。 誰,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離。 誰,撫我之麵,慰我半世哀傷。誰,攜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誰,扶我之肩,驅我一世沉寂。 誰,喚我之心,掩我一生淩轢。 誰,棄我而去,留我一世獨殤。 誰,可明我意,使我此生無憾。 誰,可助我臂,縱橫萬載無雙。 誰,可傾我心,寸土恰似虛彌。 誰,可葬吾愴,笑天地虛妄,吾心狂。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離。 伊,攬我之懷,除我前世輕浮。 執子之手,陪你癡狂千生。 深吻子眸,伴你萬世輪回。 執子之手,共你一世風霜。吻子之眸,贈你一世深情。 我, 牽爾玉手, 收你此生所有。 我, 撫爾秀頸, 擋你此生風雨。
予,挽子青絲,挽子一世情思。 予,執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長。 曾,以父之名,免你一生哀愁。曾,憐子之情,祝你一生平安。”
上麵這一首《誰,執子之手》,就是一位網絡作者寫的,借倉央嘉措之名而被網友盛傳。我從孫悅斌的朗誦段子聽來,個人覺得這是一首很好的練習詩歌朗誦的段子。盡管後麵幾句頗有牽強加詞湊句的味道,這首詩因借倉央嘉措的傳奇人生而獲得了不少新的生命,所以給讀者的共鳴回味感也不錯。另外一首很有名的假托倉央嘉措之名的詩是《見或不見》,此文不表。
下附一首真的倉央嘉措的“不負如來不負卿”,由藏語翻譯為中文。對照的話,就會發現上麵那首《誰執子之手》其實是紅塵中人,下筆寫來的超脫的想象。倉央嘉措的筆下,則是真有梵的修行和人的深情。如果他不是被選為轉世靈童,從此務必要守藏傳佛教的格魯派(黃教)嚴格僧戒,被身份,政治和宿命所累,而是自由做他自己本族信的相對寬鬆的寧瑪派(紅教,有在家傳承的僧侶, 為白僧),倉央嘉措可能真會是一個有慧根的得道者,在家居士,幸福終老;也或許是個多情浪子,傷掉多少芳心。
“美人不是母胎生,應是桃花樹長成,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靜時修止動修觀,曆曆情人掛目前,若將此心以學道,即生成佛有何難?結盡同心締盡緣,此生雖短意纏綿,與卿再世相逢日,玉樹臨風一少年。不觀生滅與無常,但逐輪回向死亡,絕頂聰明矜世智,歎他於此總茫茫。山頭野馬性難馴,機陷猶堪製彼身,自歎神通空具足,不能調伏枕邊人。欲倚綠窗伴卿卿,頗悔今生誤道行。有心持缽叢林去,又負美人一片情。靜坐修觀法眼開,祈求三寶降靈台,觀中諸聖何曾見?不請情人卻自來。入山投謁得道僧,求教上師說因明。爭奈相思無拘檢,意馬心猿到卿卿。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注:原文為藏文,此詩為曾緘先生翻譯為漢語。曾緘,191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對古文學和詩詞造詣頗深,北大畢業後到蒙藏委員會任職。曾任職期間整理翻譯了倉央嘉措情歌,該版本為現行漢譯譯古本中公認成就較高的版本。文革中曾緘被迫害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