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煙花

無論男人性還是女人性,最終都不過是“人類孤獨最純粹的形象”
正文

曆史的重負、生命的悲涼、人間的恩怨——-看十三邀采訪北大老教授錢理群有感

(2021-08-28 02:19:53) 下一個

       時光飛逝啊,錢理群老師已是八十多歲的老人了!

       人生如夢,錢老師說過,他的一生就是追逐夢想的一生。他把人生與夢想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

從小到青年,是完全充分做夢的階段 ;第二階段是從青年開始走向社會到中年,這個階段是現實和夢想碰撞、交錯、掙紮的階段;第三階段返老還童,在收放自如、進退自如的境界中從容做夢。

       可人生也多風雨,采訪中,關於母親 、關於父親、關於決定不要小孩的秘密,觸動著我的心。他對母親的評價以及母親臨終前的那句話讓我的心沉重又悲涼!

        他的外公

   

 

    他的父親

錢天鶴(1893年2月27日-1972年8月20日),男,農學家、現代農業科學的先驅者,中央農業實驗所的主要創始人。1913年,赴美國康奈爾大學就讀,1918年獲農學碩士學位。1919年回國,任金陵大學農科教授兼蠶桑係主任。抗日戰爭時期從事農業行政工作,對發展大後方農業生產,特別是糧棉生產有重要貢獻。台灣光複後,置身台灣,參與農業政策和實施綱要的製定,對恢複和發展台灣農業發揮了重要作用。1949年去台灣。晚年投身金門馬祖兩島的農業建設,成績卓著,甚受兩島人民的愛戴。1972年8月20日去世。出版有《錢天鶴文集》。

   他的母親是“半新半舊(錢理群語)”的從小受過良好教育(包括英文教育)的家庭主婦

1949年,這一家人的命運改變了

當時,他母親的娘家人不支持去台灣,母親和後麵三個年幼的小孩就留在了南京(大的哥哥、姐姐已長大),父親帶著三哥去了台灣,從此“生不團圓,死各一方”,當時錢老九歲。

    這是曆史的重負,也是錢家的悲劇,父母、五子三女的命運沉重又悲涼。

     1949年以後,留在大陸的母親和孩子遇到了如何看待父親、如何對待父親的問題。

    缺席的父親,真的能不存在嗎?采訪中,錢老師這樣講訴父親,1960年錢老師從北大畢業被分配到貴洲教書,

,他把父親的照片放在箱底,從來不拿出來看,但他說:“在貴州那樣一個孤獨的絕望境界裏,覺得父親在心裏還是一個安慰”。父親啊,你重來就沒有真正缺席,也不可能真正缺席!錢老說:“其實我對父親沒有什麽印象,但是他的存在是決定了我以後的一係列命運”。

     兒子的命運,罪孽、懺悔、痛苦、秘密………。都因為父親的一張照片。

   放在箱底的父親的照片,後來被發現了,居然還保留著現行反革命的照片,這是多麽大的罪狀!後來平反時,錢老師幾乎沒有猶豫就把父親的照片燒了,因為他當時覺得“這照片給我帶來了無窮的禍害”。醒悟之後的錢老,把燒掉父親的像當成一生犯下的罪大罪孽,他說“親手燒掉自己父親的相片,這成了我一生中最大的懺悔、最大的一個痛苦”。這也是錢老和夫人決定不要小孩的秘密。這個“秘密”的背後應該有著無法言說的傷痛、應該有著對“父親”這個角色的恐懼和糾結、應該有著揮之不去的喪失父愛的悠長惡夢…………。

    可錢老和夫人的房間四處都是他們從世界各地收集的娃娃,娃娃一個挨著一個………。

 

     關於母親,錢老是這樣評價的:“我母親是一個偉大的女性”。

      49年以後,過去的官太太,突然從天上掉到地上,但他母親都從容應對。她把丈夫的所有照片和證件都上交了,從此絕口不向任何人談丈夫,一直保持沉默。其實後來丈夫通過很多人想和她聯係,想繼續給錢,她都一口拒絕。 

        她每天沉默著,坐在一張舊藤椅上不停的織毛衣,錢老說“她了不起,一切由我來承擔,不傳到下一代,不影響下一代”

        臨終前,她說了一句話:“我這一輩子總算沒有連累你們”,聽到這裏,我鼻子酸酸的………。

         49年以後,她始終沉默著,不停地織毛衣,心中的恐懼、委曲、孤單、痛苦真的在編織中化解了嗎?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多少悲涼、多少堅韌………。

       後來查看資料,錢老的父親去了台灣後,終生未再娶。

     沒有再娶,心中一定裝著對岸的妻兒,一定的。

     

 

 

百度上錢老家庭成員的介紹

家庭成員

編輯 語音
妻子:項浩(1900-1974),1900年出生於杭州,1974年病逝於南京,為杭州著名維新派人物項蘭生 [2]  (項藻馨[3]  )的長女。 [4] 
全家合影全家合影
錢天鶴先生的子女各有成就,可謂一門才俊。
大兒子錢寧(1922-1986),清華大學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著名水利科學家、中國泥沙運動及河床演變專家; [4] 
三兒子錢臨三(1924-1990),畢業於民國時期中央政治大學外交係,1947年畢業,考入中華民國外交部,開始從事外交工作。1961年改職經商。 [4] 
四兒子錢樹柏(1926-2012):1945年5月在南洋模範中學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考入金陵大學農學院,參加“五二〇”學生運動。先後擔任南京兩浦區區委委員兼青年部長,共青團南京市委宣傳科長、辦公室主任,南京市委宣傳部學習室副主任。 [4] 
二女兒錢樹榕(1928-1983),在上海南洋中學高中部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後轉入蘇北根據地,在新四軍3師宣傳隊工作。後在中央戲劇學院學習,畢業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話劇團擔任演員,創作員。1983年病逝。 [4] 
二女婿丁毅(1921-1997),劇作家,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入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文學係學習。後任東北民主聯軍縱隊文工團、軍文工團團長。主要作品有歌劇《白毛女》(與賀敬之合作執筆)。其他作品有《董存瑞》(與丁洪等人合作)。 [4] 
錢理群與母親錢理群與母親
兒子錢理群:北京大學教授、著名學者、文學理論家、魯迅研究專家。 [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