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癸巳尋根記

(2022-03-06 02:58:11) 下一個

癸巳尋根記

葉夢華

2013年7月

引言

我們這些南京葉德成的後代都從不同的人那裏聽說過我們的老家是蘇州東山。葉菊華姐說,他們家從來填表時都填祖籍為蘇州東山。葉振華叔叔和大表哥端木怡昇都說我們是從蘇州東山來的。生活在台灣的大伯伯的兒女葉肇華哥、葉毓華姐從來沒有懷疑過蘇州東山是我們的老家。貴陽二伯伯一家也聽到過蘇州東山是老家的說法。父親更是親口對我們子女多次說過,我們是蘇州東山人。

然而,一切均為“聽說,”沒有文字上的記載和憑據。更不用問,我們的祖上是何時離開蘇州東山移民南京的?他們離開東山時是東山葉氏哪支哪派的?

丁醜(1997年)夏我應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的邀請訪問台灣時,有幸在台北見到肇華哥。葉肇華是大伯伯葉桂馨的獨子,可謂我們爺爺葉文萃這一支的長子長孫。他把太爺爺葉德成於光緒十年(1885年)寫的《蕃奕堂宗支簿》給了我。他對我說:“我們從小生活太優越了,所以都不成器。這本家譜我留著也沒用,你拿走吧。”由此引發了部分葉德成後裔庚寅(2010年)6月21人的貴陽之聚,辛卯(2011年)11月11人的南京瞻園之聚,壬辰(2012年)7月10人的北京之聚,和癸巳(2013年)5月34人的南京大聚會。

《蕃奕堂宗支簿》給我提供了第一份文字資料。但其中沒有提及蘇州東山,也沒有寫明蕃奕堂的始祖是誰、何人何時移民南京等。宗支簿中最久遠的祖宗是葉德成的大爺爺“葉彭遠”及其夫人“周氏”。宗支簿中寫道:他們的“年歲生歿均無詢考”。當我把《蕃奕堂宗支簿》打印出來並加注加序時,我就給自己提出了“續譜”和“尋根”的兩項任務。續譜的任務相對來說要容易一些。因為《蕃奕堂宗支簿》寫於光緒十年,其後爺爺和大伯伯顯然又在宗支簿末添加了一些內容。所以我現在正好能續上。至今,《葉德成後裔葉氏家譜》可稱已初見雛型。尋根的任務則要困難得多。我憑想象,希望在東山現有的葉家祠堂、吳縣檔案館、和東山葉夢得故居取得突破點。

上海/東山行

我用了近一年的時間做了些準備工作。菊華姐表示可以幫忙。大姐也給東山經營葉夢得故居寶儉堂的陸惠霞女士打了電話。最後認定依靠周濱的表哥、她二姑媽的兒子葉文德作為我此次東山尋根的引路人。人們都習慣稱葉文德“小老虎”。小老虎原籍正宗蘇州東山人,現住上海,頻繁來往於上海蘇州兩地。我和他雖從未見過麵,但從周濱的親戚們那裏早已久聞大名。他為人熱情,結交廣泛,不但對東山葉家舊事情有獨鍾,而且了解甚多。他在電話裏對我說:“你找到我,東山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一切我都會給你安排好。”

癸巳5月,我為去東山尋根專程到了上海。12日與小老虎一見麵,他就向我出示和贈送了他收藏的部分有關東山葉家的幾本書籍。計有《洞庭東山葉翰甫家庭 —— 吳中葉氏文德堂支族譜補闕》,《洞庭東山旅滬同鄉會三十周年紀念特刊》,楊維中和薛利華主編的《東山大族》,以及日後又送給我的薛利華著《洞庭東山掌故》。一下子就得到如此豐厚的資料,真是喜出望外。粗粗翻閱之後,發現如欲把葉德成的家譜和東山的老家連接上,最關鍵的資料是葉德輝宣統三年(1911)版的《吳中葉氏族譜》。

翌日晚,由周濱堂弟、她六叔的兒子周文健開他新購之SUV,驅車前往蘇州。午夜抵,住小老虎為其親戚看管的金雞湖邊的玲瓏灣公寓。

第二天,即5月14日,我們一行三人一早就來到東山。小老虎首先向我引見了其好友薛利華。薛利華先生自認東山為其第二故鄉。他編著了大量有關東山曆史文化的書籍文章,對吳中葉氏家史無疑是一位專家。估計他原是東山曆史文化研究會的會長(或曰東山方誌名人館館長),現雖已退休,但仍然熱衷於研究有關東山的曆史文化。

其後,我們四人來到東山曆史文化研究會。現任會長楊維中先生接待了我們。在場的還有一位正在研究東山葉氏曆史的年輕人葉新民和另一位研究會的同仁老金。他們都是專家級的人物。談起葉家舊事如數家珍。他們說現在的葉夢得故居是當地農民開發旅遊業弄的。真正的葉夢得故居早已不複存在了。我問,那現在的葉夢得故居是否是在真正的葉夢得故居原址上蓋的呢?回答是,沒人知道葉夢得故居或寶儉堂原址在什麽地方。他們又說,雖然史書家譜中公認葉逵為吳中東山葉氏始祖,但其實葉逵既沒有生在東山,也沒有葬在東山。他娶了浙江湖州羊氏後移居東山,死後葬在湖州。真正的始祖應是他兒子葉桯(音聽),他生在東山葬在東山。

我向東山曆史文化研究會贈送了我編注加序的葉德成光緒十年寫的《蕃奕堂宗支簿》和我正在編寫的《葉德成後裔家譜》稿。楊維中會長請大家在附近一家飯館吃了午飯。家鄉人請吃家鄉飯菜,樣樣可口,令我感激不盡。與楊維中會長言別時約定將來一定保持來往。

隨後走訪了葉家的兩個祠堂:粹和堂和惠和堂。寶儉堂因如前所述,並非葉夢得的故居、故址,隻是開發出來的一個旅遊景點,故而沒去。不幸的是,粹和堂和惠和堂兩堂也都正在裝修,兩處也都是東山的旅遊景點。江南水鄉小鎮的老房、園庭、街巷、河道經這幾年裝修翻新之後千篇一律,實在令人失望。

小老虎對我說,他上周專門來了正在修整的惠和堂,把葉氏列祖列宗的牌子找到並除去了灰塵以便我來時鞠拜。我於是遵命在惠和堂給葉家祖宗牌位三鞠躬致敬。

最後薛利華先生在雕花樓書店取出了他編著的一套三本共一千五百頁的《東山人文上冊:往事回眸、氏族尋蹤》,《東山人文中冊:古鎮話舊、鄉彥名士》,和《東山人文下冊:古碑拾遺》。他提名簽字後贈送給我。我也向他贈送了我編注加序的葉德成光緒十年寫的《蕃奕堂宗支簿》和我正在編寫的《葉德成後裔家譜》稿。薛利華先生對我說:“來東山尋根的人很是不少。有些人撲捕風捉影,就宣布尋根成功了。但是對我們來說,這應該是一項要認真去做的事,要有文字上的依據。”薛先生的教誨我當然要銘記在心。握手告別時,我一言為定今後要再向他請教葉家舊事。

葉新民在午飯之前就與我握手言別。他當天給我發來電子郵件,附上了他為《世界葉氏總譜》撰寫的關於“吳中葉氏”的材料:“吳中東山葉氏及其與台灣葉氏之淵源”一文和“葉氏譜牒”一表。我們從此建立了電子郵件的聯係和來往。

東山之行的意外的收獲是走訪了周濱家在東山的周家老宅’世和堂“,含山村含山118號(原含山村寒山66號)。周濱的父親周新吾就出生於此。他們是道道地地的蘇州東山人。隻是而今無一後代居住東山,成了東山著名的“關門”周家。“關門”周家的老宅因後代太多產權問題沒有認定,故年久失修。雖然看上去顯得十分破敗,其實倒是原汁原味。比起那些翻修後雷同的江南小鎮上見過的老房要有意思得多。希望日後有機會整修時務必力求做到翻舊如舊,保持原汁原味。

東山一日以參觀周家已裝修完畢的會老館,然後前往周家老墳山三鞠躬作結。我心中打算已定:將來要和周濱和國雅再專程來東山一趟。

5月27日晚,我從南京返回上海後,小老虎又向我引見了他上海山陰路鄰居年輕人朱永剛。朱永剛先生的母親也是東山葉家人,他對東山葉家舊事也是興趣濃厚,頗有所知。他向我提供了諸多網址線索,有待日後慢慢整理出來一一造訪。

5月28日小老虎陪我去了上海圖書館。回想起來上一次去上海圖書館大約是1972年或1973年的事。那次我是陪舅舅程守洙去查物理學方麵的資料的。今非昔比,40年後的上海圖書館不僅外觀上十分氣派,實質上也令人興奮。我憑美國護照順利辦到了閱讀證。在家譜室的電腦上迅速找到了該館收藏的有關吳中葉氏的資料,包括我心目中夢寐以求的葉德輝宣統三年(1911)版的《吳中葉氏族譜》。該譜52冊66卷共10887頁。我當即決定訂購全套下載於光碟。隔日,即30日,去浦東機場返美之前,在小老虎和肖展祥陪同下再去上海圖書館取得了訂購的《吳中葉氏族譜》和《吳中葉氏族譜唐股村支派宗圖》全套光碟一張。

回到美國後,我將該光碟複製後分別贈送給小老虎、薛利華、楊威忠、葉新民,人各一張,以利大家從事研究東山葉家曆史時更為方便。

初考

從第一位姓葉的始祖到我們現在這些葉德成的後代可以劃分成四個曆史階段。第一階段起於河南始祖名為沈諸梁的葉公,時在春秋戰國約公元前480年。第二階段始於吳中始祖葉逵(葉公77世),應在唐末宋初之際。第三階段暫定南京始祖為葉堡(葉逵係16世)。他是明洪武23年移居南京。然而東山葉氏宗親向南京移民不是一次性的。另外,可能也有去了南京又回歸東山的情況。第四階段是蕃奕堂。蕃奕堂的始祖是誰?他是哪年離開東山到南京的?離開東山時是東山葉氏哪支哪派的?這些都是本次尋根希望能得到答案的根本問題。

我本寄厚望於從班輩排名上找到線索和依據。無奈葉氏從第一代葉公起就沒有解決班輩用字問題。各支、派中無統一班輩用字。各支、派內的班輩字的使用也未見有持續使用的以致出現周期的,一般隻延續一、二、三代。至葉逵係33世,在統一班輩用字上有較大努力,其結果特別體現在33世、34世、35世和36世的名字上。

有記載的班輩字有最早的八字,進而演變成的16字,以及最後在宣統年定下的32字。八字班輩名為:懋昭承緒、永錫光華。16字班輩名為:曾成本德、秉考傳家、懋昭承緒、永錫光華。32字班輩名為:祥慶奕世、肇禩永昌、等。“祥”、“慶”、“奕”、和“世”四字與“懋”、“昭”、“承”和“緒”並列在葉逵係33、34、35和36世中各支、派都有廣泛使用。然而,時值清末民初,繼而民國為共和所取代,其後的班輩名不複可見、至少也是用者甚寡矣。

要想找到南京葉德成這一支在東山的根唯有從兩個方向去努力:一是從東山往下找,一是從葉德成一代在南京往上找。從東山往下找的資料看來不可能有比葉德輝編的宣統三年版的《吳中葉氏族譜》更相關更祥實的了。然而,該譜52冊66卷共10887頁,半文言無標點,實非短期內可以讀完消化掉的。

我急於寫這篇尋根記,怕的是人老健忘。故謹此根據粗略閱讀《吳中葉氏族譜》對照《蕃奕堂宗支簿》,先寫下一星半點的猜測,算是為日後慢讀細嚼列出提綱要領來。

猜測之一:葉德成是葉逵係六世葉夢得的後代。理由如下:(1)眾所周知,史載葉夢得晚年隱居湖州弁山玲瓏山石林,故號石林居士,所著詩文多以石林為名,如《石林燕語》、《石林詞》、《石林詩話》等。(2)葉德成在光緒十年撰寫的《蕃奕堂宗支簿》的扉頁上注明他的宗支簿是在“石林書屋”寫的。由此可以推斷,葉逵是我們的老祖宗,我們的祖籍確在東山。

猜測之二:葉德輝和葉德成是同輩人,即,都為葉逵係38世。理由如下:(1)年齡相當。葉德成生於1840年歿於1912年而葉德輝生於1864年歿於1927年。(2)同為“德”字輩。葉德成有四位“德”字輩的兄弟:德昌、德本、德成、和德豐。而葉德輝也有四位“德”字輩的兄弟:德輝、德炯、德耀、德煌。(3)“德”字在《吳中葉氏族譜》中各支、派中的38世人名中都有廣泛使用。在19世紀和20世紀相交時,葉姓中名字裏有“德”字的人也非常之多。

然而“德”字在八字、16字和32字班輩名中或不存在、或所在位置相去甚遠。葉德輝和其他“德”字輩的上下輩的班輩名有待進一步考察,以尋求與葉德成上下輩班輩名的一致性。

猜測之三:“蕃奕堂”之名是葉逵係36世或其後代所起的。理由如下:(1)“奕”字作為35世班輩名在葉氏中各支、派中有廣泛的使用。(2)“蕃”是“延伸”“隸屬”的意思。(3)所以“蕃奕”就是“延伸、”“隸屬”“奕”字輩的意思。故爾必為葉逵係35世“奕”字輩之後的人所起。

猜測之四:“蕃奕堂”的始祖是葉逵係36世移民南京的。此乃猜測之三的邏輯推論。

猜測之五:《蕃奕堂宗支簿》中的葉彭遠就是《吳中葉氏族譜》中“慈谿派江寧支譜敘”一文中的葉承遠。理由如下:(1)《蕃奕堂宗支簿》中的葉彭遠的夫人為周氏而後又去了南京。“吳中葉氏族譜續前巷前場派記”一文中的葉承遠的夫人也姓周而後也去了南京。該文中說:“清代前場派承逺入嫯本土朱家巷周宗源為婿,而周之業在金陵,翁婿共鋪為生業。宗源卒,承逺出外別創業於浦口。承逺生二子、鐩,留南京。”周家在南京有比較大的生意。所以,可以理解葉德成在1885年撰寫《蕃奕堂宗支簿》時,隻知道他爺爺的大哥在近100年前娶了周氏,而不清楚他是何年生何年歿、葬於何處。葉彭遠(葉承遠)可能就沒有葬在南京。(2)同理,葉德成在1885年寫家譜時對他爺爺的大哥的名、字、號等也不一定了解確切。葉彭遠和葉承遠中的“彭”和“承”音相近,記錯了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3)葉承遠生二子葉和葉鐩。這說明第37世是“金”字輩的。我手頭的家譜中,葉彭遠的弟弟葉潤川的下一代也是“金”字輩的。葉潤川有六個兒子,其中五人名為金旁字,計有鏞、銼、、錕、鎧。(4)年歲相當。按葉德輝和葉德成同為第38世算(猜測之二),葉彭遠應為36世。按南京的葉氏始祖葉逵係16世於明洪武23年即1391年到南京推算,近400年後即為1791年左右,正好可能是第36世(按20年一世推算)。

此猜測中疑問當然不少。比如,大哥葉彭遠(葉承遠)娶周氏,移民南京,如何把幾個弟弟也都帶到南京了呢?另外葉彭遠和葉承遠是否可能是堂兄弟呢?縱觀葉家和周家的家譜,兩家通婚十分頻繁。所以葉彭遠的夫人為周氏而另一位葉承遠的夫人也姓周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有必要查一下東山周家家譜有關周宗源的記錄,或許能得到一些線索。

猜測之六:“蕃奕堂”的始祖是葉彭遠(葉承遠),可能在雍正、乾隆年間移民南京。如果猜測之五成立,那麽此猜測即為其合理推論。

猜測之七:葉德成一生經濟上小康、不寬裕、沒有什麽成就可言。這從我們對葉德成的了解和《蕃奕堂宗支簿》中多處的敘述可以找到依據。據大表哥端木怡昇所說,葉德成是清朝末年江寧縣衙門裏的文案,相當於縣衙門秘書。文案比“官”小,是“吏”。《蕃奕堂宗支簿》第四頁寫到有關葉德成的奶奶的墳地時說:“卅年出殯,因雙塘趙寶山向不利葬,暫借對山墳主祖塋壙外大首厝柩。嗣逢兵燹,張副帥紥營與此,即於原處代葬。乞今廿餘年。緣力不從心。容後稍有轉機,仍當斟酌改遷。”第六頁寫到有關葉德成的爺爺的墳地時又重複說:“卅年出殯,因雙塘趙寶山山向不利,暫借墳主祖塋壙外小首厝柩。嗣逢兵燹,張副帥紥營於此,即於原處代葬。乞今廿餘年。無力遷葬,心實難安。一候稍舒,仍當斟酌議遷。第七頁寫到有關他六叔葉鎧的墳地時又說:“事業稍寬,仍當扶柩回。”

說他小康,是因為他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蕃奕堂宗支簿》第五頁稱:“當年我買一山坐落棲霞張家庫邊黃家岡山名劉家山。”按理,此劉家山應該就是後來被稱為鍾山和紫金山的山。理由是爸爸曾親口告訴我,大爺爺和我的爺爺為紫金山北麓產權打過官司。當時南京的小報都有炒作。再則,大表哥告訴我們,二爺爺在中山門外有一大塊地。大約1925年孫中山去世後,為了建中山陵,二爺爺的地被政府征用。故二爺爺必有紫金山南麓的產權。然而紫金山是否曾名劉家山?此乃待考之事。南京當時的小報炒作也有待查閱。

《蕃奕堂宗支簿》第二頁記載葉德成的三爺爺有四位夫人,故其家境必不會太差。

葉德成在光緒十年撰寫家譜可能受當時東山其他葉氏派別撰寫家譜的激發。

猜測之八:“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的班輩排名是葉德成輩或其上一輩編造的,與東山老家無關。這八個字是父輩告訴我們的。在我們的爺爺“文”字輩、父親“章”字輩和我們這一代”華“字輩中有準確和廣泛的使用。然而在葉德輝宣統三年(1911)版的《吳中葉氏族譜》卻沒有任何蛛絲馬跡。

結語

泛讀有關文獻,發現葉氏曆史上兩個特點:一是喜愛編撰家譜的人很多,二是均有企圖欲使新編的家譜與老家譜銜接上。然而,有記載的失敗比比皆是,成功者如吳中葉氏文德堂支族則鳳毛麟角。

到目前為止,我尚不能從文字記載中確定我們蕃奕堂與東山的關係。《吳中葉氏族譜》中的各派大都止於清末33世、34世;35、36、和37世的記載尤為不全,可能與太平天國長毛之亂有關。而我手頭的家譜估計始於36世、37世,正好銜接不上。

按前所敘,我將繼續從兩個方向去努力:一是慢讀細嚼萬頁《吳中葉氏族譜》,大海撈針。二是明年造訪南京圖書館,希望能找到葉家在南京的資料,以便能從在南京葉德成幾代往上代尋找與東山的聯係。

參考資料

潘殊閑,《葉夢得研究》,巴蜀書社,2007年5月。
薛利華,《洞庭東山掌故》,吳縣市教育印刷廠印刷,1997年10月
薛利華,《東山人文上冊:往事回眸、氏族尋蹤》,大眾文藝出版社,2008年6月。
薛利華,《東山人文中冊:古鎮話舊、鄉彥名士》,大眾文藝出版社,2008年6月。
薛利華,《東山人文下冊:古碑拾遺》,大眾文藝出版社,2008年6月。
楊維忠、薛利華主編,《東山大族》(東山曆史文化叢書),廣陵書社,2008年1月。
葉德輝,《吳中葉氏族譜》,宣統三年(1911)。
葉扶霄,《洞庭東山旅滬同鄉會三十周年紀念特刊》,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
葉鏡鑫、葉椿林、葉奎元、薛利華主編,《洞庭東山也翰甫家庭--吳中葉氏文德堂支族譜補厥》, 2001年12月至2005年9月。
葉德成,《蕃奕堂宗支簿》,光緒十年(1885年),葉夢華編注加序,2011年11月。
葉夢華,《葉德成後裔家譜》稿,2013年。
葉夢華,“葉德成後裔癸巳大聚會始末,”2013年6月。
葉新民,“吳中東山葉氏及其與台灣葉氏之淵源,”2010年12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