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煙花

無論男人性還是女人性,最終都不過是“人類孤獨最純粹的形象”
正文

他心中記住的母親

(2021-08-28 00:52:08) 下一個

昨天借了巜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思的自傳巜活著為了講述》,昨晚讀完第一章,主要寫的是他陪媽媽回老家賣老房子以及這次跟母親的短暫旅行對他成為作家的重大影響。

    書的卷首寫著: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而是我們記住的日子,我們為了講述而在記憶中重現的日子。

     書的第一句話是:媽媽讓我陪她去賣房子。

      還差一個月滿二十三歲的馬爾克思,是法律係大學三年級的學生,但他輟學了,他妄想無師自通,靠新聞和文學為生。他逃過兵役、得過兩次淋病、每天抽六十根劣質香煙,他遊蕩在哥倫比亞的沿著加勒比海的城市巴蘭基壓和卡塔赫納之間,為《先驅報》撰寫每日專欄,渴望著和朋友一起創辦一一本急進大膽、窮途末路的雜誌。

       當媽媽出現在“胡須如野草,頭發似雞窩…………腳穿朝聖者的涼鞋”的馬爾克思麵前時,他都沒反映過來。但他這樣講述了母親:“她邁著輕快的腳步,從碼放著書的桌子間走過,出現在我麵前,一臉壞笑地看著我,這笑讓人想起她昔日的美好時光!”。

       他的外公是上校,他的母親受過富家小姐般的良好教育,但她卻不顧父母反對,嫁給了鎮上的電報員。

        馬爾克思是這樣講訴和記住母親的:“從她結婚開始,健康和幽默———她的兩大優點———一直陪伴她走過坎坷崎嶇的漫漫人生路。然而,最令人詫異也最令人信服的是,她能夠巧妙地掩飾個性中強硬的一麵。典型的獅子座性格使她能夠樹立起女性權威,以廚房為據點,一邊用高壓鍋煮菜豆,一邊不動聲色、柔聲細語地控製整個家族,連最偏遠的親戚都能輻射到”。

          家境貧寒,但父母卻不惜一切代價供馬爾克斯讀書,輟學,是父母不能接受的,父親幾乎不能原諒,那麽短短的兩天賣房旅途,母親是怎樣用盡心思、又是怎麽用耐心、用戰術、用深愛影響馬爾克思的呢?

          從馬爾克思遊蕩的城市巴蘭基亞到故鄉老家,要坐氣艇,穿過一大片渾濁荒涼的沼澤地,到達納加,再從納加轉乘火車,才能到達故鄉。這一路沿途,母親找了五次機會柔聲細語地談判馬爾克思的輟學問題。

        第一次以“你爸爸很傷心。”開始,被馬爾克思一一辯駁回去;第二次,她又以“我得替你爸爸討過說法。”為由,展開對話,試探馬爾克思:“我能告訴你爸爸,你會答應繼續念書嗎?”馬爾克思沒給她可乘之機,堅決回答:“不能”。第三次,當汽艇壞了,維修時,他們吃早餐時,她又卷土重來:“怎麽跟你爸爸說?”他們母子的對話被一位無禮的食客聽到了,也追問:“為什麽輟學?”母親答得很快:“他想當作家”。這個回答有點嚇著了馬爾克思。第四次是在火車上,母親以“我跟你爸爸到底要怎麽說?”展開新一輪追問,馬爾克思知道,她不會讓步,,不會打退堂鼓,幹脆回答:“告訴他,這輩子我隻想當作家,也一定能當上。”。第五次,當他們到達了老家,在阿爾弗雷多醫生的藥店裏,當醫生問馬爾克思“在念什麽?”時,媽媽又搶先回答:“他想當作家。”。大家對作家和小說巜芭芭拉夫人》展開了有趣的討論,媽媽反複強調不反對當作家,但最好拿個學位,一輩子有個保障,而醫生卻覺得這恰恰是個人誌向無法動搖的明證 ,隻有愛情的力量可以與之媲美,尤其是藝術誌向,最為神秘,讓人甘願奉獻一生,不求回報。最後,醫生宣告:“個人誌向與生俱來,背道而行,有礙健康。”。媽媽再一次問馬爾克思:“怎麽跟你爸爸說?”馬爾克思回答:“就照醫生的話說。”

        堅決當作家,這個決定就做了,一定要當上作家,這個決心就定下了。

       歲月悠悠,歲月滄桑,那個在母親眼裏落魄的、穿著雙破涼鞋的、不太體麵的年輕人,當上了作家,寫下了《百年孤獨》。而在他母親九十七歲高齡過世的當天,馬爾克思寫下了回憶錄初稿裏的最後一個句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