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很實用。不過,用過了頭,也有壞處。
對青少年來說,這個手機隨時隨地陪伴著他們,這樣手機對他們的影響是巨大的。專家們警告,手機上傳遞的社會媒介,會讓青少年們引起恐慌,還會讓他們上癮。
在公交車站,許多孩子看看時針,發現時間還早,於是就低頭看手機。手機裏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消息。孩子們可以使用手機找到課堂作業的答案,可以讓手機翻譯外文,還可以看電視節目,或者玩遊戲。手機是萬能的。所以人們總是把它帶在身邊,隨時隨地都要依靠它。它把我們的注意力引開了,對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東西不再關注,也不再去完成日常任務,一頭栽入了手機。我的一位朋友,她的小男友,自從有了一部心愛的手機,很少同她溝通,也不做家事,二個人的關係降到了冰點。
專家說:社會媒體可以讓人變得消極,變得害怕,變得憂鬱。有一個醫生也說,他近來常常要處理青少年玩手機上癮造成嚴重後果的事件。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多巴胺。因為我們的腦細胞決定了,我們需要獎勵。大腦前額葉獎勵我們,如果我們看了一些讓人興奮愉快的東西,所以,我們就繼續看。為什麽我們喜歡看足球?因為我們覺得緊張刺激。並不是為了看球進門,而是球場上瞬息萬變的情況,讓我們愛看。這就是前額葉的獎勵機製在起作用,它把弓張得緊緊的。就像釣魚,我們緊張地等待,隨時隨地魚兒可能會上鉤。那麽社會媒體呢?它也隨時隨地會爆出新聞。
我們常人總是尋找一些活動,它即輕鬆又會被獎勵。比如,你在社交媒體發布一則消息或者視頻,得到別人的點讚,相比在學校完成一段功課,得到好的分數,要容易簡單得多。再比如,在遊戲中要進球,隻要手指點一下,比起在場地上奔跑踢球,要容易得多。在手機上,我們學到了許多捷徑,相比生活中要努力進取,容易很多。我們的生活技能縮短在屏幕上,放棄了在真實生活中摸爬滾打的實踐。所以,我們在現實世界了越來越無能,於是就越來越沉浸在虛擬世界裏,那裏它會常常表揚我獎勵我。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這種情況特別在孩童期和青春期多發。許多孩子在媒體上會發出很不錯的視頻,但是你讓他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意見時,卻很難很難。有些孩子在媒體中有許多粉絲,但你讓他去參加一個派對,他卻不知道如何去同人交往。在虛擬世界裏成功,在現實世界裏困難,這就形成了許多“社恐”人。新冠的流行,讓這種趨向愈演愈烈。
但是,這不是說,要把手機從孩子們的手中奪走。手機有許多的用處,比如幫助我們找路,尋找資料。大人們隻是希望孩子們不要使用手機過了頭。過多地依賴手機,會減低孩子們的學校能力。隨時隨地看手機,也會分散人的注意力,對周遭重要的事情失去了關注和興趣。有一次,我在看手機,差點耽誤了火車。德國許多學校呼籲,孩子們在課堂上不能帶手機。
同時,腦神經同軀體一樣,不能無休止地使用,也要讓它有休息的時候。這樣,才能保持頭腦的清醒。
原則上,能夠用其它方法解決的話,就盡量不要去使用手機。我們要把它當作錢來看待,省著點用,用在刀口上。這才是最大的效益。

我們城市的醫療保險公司,為六年級以上的學生提供培訓,讓他們學習如何“脫毒”,據說有五種方法。為保險公司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