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時候,別人的神經質,跟你是沒有關係的,而跟他們自己本身有關係。
他們把自己個人的恩怨情仇,投射、寄托到你的身上來,然後就會撲過來一陣撕咬。
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一種人,特別敏感、神經質,我們明明表達的是一個意思,ta卻曲解為另一個意思,並且反應過度激烈。
在本文中,通過一個實際案例,紫雨老師從吸引力法則的角度,為我們詳細解讀了這種現象的形成原因。
以後如果遇到自己或者身邊的人,因為別人莫名其妙神經質的發飆,而耿耿於懷的時候,你就可以用這個案例去寬慰自己和寬慰對方。
先來看下方紫雨老師與一位谘詢者的聊天記錄(為了保護其隱私,我們用姑隱其名來代替其微信名):
紫雨老師:
你跟你的父親還是母親相愛相殺?具體是什麽情況,又給你造成什麽樣的傷害和影響?
姑隱其名:
都有,我媽比我爸對我的影響大,我媽經常否定別人,對於跟她觀點不同的都是她對別人錯,他們自己搞不定的事經常推卸責任給我和別人,他們以自我為中心,聽不進別人意見,他們買東西都是買最便宜的,而不是最喜歡的。我小時候以為他們是神,說什麽都對。
我以前都是寧可自己受委屈也要滿足別人的需求,現在已經不這樣了。現在還有的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不被愛,不配得。
紫雨老師:
《有多少愛可以遲來三十年》看看這篇文章,有何感想?
姑隱其名:
感受就是原來我一直害怕被罵不敢做自己,隻要我說的跟我媽想的不一樣就被罵,感覺她一直在欺負我,我要好好關愛自己,才是正道。
紫雨老師:你想好了要付費拜師學習了嘛?
姑隱其名:感覺你不是紫雨老師。
紫雨老師:為什麽?
姑隱其名:不是就不是,騙人就不好了。
紫雨老師:看看我的朋友圈,再下判斷
姑隱其名:
你的課都沒介紹過就讓我買,我也不知道買什麽。
紫雨老師:看來你誤解了我那句話的意思。
姑隱其名:紫雨老師就這水平?
紫雨老師:
這句話不是讓你現在就買,是問你說:你看了上述的資料,你決定要付費拜師學習,還是繼續自修?
如果繼續自修,那你就自己走,如果想好了要拜師學習,我才給你介紹課程。
你,超前了一步,然後就給我下了判斷。
我覺得你可能覺得自己挺牛的,那行,你就自己學即可。
我根本還沒來得及給你介紹課程,你直接就先把我給批判了一通。
姑隱其名:
你這心理素質也是紫雨老師?
紫雨老師:
那好,看來在你的世界裏,我不配,我們就聊到這邊吧,我拉黑了。
以下是紫雨老師在手賬初群,對此案列的講解以及學員的討論:
紫雨老師:
看了這段聊天記錄,你從中解讀出什麽了嗎?
Siew Mei:我媽經常否定別人,她也一樣經常否定別人,我想回去我家婆和孩子們聊天也經常否定別人,難怪我先生也經常否定別人。
曦曦:哈哈,同頻同質,活成了她媽的特質,抗拒被否定,自己也喜歡否定一切。
小佩:感覺到了她極度的不信任,估計她生活中也是這樣用自己的解讀去評判別人的。
紫雨老師:
這段對話記錄,主要不是說明她錯過了我,曦曦的解釋完全正確,很棒!
我要表達的是:魚兒不知水裏遊,她活成了她最討厭的人:她媽媽。
但她自己完全不察覺。
最可笑的是:她加我的本意,是想要給自己尋找出路,但她還沒來得及拜師,就先把老師給滅掉了,妥妥的滅霸!
Siew Mei:
這樣的人,她的人生不快樂,總愛懷疑別人和否定別人。
紫雨老師:
1. 她活成了她媽的樣子
2. 她以為自己已經跳出五指山了
桐:我去年要是好好跟著您修煉,不至於到現在,我請神、請風水的錢,都夠上兩個紫雨玩家班了,@紫雨老師
紫雨老師:
她說了一句:我現在已經不這樣了,語境是:委屈自己去滿足別人。
但其實她還在同一座五指山下,為什麽呢?
因為,你委屈自己滿足別人,固然是壓在五指山下
但是,你自以為是批判別人,不也是壓在五指山下嗎?
大家好好琢磨,聽懂的打:我懂了。
你委屈自己滿足別人:你是不自由的;
你自以為是批判別人:你也是不自由的;
因為,反向操作,也是不自由的。
佳佳:老師的解讀好深刻,五指山不是那麽容易就翻出來的,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還在那個五指山裏。
紫雨老師:
所以,很多時候學員興高采烈跑來跟我說:我已經跳出五指山了
我的第一反應是:是這樣嗎?真的嗎?
你確定,你真翻出來了?
五指山,你以為是你家後院的假山,說翻就翻?
孫悟空翻了好幾個十萬八千裏的筋鬥雲,以為自己出界了,沒想到還在如來的掌心裏。
Sarah:會不會翻出來又翻進去了?
紫雨老師:
這就是你沒有真正翻出來過啊!
翻出來是你以為而已,就好像孫悟空在山腳下小便的那一刻,她是以為自己已經翻出來了的。
當然如果你要用翻了出去又翻回進來,這種表達方式,也未嚐不可,但那就是沒有真正的翻出去。
舉個例子:
你跟一個人愛得刻骨銘心,後來因為一些事情分手了——愛情劇很常見的橋段。
分手之後你撕心裂肺,後來用了很長的時間才平複,並且【以為】自己放下她了。
直到後來又發生一連串的事情,你們又重新走到了一起。
你才發現,自己並沒有真正的放下過她...
以為已經放下了,那隻是自己的【以為】而已,這種狗血劇,不是很常見嗎?屢見不鮮了。
有恨,就表示還沒放下。
就好像我上麵的對話記錄,大家可以看到,姑隱其名這個人,是在中性的情境底下,對我發起攻擊的。
我隻是問她:看了資料,準備好要付費拜師了嗎?
我問100個人,99個人都是反應正常的,要嘛說好,要嘛說看看再說,要嘛說我選擇自修。
這三種反應,都表示對方不覺得這個問句,是有攻擊性的,是值得批判的行為。
但是她,卻很神經質,單憑這句話,就先是質疑,後是批判
1. 質疑:你是紫雨老師?
2. 批判:紫雨老師就這素質?
請問,這問題是出在她身上還是我身上?
佳佳:這樣的人活著真累!
紫雨老師:
所以,有時學員問我,如果自己的意思被別人胡亂詮釋怎麽辦?
答:你還真攔不了,別人對你如何胡思亂想,解釋不敵故事。
她批判的,是她自己創造出來的那個紫雨老師的版本,跟我是無關的。
就好像對話記錄裏麵顯示的,她把那個問句詮釋成:還沒介紹課程就要我買?
沒介紹課程怎麽買呢?邏輯次序上,這是不可能的!
但是她偏偏認定了,我就是要還沒介紹課程給她就要她買!
為什麽她會這麽神經質呢?
因為她沒有活在當下!
她看到那句話的時候,必然是在大腦的記憶中,調取了一些不愉快的記憶出來。
這些記憶,有些是跟她母親有關係的,有些是跟她以前遇過的業務員有關係的。
所以,當她認為眼前所見,貌似曆史重演時,她直接發飆了。
她把,她對母親的怨氣,和以前對她強行推銷的業務員的怨氣,直接撒在我的頭上。
現在大家明白,為什麽普普通通,毫無惡意的一句話,對方會那麽神經質,又是質疑,又是批判了吧?
大多數時候,別人的神經質,跟你是沒有關係的。而跟他們自己本身有關係。
他們把自己個人的恩怨情仇,投射、寄托到你的身上來,然後就會撲過來一陣撕咬。
讀了本篇文章,你有什麽感想呢?
歡迎與我交流吸引力法則實踐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