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亂:到燈塔去
文/紫若藍
那天大雪封門,一家人悶在家裏,圍著壁爐無所事事。我決定偷一天懶,慵懶地躺在沙發上繼續讀維吉尼亞伍芙(Virginia Wolf)的小說《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 》)。
也許是心思不太集中,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場景,我卻反反複複讀了好幾遍: 黃昏的海邊,耐心的女人哄著年幼的孩子,給他讀著格林童話的故事;卓越的思想家丈夫心神不寧,在涼台上走來走去,一邊看著她們,一邊看著波濤洶湧的大海;他們的朋友在旁邊默默地看著他們。
伍芙用了整整五篇洋洋灑灑的文字詳細地描述了在場的每一個人物心裏的自我獨白。從而把一個平平淡淡的柴米油鹽的生活場景切開,給讀者展現了另一維寂靜無聲,暗流洶湧的內心世界。人物之間微妙的情感關係,像海邊拍岸浪濤一樣從字裏行間流湧出來。
媽媽腳下的小男孩,內心深處向總是戲弄他的父親發出了挑戰,他想獨自完整地擁有母親;女人平靜地給孩子讀著書,一邊默默埋怨著魯莽的丈夫無意間打擊了小孩子純粹天真的向往,一邊又不自覺地流露出對被眾人敬仰的丈夫的崇拜和無奈;卓越的男人一邊思索著影響世界文明的前因後果,一邊又深刻懷疑著自己的價值,渴望著從小男孩身邊奪回妻子溫柔完整的關注;他的女性朋友一邊鄙視著男人不自覺流露出來的自怨自艾之情,一邊又愛上了他卓越的思想家的光芒。
黃昏時光的海邊,浪濤漸漸地被黑暗吞沒,潮起潮落的聲音應和著小說中每一個人物的恍惚流離,傾聽著他們內心深處那份幽幽的,不可言喻的愛慕和被愛慕的渴望。小說裏的這一切像一片婆娑起舞的影子,悄悄融進了我家窗外銀裝素裹,肅穆妖嬈的風景線裏,跳進了我家壁爐裏的灼灼火光中。我的思緒也隨著他們的思緒開始淩亂了起來.......
維吉尼亞伍芙是英語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她花大量篇幅描寫人物的心理,筆觸細膩,優美,詩意。她的風景描寫與身處其中的人物的心情彼此交融輝映,讓人讀起來恍然若失,身不由己的落入彼情彼景之中,不覺思緒萬千....
小說裏大量的心理描寫讓她筆下的人物生動活躍。但是也許是因為大篇幅的心理描寫穿插在小說情節線索裏,讓人陷入小說人物心靈深處的恍惚之間,不自覺地忘記了情節的來龍去脈,感覺情節有點跳躍。重新讀一遍,情節又順其自然的連接了起來。
《到燈塔去》是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她詩意的文字讓人著迷。
*******************
原創作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謝謝!
紫若藍文學城博客鏈接: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79242/
海外原創論壇鏈接:
https://bbs.wenxuecity.com/origin/1101645.html
1/12/2019
差點錯過這篇。特別同意菲菲的留言:有作家的細膩和思考。
俺也喜歡若蘭的詩,英文寫得自然而然,很native的感覺:))
問好藍藍,周末愉快。
草草地讀過幾本伍芙的小說,當年讀的時候算是跟風,還存了她兩本,燈塔是其中之一,看到若藍的介紹,才想起我還有此書,因曆史久遠,內容基本忘光了,看了若藍的介紹,才恍惚想起一些,取下書,草草翻了幾頁,算是一個回憶吧。書尾很有趣:
“她看向台階;空落落的;她看向畫布;模糊不清。她的內心泛起一陣突如其來的強烈悸動,仿佛在那一瞬間看清了它,她在畫布的中央添了一筆。完成了;畫好了。是的,疲憊不堪地放下畫筆,她想:我終於畫出了我曾見到的景象。”
“體會和領悟不必雷同,觸動心靈深處是頻率從作者的筆尖傳遞到讀者的內心是一個美妙的經曆。”
20世紀後的流行的文學批評理論,基本上已經從文本轉向讀者,作者寫完後,文本和作者已經脫離了關係,作者已死,剩下的隻是文本和讀者的關係,讀者賦予文本意義,作者也是讀者和看客,這種理論叫“接受理論”Reception Theory.代表作是:《讀者反應批評,理論和實踐》。
若藍的觀點和此理論很契合。
囉囉嗦嗦寫了一些,也算是對曾經讀過的伍芙一種敬意吧。
謝謝若藍!
維吉尼亞伍芙是朋友最喜歡的女作家,我隻讀過她的“Mrs. Dallo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