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香港訂到了我心心依依要的書:台灣出版、作者朱惠良的《文化的記憶》。書是好書,也不容易訂到。拿到後愛不釋手,一口氣讀完。隻是,不知為啥,他們寄書的時候,轉來轉去,一會兒轉給這家,一會兒轉給那家,先是給了Fedex,最後轉給了Hermes,才把書送到。這中間還有個環節,Fedex讓我填一張海關的表,又讓我補交12歐元的稅。把我氣得,去把香港人罵了一通,從來沒有碰到過這種事情。開始還以為碰到了騙子。沒奈何,要書,隻好交錢。

讀完之後,基本了解了中國的文化中比較重要的元素。其中,第七章《習俗節慶》的一節,“幹支生肖保平安”(286頁),講到了十二生肖。其中對牛特別讚賞。
想起了我姐姐,她剛好屬牛。
書中講道:
中國古代農業社會中,牛是重要的生產動力,從農耕到交通甚至在軍事上都能廣泛運用,耕牛因此成為我國農耕文明的標誌之一。在十二生肖中,牛心情溫和、忠厚老實,體型雖大但不欺負弱小,力氣大並有耐力,吃苦耐勞,所以生肖屬牛的人通常會像牛一般有股牛勁兒,苦幹實幹,更有著一種堅持原則的倔強牛脾氣。
中國人對牛的好感常反映於曆代繪畫中,如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代李唐《乳牛圖》,畫幅中一位小牧童悠閑地伏趴在母牛背上,回頭看著後麵跟隨的小牛;小牛一麵快步追隨著母牛,一麵引頸呼喚娘親;牛媽媽則一麵邁步向前,一麵搖著尾巴回應,舔犢情深的母子親情洋溢畫麵。再如傳為唐代畫家戴嵩的《鬥牛圖》,畫中生動地描繪兒牛嘻戲相鬥的場麵,後麵一牛正低頭奮力用角抵撞,前麵一牛則急忙躍起,一麵閃開,還一麵扭頭看著夥伴,兩頭牛像是在玩耍,並沒有劍拔弩張的凶悍表情。收藏此畫的乾隆皇帝發揮想象力,題詞到:“角尖項強力相持,蹴踏騰轟各出奇。想是牧童指點後,股間微露尾垂垂。”鮮活地引出畫麵中沒有出現的牧童以及牛兒夾著尾巴蹴踏角抵的牛勁兒。
![]()
本書對十二生肖,僅拿牛來說事,不是沒有道理的。
想想我家三個孩子,就數姐姐最能吃苦,最顧家,愛好幫助弟弟妹妹。可是,她的命運並不好。她對家人那麽好,對老公女兒那麽鞠躬盡瘁,最後得到了他們的報答沒有???太可歎了。所以,我寧願做個不好的人,不為別人吃苦,我要對自己好。不管別人是怎樣來評價我,我自己不後悔。我為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我不要做別人的牛。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本書圖文並茂,特別是附圖全部是中國古畫,而且都是名畫,很有來曆,講得也通俗易懂。想要了解祖國文化,或者補課的人,很推薦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