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伯利茲城的 伯利茲博物館 曾是一座殖民時期的監獄,如今通過瑪雅文物、殖民檔案以及關於奴隸製和獨立的展覽,講述著國家的曆史。遍布全國的 文化之家 則作為社區空間,承載藝術、音樂和傳統文化的傳承。
伯利茲的過去包含了 奴隸製的興衰。非洲人曾被迫在木材業中勞作,並在 奴隸拍賣 中被買賣。殖民社會嚴格分層,白人殖民者居於頂層,自由有色人種居中,而被奴役的非洲人處於最底層。1834年奴隸製廢除,但自由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在殖民前很久,伯利茲是 瑪雅文明 的核心地區。像卡拉科爾、拉馬奈和阿圖恩哈這樣的古城遺址展現了令人驚歎的神廟和廣場。瑪雅人還創造了 森林花園,一種可持續的農業體係,如今被視為早期的農林複合模式。
今天,伯利茲依然以其豐富的自然聞名,擁有 600 多種鳥類,包括巨嘴鳥、猩紅金剛鸚鵡、鵜鶘和美洲鸛,許多甚至在城市中也能見到。
伯利茲博物館和文化之家共同守護著這份多層次的遺產,把曆史、文化與自然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