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頤物語的民勤羊肉介紹視頻:
愛上民勤,從愛上羊肉開始!
(作者:薑新文)
提到民勤,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沙漠。但作為一個地道的民勤人,一定還會想起民勤的羊肉。
民勤人與羊有著不解之緣。在農村,家家戶戶養羊已經成為傳統,幾乎每個民勤人的童年都與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鏟草喂羊、放羊、吃羊肉……羊是兒時的“寵物”,也是餐桌上的“美味”。
羊文化對民勤的影響也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據民勤“沙井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羊型銅牌飾”考證,早在距今2800多年前的東周時期,就有人類在水草豐美的民勤綠洲遊牧發展和繁衍生息。當時的匈奴民族駐牧於此,並把肉羊選為貢品,作為與西漢王朝來往的獻禮。1771年,蒙古族土爾扈特人擺脫沙俄統治東歸祖國,清政府在安置他們時,其首領首選的牧場,就是民勤的昌寧湖。
中科院院士、我國草原生態學權威專家任繼周先生考察研究發現蘇武牧羊故地北海在民勤縣,並與蘭州大學學者張自和、陳鍾發表《蘇武牧羊北海故地考》一文予以佐證。同時,經專家學者對民勤縣博物館保存的“漢中郎將蘇武牧羝處”石碑考證,也認為曆史上的民勤白亭海應為漢代中郎將蘇武北海牧羊故地。
很多人一提到羊肉就皺起眉頭,因為受不了那股子膻味兒。但民勤例外,很多外地食客都認為,隻有吃民勤羊肉才能真正品味到羊肉的鮮美。究其因,不外乎這幾點:
環境“孕育”優質牧草。民勤縣地處沙漠腹地,三麵環沙,隔離條件好,疫病威脅小,為天然綠色肉品生產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縣域內土壤富含鹽、堿、磷、鐵、銅、鉀等礦物質成份,加上礦化度較高的水,孕育了苜蓿、沙蔥、鎖陽、蓯蓉、甘草以及玉米、茴香等150多種富含鹽分、氣味芬芳、營養豐富的耐鹽堿、耐幹寒的牧草和飼料,為民勤肉羊生長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優質草料。
牧草“造就”獨特品質。因光照足、溫差大、隔離好,特殊的水土和氣候條件,造就了民勤肉羊體質結實、骨骼粗壯、肌肉豐腴、精髓充盈、耐寒耐旱的優良品質,使羊肉具有“無腥不膻、蛋白質含量高、肉內脂肪含量適中,肉質鮮嫩、攜香帶鹹、醇厚鮮美”的獨特風味,深受市場青睞。
品質“打造”非凡身價。可煮可燜、可炒可烤的羊肉係列套餐,不僅成為民勤飲食文化中最重要內容,而且在五湖四海的賓朋中留下“看景上杭州,吃羊到民勤”的美譽。2008年民勤縣被農業部列為全國肉羊優勢區域縣區;2009年被甘肅省政府確定為全省養羊大縣;2013年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肉羊之鄉”;2014年“民勤羊肉”經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9年被世界中餐業聯合會授予“中華蘇武沙羊美食之鄉”稱號,民勤肉羊入選“甘味”農產品“好中優”產品目錄。
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民勤羊肉獨有的美味基因,而民勤人也將羊肉的吃法發揮到了極致。一隻羊從頭到腳,由裏至外,不管蒸、煮、燉、烤、還是醬、燴、涮、炒,勤勞智慧的民勤人都能用平日裏常見的原料和手法,將它們烹飪得出神入化。
民勤羊肉好吃,民勤人更願與四海賓朋共享舌尖美味!
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主動適應現代市場需求,民勤縣積極調結構、提品質、創品牌,以“優質、安全、生態、高效”為目標,做強、做大、做精、做優肉羊產業,形成了“政府重視支持,幹部群眾關心關注、全社會發展養羊”的良好局麵。全縣建成規模養羊小區500多個,建設萬隻純種湖羊種羊場1個,打造提升種羊擴繁場7個,發展養羊專業村40個、養羊農戶5萬多戶,萬隻育肥小區60個。2021年,全縣肉羊飼養量約390萬隻,羊肉產量約4.7萬噸。
昔日“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民勤羊肉,而今開始“觸網攀雲走天下”。隨著近年移動互聯網和快遞物流不斷發展,民勤羊肉的外銷逐漸突破地域困境,線上線下齊發力,讓舌尖美味觸手可及。民勤羊肉已經不單單是人們餐桌上的美食,精美包裝後更是一份充滿濃鬱大漠特色的禮品。春節將至,購買民勤羊肉,為年夜飯備足貨源、以最珍貴的禮品贈予親朋,讓民勤羊肉伴大家跨年夜、品溫馨,您還在猶豫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