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歲月花在自性中

(2025-08-05 12:05:15) 下一個

歲月花在自性中

      萬沐

看到若將歲月開成花的話題,頗有感慨。覺得人生本來美好,不必自尋煩惱。隻要世人能明心見性,自可將歲月開成花。梁實秋當年在上海在重慶被人汙名化,汙水鋪天蓋地而來的時候,依然能夠淡然處之,情懷依然清雅脫俗,文筆仍舊閑逸超然,才有了《若將歲月開成花》這本散文集。但最初寫“若將歲月開成花,人生何處不芳華”的王國維,卻王朝概念太重,最終結局悲慘。其實這個世界老天爺本有安排,無奈人卻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最後弄得一地球雞毛!

一年四季,春花秋月自然分配到每個人,但很多人就是因為要求太高,硬是將很多的良辰美景折騰成淒風苦雨。本來人定勝天,是指人安定自性自心,則一定躲過災禍,但人們卻要將“定”解釋成現代漢語的“一定”。

茫茫宇宙中,人本來連滄海一粟都算不上,卻要以自我為中心。尼采是這樣,自以為掌握了科學真理的人更是這樣,想入非非,燃燒自己。老子早就說了,要無為。但很多人卻搞成了“無畏”,其實也不過是無知者無畏而已!中國的唯物主義者說要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還要與人鬥,也仍然其樂無窮。

有樂嗎?如果覺得有樂,我估計是哪根神經錯位了,不,是全部神經錯位了。中國近幾十年的水土流失,生態惡化,經濟下行,不就是這種無知無畏造成的嗎?

更可怕的是,還要狠鬥私字一閃念,說實話,人心中的私心雜念什麽時候能去掉過?理學家曾國藩就很懂這一點,他說,要以千萬人之私,成就天下之大公。人心本身就是充滿了私心雜念的,最近少林方丈的事情不是很能說明問題嗎?

當然,老子說的無為,並不是躺平不幹,而是要順勢而為,其要旨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在世上,形形色色,千差萬別,無論做啥事,佛家說的隨緣就是天道。“緣”代表著你具備的條件,無緣不聚,無緣不成,無緣最好就不要勉強了。甘肅蘭州一個女孩想見劉德華,變賣家財,最後還搭上父親的性命,這不是一個笑話嗎?

說實話,紅塵中的很多追名逐利,爭奪攀比,純粹就屬於無聊。小孩子氣的很多,“大孩子氣“的更多。我一生見證了多少人為了名利,那種刻意的自我折磨。從小時候小學生的自我表現,到很多人垂暮之年依然生命不息的投靠逢迎,真是覺得人將人生折磨得苦不堪言。我雖然不是其中的一員,但又總有一種被紅塵濁浪裹挾著隨世事沉浮的感覺。如果我們看了《官場現形記》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狀》,《一個公務員之死》、《國畫》以及加拿大作家樊瑛華博士的長篇小說《官場》,都會有種人生情何以堪的感慨。當然,這也許屬於一些人的天性,但這種天性的扭曲,完全是以人性的犧牲為代價的,將本來溫暖的人道變成了可怕的地獄道。

我從小是一個閑雲野鶴式的人物,喜歡觀山覽水,喜歡鳥獸蟲魚,喜歡在屋簷下聽雨,喜歡躺在草地上看雲,小學時經常逃學,上中學時經常曠課,很有點“性本愛丘山”的味道。最後要高考了,因為知道要對家裏盡些責任,才去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後,因為不喜歡北方的氣候,想去南方,才考的研究生。研究生畢業以後,工作並不差,但並不符合我的性格。感覺到自己本性深處就是一個山中野人,既不喜歡官場的逢迎傾軋,也不喜歡高等學府虛假、陳陳相因的的曆史文化敘事。煢煢孑立,最後也就隻有“乘桴浮於海了”,想來一切也都順其自然。

時也?命也?

歲月中有花否?閑雲野鶴有靈否?

我想用我女兒十歲時的一首詩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很孤獨,

又很快樂,

孤獨的是沒有知己,

快樂的是擁有自己!

我想,心中自是光明,今夜,山中定然花開!

 

購買《僑領》等書請點擊:有折扣:萬沐新書售賣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