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法則學院

統一全部宗教,哲學和科學
正文

海之濤:論中華文明

(2021-10-19 16:18:26) 下一個

摘要

 

         廣義的說,中華文明是在中國這塊土地產生的,而且是由中國人創造和發揚的。也許這個中國人由於不同的原因去了國外,但他的背景是中華文明,以中文寫作,不是由西方人創造並且傳播到中國的教條和文明。

 

----------------------------------------------------

 

        許多人問我什麼是中華文明,有哪些代表? 比如在中國存在的西方宗教,有的在中國已傳播了幾千年,有的已融入華夏文明,有的在中國處於絕對的統治地位,這些西方的宗教和教條是否屬於中華文明?

 

        我說不是,他們不能代表中華文明。他們即使已被中華文明徹底同化,但仍然不能代表中華文明。比如佛教,他們在中國建了大量的泥胎,拜偶像和斂財,已被中華文明同化,但不屬於中華文明。

 

        那什麼才能代表中華文明?廣義的說,中華文明是在中國這塊土地產生的,而且是由中國人創造和發揚的。也許這個中國人由於不同的原因去了國外,但他的背景是中華文明,以中文寫作,不是由西方人創造並且傳播到中國的教條和文明。

 

        西方教與東方教有什麼不同? 西方教比東方教更加斂財和斂權,拜偶像和好殺。我們可以看看歷史就知道了,無數次世界大戰都是從西方,如歐洲和中東來的,從東方擴展的世界大戰幾乎沒有。蒙古人從東方打到西方的是一個例外,但蒙古人沒有文明,是個遊牧的草原民族,沒有固定家園,不能算做東方文明。

 

        可西方不是,他們早就有了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可他們仍然好殺,千年的戰爭使他們更相信武器,相信武器能統一全球。所以如今西方世界各國的首席科學家都是武器專家,也是政府支持的最大產業。

 

        有人問,孔孟教或儒教是否就是代表中華文明? 我說不是,儒教或孔孟之道雖然歷代統治階級都大力推崇,有的甚至花大力和金錢推到全世界,但儒教隻是幫助統治者統治和愚昧民眾,在整個中華文明中無足輕重。

 

        我們現在就展示一下中華文明都包括那些內容。簡單的說,中華文明到目前已經延續了超過5千年,從炎黃時期就開始了。

 

        1) 中國文字:相傳主要是倉頡和黃帝創造的(黃炎帝時代),但最可能的事實是,以前就有了一些文字,但是倉頡和黃帝把文字組合成為一個係統的整體,並由此創造了許多新的文字。

 

        2) 數象理論:《河圖》《洛書》(夏、商朝),相傳是伏羲八卦與洪範九疇,而有“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圖”,“洛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常道所以次序”的傳說。由於時間不能確定,我們暫定為夏、商朝時期創造和發展了數象理論作品。

 

        3)卦象理論:《易經》(周朝),相傳是周文王創64卦而成型,此書以一套符號係統來描述狀態的簡易、變易、不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演譯自然運行的內在特徵與規律,解讀陰陽的交替變化,並描述世間萬物。《易經》最初用於占卜,後來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政治、經濟、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等各方麵。

 

        4)道德理論:《道德經》(春秋),為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它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也討論政治,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5)儒學理論:《大學》、《中庸》、《孟子》(春秋、戰國),作者為孔子和孟子,儒家又稱儒學、孔孟思想,它的哲理和宗教體係由孔子發展和集成,以周朝禮樂傳統,仁、恕、誠、孝等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輕徭薄賦,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儒家很大部分是社會學的實用部分,所以統治者比較喜歡和大力推崇。春秋戰國之後,中華哲學幾乎停步不前,隻是修正這些儒學,直到西方哲學的到來,這與中國的統治者壓製廢除百家和獨崇儒術有關。

 

        6) 史學:《史記》、《三國誌》(漢、晉朝),史學的高峰和代表作是漢朝到晉朝這段時間,代表人物是司馬遷和陳壽等。雖然歷代都有些史學家,但作品都無法超越漢朝的司馬遷。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深遠影響。

 

        《史記》首創的紀傳體述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同時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魯迅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7) 詩:《唐詩》(唐朝),主要作者,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中國自《詩經》、《楚辭》、《漢賦》、《樂府》以來,一直有韻文的傳統。《詩經》多以四字為一句,到漢《樂府》字數多變,魏晉南北朝發展有不固定字數的,亦有五言、六言或七言的,但句數不限。隋唐除了繼承古體詩的體裁,同時發展音律工整優美的近體詩,對押韻、平仄等格律有更嚴謹的要求。唐詩發展了多種多樣的題材,抒發個人情感,反映社會現實,意境深遠,達到了極高藝術水準。唐朝之後,再無人能夠超越唐詩,包括之後的歷代所謂大詩人。

 

        8) 詞:《宋詞》(宋朝),主要作者,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等。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餘、琴趣等,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在古代中國文學裏,有芬芳絢麗的意境,與唐詩爭奇鬥豔,為後來的元曲形成打下了基礎。宋朝之後,也無人超越宋詞。

 

         9)戲曲:《竇娥冤》(元朝),主要作者,關漢卿。元曲又稱長短句,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宋朝時雜劇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每本以四折為主,在開頭或折間另加楔子。流行於大都(今北京)一帶。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於元、明、清三代,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元曲應該是所有現代戲曲目的源頭,比如京劇和相聲等。

 

        10)小說:《三國演義》、《水滸》、《紅樓夢》、《西遊記》(明、清朝),主要作者,羅貫中、施耐庵、曹雪芹、吳承恩等。他們與西方的小說家,如莎士比亞等的水準相當。小說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容量大,可以細緻地展現人物性格和命運,表現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還可以提供整體、廣闊的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

 

        11)散文:代表作《民國散文》(民國),如 “紀念劉和珍君”(魯迅); “我的母親”(胡適); “一個人在途上”(鬱達夫)等。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限製,而且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它可以敍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等。作者也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但從散文的立意方麵說,無論內容多麼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集中。

 

        以上11項就是中華文明的發展和傳承,每朝每代都有自主創新和超越。

 

        談談現在,民國之後,即1949年到現在,幾乎沒有創出任何東西超越以前的,詩詞比不過唐宋,小說比不過明清,散文比不過民國。看看當今出版的這些東西,國家和政府在資金層麵大力支持的文學,主要都是繼承前蘇聯的農民革命小說,可內容和品質遠遠不如前蘇聯的小說《靜靜的頓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三套車》等,乾脆就說抄襲蘇聯的農民小說形式算了。

 

        金庸的武俠小說是一個突破,雖然也繼承了明清的《三俠五義》小說框架,但他是唯一超過明清的武俠係列小說的作者。除了他的武俠係列小說,其他題材的還沒有一人能超過明清的。隨便這些當代所謂大師怎麼寫,玄幻小說沒人超過《西遊記》;歷史演義小說也無人超過《三國演義》(儘管也有大量亂七八糟的歷史演義,皇帝傳之類的);歷史農民革命小說無人超過《水滸》;封建家庭方麵,也無人超過《紅樓夢》。

 

        儘管這些所謂大師的錢袋子都鼓了起來,寫的東西呢?說起來都臉紅吧!大都是些心靈雞湯,不要說沒有深度和廣度的長篇小說,就是象散文這樣的短篇,又有幾人超過民國時期了。

 

        你看西方社會給中國作家評的那些獎,不論是文學獎還是電影獎,都是土的掉渣的農民“土鼈獎”,寒磣你呢,在他們眼裏,中華文明就這水準,國家支援的所謂“優秀作品”,隻是高粱地意識,愚昧加無知,不能創新,都崇拜權力和金錢。

 

        難道中華文明就是這樣的負能量,低水準和垃圾貨?其實不是的,其原因有多方麵的。主要是國家層麵的出版控製,你不能寫其他方麵,隻能農民題材和戰爭神劇不影響統治,才能批準出版。也有作者方麵,隻有那些低層次的,歌頌的,才能賺錢,甚至可以當官。

 

        而古人不同,他們不用這些作品換飯吃,他們也不需要你批準才能出版。以上列出的古人這11項創新,沒有一項是政府批準和資金支持的,沒有一個是歌頌皇帝和政府的,都是作者的自然和創新發揮,幾乎一開始都受到朝廷的壓迫和控製,很多都用隱喻和諧音(象紅樓夢),之後就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之今都無法超越。

 

        而朝廷資金支持的翰林院大學士,歷代狀元、榜眼和探花等,其作品都不知道有什麼,估計全是糟貨,沒有為中華文明做出任何貢獻!

 

       另外,如果中華文明就隻是以上的這11項東西,你說能統一全球嗎?當然不能,那西方的預言家為什麼說中華文明將一統全球,難道他們不知道中國歷史上就這點文化和文明嗎?

 

        西方人這麼自信,他們根本看不上東方文明,還刻意打壓它,稱其為非主流文化和農民文化。他們已有了強大的科學和技術,有了好萊塢文化和藝術,他們完全可以對外宣佈,西方文明將統一全球,為什麼反而說中國文明將統一全球呢?

 

        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有一種東西,出現在所有中外預言家當中,那就是“中國文明將統一全球”,而且要讓他們“群陰懾服”的理論體係!

 

        “懾”,就是什麼東西使他們膽寒,把他們嚇著了。“服”,就是口服心服,由衷的佩服,這是西方一流學者達不到東西吧! 另外,他們對自己創造的幾個爛宗教也擺不平,還經常宗教戰爭和死人,也是頭疼的事吧!

 

        12)統一理論:二十一世紀出現的“七彩金書”,一道彩虹,即智慧之光,準確的說是中華文明神傳文化,宇宙法則銀河係文明理論體係。2012年左右終結了“恒星係文明”,建立了“銀河係文明”。

 

        七部“彩虹金書”的書名是《麥圈》、《典金經》、《宇宙法則》、《大終極理論》、《天益論哲(中國)》、《人生論文(東方國)》、《地球論理(世界各國)》,寫作始於2001年9月11日宗教大屠殺,終於 2018年逾越節和復活節之間,整個理論體係統一全部東西方文明,包括東西方的全部宗教、哲學和科學。

 

        以前的東方文明,隻涉及社會學部分,目前是照搬西方科學技術,而這七部彩虹金書,幾乎涵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生命科學部分,並將它們結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它不用武器和戰爭,就把西方文明和領地全部統一了。這對應外來蒙古人進來,中國文明和國土擴大一倍;滿人進來,文明國土更擴大,文明就是這樣戰勝野蠻和愚昧的(文明就是思想和知識,野蠻就是武器和屠殺),你敢進入中華文明圈,我們就敢把你們吃掉和同化,並且把文明圈擴大到極致。

 

        這12個部分建立的中華文明才是完整的,而且都是艱難困苦下寫成,如周文王囚羑裏作《周易》;老子歸隱作《道德經》;孔子被困陳蔡作《春秋》;司馬遷宮刑而作《史記》;唐詩和宋詞作者的顛沛流離;明清小說作者的仕途和家庭破碎,就是這樣的個人支撐著整個中華文明,可見中華民族的堅毅不拔。

 

        12個部分也對應中華易學12地支,(天幹是1到10的數位)構成了中華文明的中樞,對應了中外預言家從古到今的預言,“中國文明將統一世界”,2012年左右已基本完成了。

 

        西方文明想超越以上這中華文明12項,恐怕就不是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能完成的了,即使是全世界所有民族和國家聯合起來,他們是否能超越這神傳文化,宇宙法則銀河係文明都是問題? 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1. 海之濤: 《宇宙法則》(2003年)宇宙法則出版社出版,澳洲悉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