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永遠的懷念

(2005-12-11 22:19:08) 下一個

永遠的懷念

 

-------記念好萊塢華裔女演員郭鄧如鴦

 

楊勁樺

 

        清晨,我打開窗子,外麵淅淅瀝瀝仍然下著綿綿的雨,石榴花的落絮在草地上飄了金紅色的一層。我深深吸一口早上這新鮮又清冷的空氣,頓時感到初夏的季節裏卻充滿了晚秋舒服的味道。洛杉磯雨水向來稀少,往往新年的開始就伴隨著雨季的來臨,至多延續兩個月。可今年十分反常,接連不斷的陰雨遮住了五月的豔陽天。我怔怔地立在窗前看著落雨,久違了的濕潤把莫名的惆悵蒙蒙地攏在眼前。

 

        電話鈴響了,我拿起電話,隨即聽到一個蒼老卻溫暖的聲音,他是89歲的郭錫恩老先生,他的太太就是好萊塢著名的華裔女演員郭鄧如鴦( Beulah Quo)

 

            “勁樺,如果你有時間,我想約你吃午餐。”郭老先生緩緩地說。

 

            “好啊,”我每次聽到老人特有的沉緩說話方式,總是感到十分愉快和放鬆。

 

        和往常一樣,我們來到好萊塢東邊的銀湖區,還是那家有著紫色瓦頂的咪咪咖啡館。餐桌對麵的郭老先生是真正的溫文儒雅;他高大帥氣,道地的紳士派頭。

我對他說,實在無法想象他已年近9旬;他笑著回答,去年秋天去中國,機場的海關人員盯著他說,“先生,您護照的年齡填寫錯了”。

 

        每次我們一道進餐,都盡量回避談到他太太郭鄧如鴦女士逝去那天的情景。對於思考死亡,我實在找不出準確的語言來形容尚且存活著的人的心境 -- 比如說我自己,比較恰當的詞匯恐怕是:微微的尷尬。盡管每次我悲哀的咽哽湧入嗓子眼,也絕對不願表露出來,更不願在此時此刻正視他人的眼睛。我的理解是,每個人對其親人或密友去世的感受,是絕對私人的事情。對於郭鄧如鴦,我有著千萬種不可彌補的悔恨。原因是在她去世前,由於我種種無聊的忙碌,很久沒有與之見麵,但卻從不同的朋友處經常聽到她對我的關切;她在美國不僅多次地幫助過我,她還幫助過很多從中國赴美的影視界人士。我曾一再計劃立即去看望她,但那無止境的,莫名其妙的瑣事和旅行使我把探望的日子一拖再拖;現在看來,所有的一切都不能成為借口。直到有一天……那一天也是這陰瀝瀝的潮濕和惆悵,我突然接到了她猝死的消息。

 

            我真不願意寫死這個字,我除了對它所表達的永遠靜寂的意思發呆以外,根本就沒有一點希望和反抗的機會,這個字意味著永遠不再有痕跡,不再有音訊。隨著成長,我對死亡的了解越發具體,那就是完全的無助和恍惚。郭鄧如鴦去世時79歲,並不屬於英年早逝,但隻要認識她的人,誰也不願把她的名字和死聯想在一起,因為她是我所見過的最充滿生命活力的人,再沒有別的特征比她永遠燦爛的笑容更能代表她的個性。然而,她去的實在突然,太令人錯愕。照郭先生的說法,下午她還在遊泳池裏歡快地遊泳,晚上隻是覺得背部有點疼痛,送到醫院發現一根血管破裂,推進手術室時她還麵帶微笑地安慰家人:“我沒事兒的”,然而麻醉後她就再不曾醒來。

 

            凡是郭鄧如鴦的朋友,我相信都懂得,失去這樣的一個朋友是什麽樣的感覺。

 

        二十年前我陪尼克布朗教授回中國中央電視台講課,好友章立凡帶我去拜訪英若誠先生。我跟著立凡在王府井大街首都劇院後麵的小胡同裏七拐八拐,就到了英先生的家。那天晚上英若誠先生一再對我們提及和他同在《馬可波羅》電視劇裏飾演皇後的郭鄧如鴦女士,並囑我轉交一信與她。1984年我和郭鄧如鴦第一次在洛杉磯見麵,我隻記得當時我這個出國不久,習慣於麵對沉重表情的留學生第一眼看到她那陽光般的笑容時,就放鬆了繃緊的肢體和神經。從此,她不僅成為我的朋友,更是我的長輩,和恩師。

 

郭鄧如鴦於1923417日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斯達克頓的一個華裔移民家庭,她成長的時期正值美國經濟的大蕭條。當時的華裔移民大多經濟窘迫,兒女成年後立即為家庭生計操勞。而鄧如鴦卻選擇進入加州伯克萊大學,繼續接受高等教育,這在當時是很需要勇氣的。她獲得學士學位後,又進入芝加哥大學的社會學係研究所,並獲得社會學的碩士學位。屆時,一次華人教會的聚會上,她認識了郭錫恩先生。郭先生當時從上海來美國留學,在哥倫比亞大學念博士學位。郭先生出身於教育世家,他的父親是上海商務會館的創始人之一;他的幾個叔叔曾分別出任南京中央大學,上海複旦大學和浙江大學的校長。郭鄧二人一見鍾情,不久後即結婚。抗戰勝利後,郭鄧如鴦隨夫婿返國。其時,郭錫恩在南京金陵女子大學任教務主任,郭鄧如鴦則在社會學係任講師。中日長期的戰爭使當時的中國處處廢墟,荒蕪淒涼,南京金陵女大在日本兵的破壞下,已是滿目瘡痍。郭鄧夫婦一進校,就加入了校園重建的工作,為從四川大後方回來的師生們籌備一切教學的必要設施。他們工作非常繁忙,生活卻極為清苦,兩間空屋子和每月50元大洋的薪水就是他們當時擁有的一切。但這對夫婦倆經常告訴我,那是他們生命中最快樂的一段時間。

 

1949年,郭鄧夫婦帶著他們出生兩個月的嬰兒返回美國,在好萊塢安定下來。郭鄧如鴦女士在洛杉磯的一所社區學院裏找到了一份教書的職業。1955年,偶爾的一次機會,好萊塢正在拍攝一部以韓素音身世為題材的電影《愛是壯麗的集合》(Love is a Many Splendored Thing),郭鄧如鴦為出演女主角的好萊塢著名影星珍妮芙 瓊斯教授中文口語。工作中,她讓導演金亨利大為賞識,於是安排她飾演了韓素音的一個姨媽。從此以後郭鄧如鴦便開始了她在好萊塢的表演生涯。郭鄧如鴦先後在二十世紀福斯,米高美,派拉蒙等電影公司拍攝的20多部電影和100多部電視劇中飾演過不同的角色,主要作品有:《愛是壯麗的集合》(Love is a Many Splendored Thing),《總醫院》(General Hospital)和《禁忌之夜》(Forbidden Nights)等等。她曾與多位好萊塢巨星和著名導演合作過,其中包括貓王艾維斯萊斯裏主演的《女孩》(Girls! Girls! Girls);葛雷格萊派克主演的《麥克阿瑟》(MacArthur)和波蘭斯基的導演的《中國城》(Chinatown)等等。她的代表作是1980年代中期在美國播放了6年的電視肥皂劇《總醫院》,她在劇中飾演一個老祖母管家。由於她的出色表演,她的影迷們成立了以她命名的俱樂部。1978年,她以在史蒂夫艾倫電視片中飾演的慈禧而獲好萊塢電視艾美獎最佳女配角提名,成為第一個在好萊塢得到此榮譽的華裔女性。

 

        郭鄧如鴦還親自籌劃拍攝了紀錄電影《一個人和他的電影》,此片是以兩次獲得奧斯卡攝影獎的華人攝影大師黃宗占的生平為題材。《一個人和他的電影》第一次使亞裔在好萊塢獲得電視艾美大獎。。

 

        與她自身的演藝事業相比較,郭鄧如鴦更大的貢獻在於她長期以來為所有好萊塢娛樂界的亞裔同仁們爭取平等的機會奔走呼號。她常說,不管亞裔在學術界,商界,醫學領域和各方麵多麽的優秀,在好萊塢的影視片裏麵,我們還是更多地被定型為奸詐狡猾的貧窮下等公民,定型為不重要的陪襯角色或更多的反麵角色。我們必須要打破這種定型。為了實現這一願望,她和一些支持她的人重新建立了“東西方藝術劇院”(East West Players Theater Company),這是第一個以主要表演和亞裔有關的劇目的劇院。郭鄧如鴦前8年一直擔任此劇院的院長。

 

            1970年代,郭鄧如鴦幫助創辦了美國亞裔太平洋藝術家協會(Association of Asian Pacific American Artists, 簡稱 AAPAA),此協會的宗旨為:為所有好萊塢攝影機前後的從業人員提供更多的機會。AAPAA舉辦電影節,並頒發以黃宗沾先生命名的吉米電影獎。郭鄧如鴦本人就在1990獲得第六屆吉米電影節的終生成就獎,以獎勵她個人演藝生涯的成就,更獎勵她為整個好萊塢亞裔演藝界所作的全部無私奉獻。我還得記得那是1990519日星期一的晚上,程季華先生,吳天明導演,陳梅女士和我一起去比華麗山莊的希爾頓酒店參加頒獎典禮,當時來自全美各地的亞裔和白人及各族裔影視嘉賓800多人出席盛會。吉米獎具有提倡亞裔形象平實描繪的特殊意義,郭鄧如鴦是最完美的一位得獎人。我記得當晚處處感受到對得獎人郭鄧如鴦女士絕對的推崇和致賀的氣氛,她領獎時身著一席粉紅長禮服,神采飛揚。除了感謝所有的人,她致詞的大意是:目前在好萊塢幕前幕後的亞裔演藝人員仍顯不足,關於亞裔題材的作品少之又少;亞裔在美國娛樂界要想真正出人頭地,真正得到公平競爭,仍然有段漫長的路要走;希望大家互相扶持,繼續努力是我們的責任。她並呼籲更多的有誌者加入這個行列。

 

        “幾十年來,郭鄧如鴦是美國亞裔藝術界的推動者,”亞裔太平洋娛樂協會(Coalition of Asian Pacifics in Entertainment,簡稱CAPE)主席溫達方說,“她為眾多的人開辟道路,我們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是踩在她的肩膀往上攀登。所以我們一定要延續她的努力。”(She was the one who cut the path for so many of us who have climbed on her shoulders, and I think our legacy is to continue that movement.”)

 

        為了紀念郭鄧如鴦女士,人們成立了四個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會,分別為:中國南京金陵女大郭鄧如鴦基金會,每年頒發獎學金給南京金陵女大優秀的學生;東西方藝術劇院郭鄧如鴦基金會,頒發獎學金給美國亞裔藝術學生;美國亞裔法律學會郭鄧如鴦基金會,每年頒發亞裔法學學生獎學金和基督教郭鄧如鴦基金會。2005年,郭鄧如鴦女士還榮獲AEA-AFTRA-SAG Diversity  (演員平等權利協會,美國廣播電視藝術家協會,和電影家協會) 頒發的開拓獎,以牢記她是為我們開路的先行者和奮鬥者。

 

         眾所周知,中外影視圈都是名利場,在它光鮮外表遮蓋下的是你死我活的殘酷廝殺;它是個地地道道的金漆籠子。眾多的場合裏,我們大都聽到的或是彼此言不由衷的互相讚美;或是言詞鋒利的地批評指責甚至嘲笑辱罵。但每當談到郭鄧如鴦,大家即刻對她肅然起敬,而且是來自心底的真實。 好萊塢影視圈內不乏有才華橫溢但不善經營之人;不乏有孤芳自傲特立獨行之人;不乏有鴻運高照遊刃有餘之人;不乏有敢想敢幹驚世駭俗之人;但是,他們的絕大多數都是絕對的個人英雄。今天的好萊塢已和過去大不一樣,由於中國的日益強大,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華裔明星在西方的大銀幕上亮相,章子怡,鞏俐,成龍,李連傑,周潤發,楊紫瓊……他們的名字家喻戶曉。可是有多少人還會記得那個在白人都把中國人侮辱為清客(chink)的好萊塢時代?在那個華人和亞洲人隻能在銀幕上飾演卑鄙無賴和傭人妓女的年代裏,出現了一個勇敢的華裔女演員,她伸出細弱的臂膀,為一群人,為一個少數的族裔,默默地奮鬥數十年,她為了別人的閃光,奉獻了自己所有的力量。這個人就是,郭鄧如鴦女士。她從來不提她對很多中國著名影星在好萊塢闖蕩時提供的種種幫助,而是永遠對他們的成就表示極真誠的讚美。她是我在好萊塢亞裔影視圈裏見過的最大器之人。今天,我對所有在好萊塢大紅大紫的中國明星們表示欽佩;但我把我的尊重僅留給默默無語的郭鄧如鴦女士,她和別的女明星不同的地方在於,那些吃苦努力加運氣的女星更多的是為了個人的名聲;而郭鄧如鴦卻是毫不吝惜地付出自己,為別人製造成功的機會,直到她死亡。這種人在好萊塢,在全世界的影視圈,實屬罕見。就憑這一點,她就無愧於成為好萊塢電影史上最傑出的華裔美國女演員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