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摩洛哥的一個海港城市卡薩布蘭卡,
因1942年上映的電影《卡薩布蘭卡》以及
40年後由Bertie Higgins為她的情人創作的經典歌曲《卡薩布蘭卡》而聞名於世!
歌曲與電影並非同出一轍,
但因為同名;
因為它們內容上的千絲萬縷的聯係;
因為同樣的優秀被人們捧上了電影和歌曲領域的頂尖寶座,
它們相映相輝,經久不衰,
成為娛樂界火紅的雙胞胎,
是一個奇跡而成為經典,流芳百世!
電影《卡薩布蘭卡》男主角銳克在卡薩布蘭卡開了一家"美式咖啡館",
電影從咖啡館裏發生的事情為主線展開。
當時正值二戰混亂期間,
某天銳克的舊情人伊莉莎帶著她的丈夫拉塞來找銳克,
想要能逃離德國人追捕的通行證。
洛克與伊莉莎曾經相遇在巴黎,
他們相識相愛,墜入愛河,
本準備相約在火車站一起逃難。
但將啟程前洛克突然收到伊莉莎的紙條,
伊莉莎改變了計劃。
原來伊莉莎是有夫之婦,
原以為參於反法西斯組織的丈夫拉塞已經死了,
實際上他並沒有死亡隻是受了傷,
伊莉莎決定回到丈夫身邊幫他療傷。
但她依然深深地愛著情人洛克!
戰爭的特殊背景引出了這一段三角戀愛。
在生死麵前考驗著人性的光輝,
洛克雖然深愛著伊莉莎,
但他最終選擇了幫助這對反法西斯夫婦逃離德國人的追捕,
眼睜睜看著自己深愛的情人與另一個男人遠走髙飛,
為愛呑下了悲傷,
忍受了放手是愛的延續!
爰情的苦澀和無奈的憤世嫉俗,
一種莎士比亞式的浪漫情懷!
對於洛克電影以悲劇收場,
令觀眾掉下同情和遺憾的眼淚!
40年後,
一對戀人觀看兩人深愛癡迷的電影《卡薩布蘭卡》。
伊莉莎
那搖曳燭光下兩眸流淌著的眼淚,
淚水在摩洛哥海水中反射出如天上顆々星星閃爍:
那老式吊扇緩々轉動在昏暗的光線照射下,
似乎想拉住往日的時光
耳邊迴蕩著這首《As Time Goes By》憂傷綿々
歌曲作者貝蒂將自己的故事與電影聯係在一起,
歌詞中"當我不得不看著你離去,我感受到那種傷痛",
"噢!卡薩布蘭卡的親吻依舊,
但沒有了你的歎息那吻已不成吻"
這樣的雙重語,
電影中和歌曲中景、情如此的一致,
難怪人們將電影和歌曲聯係在一起了!
貝蒂以《卡薩布蘭卡》這首歌感動了他的前情人Beverly,
離開了貝蒂已有兩年的她終於接受了貝蒂的求婚,
成了他後來的妻子!
《卡薩布蘭卡》電影是一場悲劇而歌曲《卡薩布蘭卡》的背後卻鑄成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喜劇!
無論悲劇還是喜劇,
《卡薩布蘭卡》成了浪漫的代名詞,
成了情人向往的城市 ,
還有這城市裏的銳克咖啡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