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提起熊淑媛,現在很多人已經不知道了。但在老一輩教育界裏,她卻是大名鼎鼎的。熊淑媛是省立贛縣女子中學創建者,老校長。是民國女子教育的開拓者,為家鄉教育事業做出了堪稱偉大的劃時代的貢獻。然而,卻在文革期間被壞人整死,享年才56歲。
我的父親曾是熊老師的學生,後又成為同事。他生前曾給我們講過不少熊老師的故事。
這篇基本上是轉載。如有人知道熊淑媛校長的更多事跡,請和我聯係, 賜教。
民國省立贛縣女子中學校長熊淑媛
黃心卓
圖1[1]:1959年,熊淑媛和燕君穆合影。
這張老照片是母親與兒子的合影。照片上的母親熊淑媛,嘴角微微上揚,眉目清秀,目光平靜又篤定;一頭短發,一身白襯衫,幹淨利落。站在女子身邊的是她的養子燕君穆,當年意氣風發的青年,現已年過八十。
在燕君穆老先生緩緩的口述中,時針回撥至我們這一代人不熟悉的時代,我仿佛看到:熊淑媛這名曾被禁錮在封建婚姻家庭中的“衝喜女”,在一次次選擇之下,成為新女性,成長為百年老校贛州市第一中學前身“省立贛縣女子中學”的校長,她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贛州的教育事業,在漫漫時光中孑然一身,傲氣前行,最終在曆史動蕩中悲情隕落。正是這樣一位如梅的女子,深深的吸引著我去探尋她背後的故事,去理解她作為贛南女子教育先驅身後的責任。
一 童年, 少年
1912年5月,熊淑媛出生於江西南昌的書香世家,父親熊采民是一位中學教員,也是小淑媛的啟蒙老師,不斷給予著小淑媛愛。父母雙全,家庭和睦,熊淑媛的童年很是幸福。不幸的是,四歲時父親突然離世,這溫暖的陪伴戛然而止。家中失去了經濟來源,熊淑媛的人生軌跡也隨著父親的離開發生了偏離。
十四年後,十八歲的熊淑媛麵臨了人生中的第二次不幸。當時,南昌的大戶人家燕家有三子一女,長子燕方奮身體羸弱,便想找個媳婦來“衝喜”[2]。熊淑媛出生書香門第,與燕家門當戶對,又因為熊父早逝,熊家的家庭條件不好,想減去撫養女兒這一份負擔,所以雙方家庭商議著讓熊淑媛與燕方奮結婚,當作“衝喜”。但婚後不到三年,燕方奮就去世了。
幼年喪父,年少喪夫,何其不幸。所幸的是,燕老爺子受過高等教育,還算開明,他給了熊淑媛兩個選擇:“你可以選擇改嫁。若你不改嫁,我就把你當作女兒,送你去讀書。”
熊淑媛做出了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選擇,她沒有任何猶豫,堅定地選擇了去讀書求學。早年的不幸遭遇讓她相信,想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就必須要有知識與能力。因燕老爺子托人舉薦,二十出頭的熊淑媛就讀於國立北平師範大學[3]生物係。同時,燕老爺子把燕家二少爺的長子燕君穆過繼給了熊淑媛當養子。
她在北師大的校園裏激揚文字,與同學一道爬長城、遊曆圓明園,一張張的老照片,記錄了熊淑媛風華正茂、求知若渴的求學歲月。她格外珍惜學習時間,抓住一切機會求取新知,獲得新生,立下了教育救國的宏願。
圖2[4]:熊淑媛與同學在圓明園遺址留影,右一為熊淑媛。
圖3[5]:熊淑媛在北平師範大學女生宿舍前留影。
二 贛縣女子中學校長
1937年,大學畢業後,熊淑媛回到江西工作,先後在江西省立南昌女子中學、國立十九中學任教員及導師。正是抗日戰爭時期,在1939年3月南昌淪陷前夕,熊淑媛隨學校遷至贛州。
1942年,熊淑媛任江西第二兒童保育院[6]訓育主任。當時,保育院院長正是蔣經國的夫人蔣方良,兩人就此結下了緣分,成為了摯友。
1943年,時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督察專員的蔣經國先生極其重視教育問題,積極招募人才。熊淑媛因為人親和、辦事公正,在師生之間廣受讚譽,蔣經國因此召見了熊淑媛,隨後任命她為江西省立贛縣女子中學的校長[7]。從此,這位舊時代的知識女青年的人生就與贛南教育事業緊密相連在一起。
熊淑媛上任後,積極辦學、廣納賢材。由於缺少人才,她求賢若渴,為給學校招攬人才,她三顧茅廬請賢。在《疾風中的小草-我的好友冰清》一書中,作者馮漢貞就對熊淑媛招賢一事有詳細描寫:“誰知過了幾天,熊校長竟來拜訪,親自把聘書送到她手中,還講了許多仰慕的話。並說因恐她應了別校的聘,所以先請遊督導拍電告知:為了贛南的教育事業,洪主任請不要推辭。”[8]已經是校長的她屈尊前往老師家勸說,還先把老師的職位定了,這樣的做法感動了不少教師,願意為這位謙虛熱情的校長工作。
這是一份民國三十七年九月校舍修建費支出預算表,詳細記錄了當年校舍修建之項目類別和用工用料及預算費用情況。她采用的是分別請工,材料自己買,木工,泥工都按天算錢,一日多餐安排餐食的辦法。在時局動蕩的年月,她為節省費用費盡心思,自己不貪圖一分一毫,她用瘦弱的肩頭扛起了教育之責,操持著一校之所有事物。
圖4-5[9]:民國三十七年九月贛縣女子中學校舍修建清單和預算表。
熊淑媛工資不高,一家六口人全靠著她養活[10],本已非常拮據,但她還常常接濟鄰裏學生糧食衣物。有同學就曾告訴燕君穆:“熊老師總是拿你的衣服鞋子送給學校裏條件不好的學生。”燕君穆曾是學校排球隊主力,鞋子換得快,本就不夠穿,母親卻還不時把他的鞋子送給貧困學生,年少的燕君穆曾對此頗有怨言。
這個對學生慈心和善的校長,在家也有孩子氣的一麵。燕君穆笑著回憶,“我母親要是在學校受了氣,回到家裏就一聲不吭,在飯桌上大家都不敢說話,怕惹到她。母親對我要求嚴格,用一言一行教我做人的道理。”小時候他常常在母親的辦公桌前寫作業,抬頭就會看見上方蔣經國先生親自題寫的“公正”二字。母親告訴燕君穆,這是蔣先生對她的嘉獎和鼓勵,她視之為座右銘,時刻謹記。熊淑媛也用一生實踐了“公正”二字。後來,因為人公正,克勤克儉,熊淑媛又被任命為“贛州市新生活婦女運動委員會會長”。[11]
三 留在贛州
解放前夕,學校裏有很多學生加入了共產黨,國民黨要求熊淑媛改名為熊振翀,上報學校裏共產黨學生的名單。熊淑媛不願傷害學生,又不敢違抗上級命令,於是把贛縣女子中學的操場命名為“振翀運動場”,以化解此事,從而保護了很多進步青年。
當時,國民黨屢次動員熊淑媛前往台灣,但她不為所動,決意留在贛南,她不願參與政治,隻願守護這一方贛南學子,推動教育事業發展。
解放初期,時局緊張,新市政府決定將省立贛縣女子中學和省立贛縣中學、正氣中學三校合並為江西省立贛州中學。作為新成立的江西省立贛州中學校務委員會七名委員之一,熊淑媛參與了學校的財產清理與移交等相關事宜,保護了贛州的教育資源,開啟了贛南教育的新篇章。
圖6 [12]:民國三十八年八月省立贛縣中學契據及有價證券清單。
圖7[13]:民國三十八年八月贛州解放時期省立贛州中學校務委員會名單。
四,悲慘離世
一個在民國被人尊崇與蔣夫人交好的知識女青年,在時代交替之際,依然選擇與贛州這座城市共擔未來。解放後,熊淑媛不計名利,毅然地放棄女中校長的職務,作了一名普通教師,在贛州市第一中學教生物,兼任生物教研組長。
她的課生動形象,吸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頗具特色。生物課上,喜歡帶著學生一起做實驗,讓學生在體驗中掌握知識。據熊淑媛的學生回憶,她曾經把不知從哪裏弄來的柞蠶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帶回家喂養,引導學生觀察柞蠶的生長過程與習性,然後寫成文章,在班級裏分享。這樣的教學讓學生興趣盎然,非常樂意參與。
贛州市第一中學1955級學生黃源海在《回憶我的班主任》一文中回憶道:“熊淑媛老師,高一至高二在任,兼生物老師。熊老師忠於職守,盡心敬業,熱衷於黨的教育事業。高一我是班幹之一,剛入學不久,她就做我的思想工作,鼓勵我爭做三好學生,聽黨的話,爭取入黨。熊老師對學生要求嚴格,發現學生缺點,當即批評指正。對某些有困難的學生,關懷備至,甚至慷慨解囊,對學生十分關愛。”[14]
熊淑媛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一心熱身教育事業,她所取得的成績得到了黨和政府的信任與表彰,1955年至1966年間,曆任贛州市第二、三、四屆政協委員,1955年至1960年,任贛州市婦聯執行委員。解放後曆年均被評為工作模範、先進工作者或優秀工作者。這些成就讓她備受鼓舞,更加積極地投身到工作之中。
然而,在文革那個動蕩年月,熊淑媛未能逃脫厄運,隕落在她灑下一生心血的贛南大地。據贛州市第一中學校史檔案中記載:“因熊淑媛任贛縣女子中學校長的時候,恰逢蔣經國主政贛南,又兼任正氣中學校長,而熊淑媛又曾經擔任過蔣夫人蔣方良女士任院長的江西兒童保育院訓育主任半年,因工作關係與蔣經國夫婦時有接觸。學生紅衛兵僅憑此給熊淑媛橫加了種種罪名,對她進行了無休止的審問批鬥。由於長期遭到學生的批鬥、淩辱甚至毆打,熊淑媛身心都受到極大的摧殘,最終於1968年辭世。”[15]
她的名字在數十年的沉寂後,再一次被提起,人們開始認識她,懷念她。在贛州市第一中學的一百二十年校慶活動中,學生們回憶這位教育有方的好老師;在江南宋城文化研究院的藏品中,收集並展出了關於熊淑媛的字跡資料......道歉與反思會遲到,但是不會缺席。
結語
熊淑媛在那個思想落後封閉保守的年代選擇赴京讀書,成為一名新時代女性,試圖用知識改變命運,這是她的第一個選擇。她想留在家鄉守護一方學子,不願前往台灣,這是她的第二個選擇。每走一步都代表著一份責任,她的選擇令人敬佩。
逝者如斯,曆史如煙雲般消散後,熊淑媛,這樣的一位女性教育家的形象卻愈加清晰地呈現在我的麵前。她命運多舛,結局悲慘,卻從不放棄改變命運的機會,全心付出和耕耘在這方土地,為贛南教育事業注入了畢生心血。
熊淑媛的個人命運和經曆,也是中國現代女子從走出閨閣到接受現代教育、服務社會的曆史縮影。一百年前,贛州的女子幾乎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今日,我們能坐在明亮的教室裏接受最好的教育,是無數個熊淑媛這樣的教育先驅努力的結果。
後記
通過不經意間瀏覽到江南宋城文化研究院公眾號內容,我被熊淑媛這個名字所吸引。
為了了解這段曆史,我利用暑假時間先後采訪了江南宋城文化研究院的朱堅院長、贛州市博物館的劉長齡老館長、贛州市第一中學的萬邵文老師、畢兆祺老師,以及熊淑媛的養子燕君穆先生[16]。
由於時代比較久遠,曆史記載也不多,在尋找資料和進行采訪時都遇到一些困難。一開始寫作時,情感不夠豐富,後在老師的指導下,我收集到了許多有利信息。特別在采訪燕君穆老人後,這些問題不攻自破。
媽媽特意陪同我驅車500公裏,頂著30年以來最強的台風“山竹”來到深圳,冒著暴雨狂風采訪了熊淑媛老師的養子燕君穆先生。燕君穆老人令我印象深刻,82歲的他依舊精神矍鑠,思維清晰,他對我說他們那一代人隻講“奉獻”,積極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去,並希望現在的年輕人也是如此。
對贛州這個承載著他痛苦回憶的城市,他說:“我一直視贛州為故鄉,雖年過八旬,卻始終懷念這裏的故土鄉音,盡管她給我帶來了一些無奈的痛苦。”[17]
談起他的養母熊淑媛,燕君穆老人說:“母親是個善良、上進、堅強的人,但結局悲慘,令人痛惜。”[18]
老人對於我們登門拜訪十分感動,他說:“你們都是一些正直善良的人,沒有你們的伸張正義,我養母將是一段永遠塵封的曆史。”[19]
感謝這些老人,他們讓我明白,曆史不僅僅停留在課本上,不僅僅是一個厚重的詞語,她就在我們身邊。她關於你我,她停留在每個人的身上。當你擦去表麵的灰塵,一個一個曆史人物,一件件曆史事件,就像珍珠,散發著溫和的光芒。發現曆史,挖掘曆史,把這些精神財富傳承下去,是每一個人的使命。
現在國家富強,我們不再受戰爭波及,不再食不果腹饑寒交迫,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鬆。刻苦鑽研、無私奉獻就是對熊淑媛精神的傳承,也是對先輩們最誠摯的感恩。
一次曆史寫作,令我受益匪淺。
[1]圖為1959年,熊淑媛和燕君穆合影(圖源燕君穆)。
[2]中國的一種封建迷信行為,其內容是讓一個久病不愈的病人和別人結婚,用這個“喜事”來“衝”掉不好的運氣,已期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3]北平師範大學:1931年7月,北平師範大學與北平女子師範大學合並為國立北平師範大學。現北京師範大學的前身。
[4]與同學在圓明園遺址留影,右一為熊淑媛(圖源燕君穆)。
[5]熊淑媛在北平師範大學女生宿舍前留影。(圖源燕君穆)。
[6]江西第二兒童保育院:在贛州湖邊梨園背肖家大院裏麵,收留了三百多在贛州的流浪兒童、軍人的後代以及贛州窮苦人家的孩子。
[7]贛縣女子中學,前身是安遠縣杜隆元創辦贛南聯立子中學。現贛州市第一中學的前身。
[8]參見,馮漢貞,《疾風中的小草-我的好友冰清》,第84頁。本書並非正式出版物,為贛州市第一中學校史館藏品,故未注明出版社。
[9]“民國三十七年九月贛縣女子中學校舍修建清單和預算表”,江南宋城研究院藏品。
[10]一家六口:熊淑媛及其母親,養子、弟媳,侄兒、侄女。
[11]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婦女指導委員會(簡稱新運婦指會)民國時期,作為戰時婦女運動的總機構,組織和領導了戰時的婦女工作。
[12]“民國三十八年八月省立贛縣中學契據及有價證券清單”,江南宋城研究院藏品。
[13]“民國三十八年八月贛州解放時期省立贛州中學校務委員會名單”,江南宋城研究院藏品。
[14]贛州市第一中學1955級學生黃源海《回憶我的班主任》,贛州市第一中學校史館提供。
[15]贛州市第一中學校史檔案內容,贛州市第一中學校史館提供。
[16]受訪人:朱堅、劉長齡、萬邵文、畢兆祺、燕君穆。受訪時間:2018年9月。這些前輩為我提供了很多珍貴的資料,給予了我不斷探索這段曆史的鼓勵和幫助,特此致謝!
[17]燕君穆口述。
[18]燕君穆口述。
[19]燕君穆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