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or not to be, 是比特幣自誕生以來就沒有停止過的爭論!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比特幣爆發了波瀾壯闊的行情, 截至到今天,BTC的價格已經突破了63000每月/枚,ETH的價格也突破了2500美元/枚的新高。讓很多置身於數字貨幣之外的個人投資的朋友扼腕歎息,這其中,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人群,一類是“鄙視派”,也就是多年來持續看衰+對比特幣不屑一顧的朋友,這類朋友是占絕大多數的,即使在2021年,數字貨幣發展如此迅猛的今天,9:1法則依然有效,如果把各個年齡段的人都統計進來,我完全可以得出結論,也就是絕大多數的個人投資者是不看好比特幣的。鄙視派中有的人是思考學習過後不看好,有的人是懶得思考這種看似荒謬的事務,再加上像查理芒格這樣的大咖對數字貨幣的歧視性看法,更給鄙視派的朋友增加了充分的合理性,這種心態很難給自己賦能,進而去了解、思考、學習比特幣的相關知識和信息。第二類是“理論派”,用簡單的話說,就是知道,但不做。這類朋友經過一定時間的了解、學習,看得懂也認為比特幣在世界金融格局中有它存在的價值,但是僅限於文字和理論,鑒於數字貨幣及其底層的區塊鏈技術,在注冊、出入金、交易、持有、報稅等環節存在一定的技術門檻,這些門檻給這類朋友造成了參與負擔,因此這類朋友也一直沒有行動。還有一部分理論派的朋友,由於種種原因,或是法規、或是平台的穩定性原因,一直沒有參與,尤其是一直生活在中國國內的朋友,我甚至知道在國內發表和出版相關區塊鏈論文和著作的學者,自己根本沒有做過數字貨幣的交易。所以,我今天的這個blog,就是想針對這兩類朋友說一點看法,以及我對比特幣未來發展的看法。
(1) 我想對“鄙視派”的朋友說的話:
拿我個人的認知來說,我也是在相對較晚的時間才開始深入學習比特幣,在比特幣剛誕生後的幾年,由於工作的忙碌,以及我對現行世界金融體係的片麵的理解,導致我對比特幣的認知與看法就跟很多“老先生”一樣,是不屑一顧的。覺得這個東西跟小孩子的遊戲裝備、遊戲積分、勳章等虛擬資源是一個性質的,一幫極客童心未眠搞出來的東西,沒什麽意思,也上不了台麵。人就是這樣,年齡越大,讀的書越多,越容易自以為是,對待新的事物也就越矯情。這就像一百年前,滿清貴族抵觸修鐵路是一個道理,認為會破了大清的龍脈。我也清楚的記得,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上小學的時候,我的一個老師對當時學習計算機有很大的不屑,大概意思是要我們知道,人腦比電腦不知要強多少,與其花太多精力在電腦的學習上,不如把現有的功課搞好。現在我們知道,AI的發展已經到了讓我們人類需要警惕的時候了,它們在認知、感知、邏輯、計算等方麵全麵碾壓人類的大腦很可能會發生在10-20年後。當然,今天的我們不能以上帝的視角來看待具體事情,我老師說的也沒錯,人腦確實很偉大,偉大到我們都不能完全理解它有多偉大,但是對新鮮事物的理解,和包容是我們今天這個時代每一個有進取心的人必不可少的素質。我們可以看到,對於數字貨幣的存在,即使在中國94禁令後,依然對數字貨幣本身保持一定的包容,隻不過把現階段可能存在對現行金融體係的風險,暫時規避掉,而對於數字貨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更是在國家層麵鼓勵其發展、創新,也在全世界範圍內率先推出央行數字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簡稱CBDC)。我個人的性格我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即使是我不是很喜歡的事務,也會殘留那麽一絲絲欲望去了解一點東西。所以,我稀稀拉拉的經過了幾年的關注和學習,我逐漸對Satoshi Nakamoto(中本聰)、Vitalik(V神)這些燈塔所構建並發展的數字貨幣生態及其區塊鏈技術架構,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當然這個過程和時間其實還蠻長的,我自認為自己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也不是一個能對新事物做出快速精準且敏捷反應的人。因此,就在這幾年,區塊鏈產業規模和數字貨幣的價格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從雨後春筍般崛起的交易平台到林林總總的幣陸續ICO ;從USDT、USDC等穩定幣的出現到小紮的Libra白皮書的發布,不斷刷新我對這個領域的認知,而我在讀了“萬卷書”後,還是始終沒有走出萬裏路的第一步。學習是認知的朋友,它可以潛移默化的逆轉一個人看待事物的態度以及價值觀,而最終的量變是至關重要的, 對於數字貨幣,我逐漸從不屑一顧的態度,開始逐漸的轉變為尊重和認可,最終驚歎人類的智慧可以到達如此的地步,本世紀剛剛過了20年,我可以用我有限的人生經驗來評價,區塊鏈技術是本世紀最偉大的發明,沒有之一。這種價值觀的轉變其實是非常普遍的,各位朋友可能從很多資本市場的大咖對比特幣評價前後不一致的現象中可以看出來,其實那些從一開始看不起比特幣的大V,也一直在學習和積累,他們更聰明,也比我理解的更快,最終他們轉變了自己的一些傳統觀念是很正常的,比如橋水基金的Ray Dalio,橡樹資本的Howard Marks,包括Bill Gates對比特幣的看法也從不認同,逐漸變為更中立的態度。隨著我個人認知的積累,在幾年前,我已經開始認識到數字貨幣及其包括智能合約在內的區塊鏈技術體係,已經是世界金融版圖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你認同也好,不認同也好,它就在那裏,而且應用領域會越來越寬廣。這個趨勢不會以任何人和組織的意願而轉變。所以再看衰比特幣的大V,他們也不能閉眼漠視,必須主動或被動的做出策略,應對這個新事物的出現對整個自身的潛在影響,而這個衝擊在短時間可能是正麵的,也可能是負麵的。所以朋友們,如果你是數字貨幣的鄙視派,繼續鄙視沒有關係,但是我建議把姿勢調整一下,邊學習,邊鄙視,豈不是更好?
(2)我想對“理論派”的朋友說的話:
至於“理論派”的朋友,我的態度是相對謹慎的,因為簡單三言兩語的激勵和空洞的片麵之詞,很容易造成誤導,在沒有充分實踐經驗的情況下,去下場博弈,會給投資帶來巨大的隱形風險。理論派的朋友往往伴隨著高學曆和高知,讀的書也很多,他們往往混跡在各大投資理財論壇、各種微信、Discord、電報社群及投資俱樂部中,接觸學習了很多複雜的交易策略及衍生品應用套路,而且數學功底過硬,精算能力強,而且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擁有投資股票、期貨、期權、外匯等金融衍生品經驗。但是,如果沒有親自動手做過數字貨幣市場的交易,又擁有了很多理論知識和來自於別人的經驗,是非常容易對數字貨幣市場缺乏敬畏的,甚至用股票投資的方法和策略平移到數字貨幣市場,是極具風險的。而這個風險不單單是價格波動的風險,在數字貨幣的持有、交易的整個過程中都存在風險,甚至平台本身、投資標的本身、以及看似去中心化的DEFI協議本身就是一重風險。因此,行動之前的實驗性操作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交易數字貨幣、還是合約、期權、質押、流動性挖礦...... ,都先用用小資金把你想嚐試的每種數字貨幣金融產品跑一遍,走通了,然後再總結利弊,找到隱含的風險,以及與你理論認知相背離的地方。隨著不斷的深入操作,自己逐漸建立起適用於數字貨幣市場的投資策略,逐漸加大資金,擴大投資品種是完全可以的。當然,上文也說到,數字貨幣是由一群小眾的極客開始逐漸走向全世界大眾投資者的,在傳統的二級市場從事投資、理財,除了一少部分量化交易者,散戶是不需要擁有什麽信息技術的,那些大的卷商附帶的交易APP、web程序已經非常成熟且交互體驗良好,隻要能有簡單的手機、PC上網經驗、就可以從容的開展分析與交易。但是,數字貨幣領域投資,即使在數字貨幣即使發展如火如荼到今天,如果你完全不去從技術的角度去想明白一些問題,也很難理解它的內在邏輯以及它交易過程中的種種概念,譬如節點的驗證、冷錢包和熱錢包、公鑰與私鑰、ERC-20,什麽是Segwit(隔離見證)?當然,你也需要一點點的技術動手能力,譬如冷錢包的配置、交易同一幣種上鏈選擇等等,這個也是很多缺乏技術動手能力的朋友遲遲沒有開始第一步的原因。但是隨著近年來,數字貨幣版圖的擴展,越來越多的傳統渠道,比如Paypal、Square以及Robinhood這種傳統支付渠道和券商,支持交易買賣比特幣,二級市場也逐漸有了Grayscale(灰度)這種信托性質的產品(GBTC、ETHE);加拿大市場今年由PURPOSE上線了世界第一個ETF(BTCC)。盡管這些產品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字貨幣,因為你無法獲取這些幣的私鑰,這些幣是這些中間機構幫你托管的,但是這些產品開始給數字貨幣打開了一扇窗,讓一些光照了進來,給機構一個合規的投資渠道,也給技術基礎不太好的散戶一個簡單化的投資方式。所以,隨著數字貨幣版圖的發展,交易對信息技術的基礎要求會越來越低,技術也不應該成為散戶與市場之間鴻溝。
(3)比特幣的明天--我等待得“拚圖”
我們的一生,遇到改變全世界某一領域格局的創新,其實並不是特別多。當我們有幸遇到了這種創新,並在盡可能早的時間采取了行動,對我們一生的格局會產生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譬如蒸汽機的出現、譬如鐵路的出現、譬如互聯網的出現,如果正處在這種創新變革當中的人們,盡早的認識到並進入這個產業,或是投資這個產業,在職業效率上是會遠遠甩開其它產業從業人群的。我們說的小一點,認同Fire運動的朋友,與其每天算著自己被動性收入和最早可以退休的年齡,不如抽出一點時間,識別發生在這個世界上的這種變革,並采取行動,產生的效果會遠比靜態的計劃自己收入和理財要大得多。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要識別哪些東西是真的革新,哪些是有炒作因素的革新?我來舉個例子,經曆2020年投資理財的朋友,可能會感覺到,如果個人的投資收益翻了兩倍以上,大概率這個人要麽投資了特斯拉,要麽投資了數字貨幣,也就是說從去年到現在,在二級市場上最賺錢的投資標的就是新能源汽車和區塊鏈兩條賽道,先發布局這兩條賽道的木頭姐-Cathie Wood也在2020年一戰封神,但是在我的認知中,我不覺得新能源汽車是改變全人類格局的創新,汽車的發展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曆史,今天我們所開的汽車,包括新能源汽車,跟100年前相比,在速度上、駕駛上,有多大的變化?其實沒有什麽本質的變化,靠化石燃料發電的國家,電動車一點也不環保,頂多能讓某一個地區的城市群尾氣排放少些而已。甚至新能源汽車的發明,還沒有MT、AT變速器的發明更具裏程碑意義,這個觀點我跟很多資深的,工作在汽車領域的朋友交流過。但是區塊鏈技術不同,它的誕生注定了要跟中心化的金融、信用體係發生對立,無論這個中心是非盈利機構、企業還是政府。這種對立也迫使中心化的東西自身演變,加速進化,以適應來自區塊鏈技術的衝擊。以個人的角度來描述,傳統金融經曆了幾千年的進化和演變,在合規合法性的同時,也有很多的東西讓我們覺得是理所應當的,譬如貨幣的國家屬性、譬如需要第三方背書的權證交易體係等等。這些在數字貨幣的誕生後,它的合理性開始出現了一些動搖,甚至有些人開始質疑,為什麽銀行有凍結我財產的權力,為什麽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從銀行拿出房子市場價格60%的現金,需要如此繁多的手續?為什麽被動的承擔政府流動性寬鬆所帶來的通貨膨脹結果?這些疑問被很多年輕的幣圈信仰者拿來作為向傳統金融體係呐喊的理由。但是時至今日,數字貨幣的市值以及它與傳統金融體係的投資、消費接口仍然沒有那麽暢通,也仍然被各個國家的央行虎視眈眈的警惕著,但是正是這種看似不可調和的對立,讓我更加堅信,區塊鏈技術及其數字貨幣的發展,敲響衝擊傳統金融的號角,讓傳統金融被動的變革是不可避免的。它是即互聯網之後,最重要的科技創新。
作為小老百姓,宏觀的東西要了解一點,畢竟那是天時。但是回到散戶投資理財本身,逃不開的話題就是,比特幣的空間還有多大。我個人總體還是以股票、ETF、期權等產品為主,所以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所謂“幣圈”的人,我認為影響比特幣價格走勢最重要的因素,並不是幣圈自己發生的那點事兒,譬如挖礦減半、STO、DEFI、NFT等等,幣圈自己的革新確實是可以推動比特幣的走勢,但這些並不是決定性因素,因為比特幣要想達到超出想象的高度,必須讓幣圈外麵的錢進來,因此傳統金融體係對比特幣的信心才是最重要的。我今年從幣圈的人對於比特幣走勢的觀點中可以明顯感覺到,他們對於比特幣價格預測方向是趨同的(長期看漲),但是根因(支持比特幣上漲的根源因素)分歧嚴重。很多傳統估值派拿出來各種各樣的估值模型,來給這輪牛市的頂部價格預測提供一個依托基礎。由此也讓很多不明所以的韭菜口口相傳,什麽本輪到8萬,本輪到10萬,20萬,5年到100萬的都有。也有很多江湖氣比較重的“磚家”,用鐵血暴力革命般的語言,來給他們所謂的“信仰”打雞血,任何現實世界金融體係的問題,都被看作是“舊勢力“,什麽量化寬鬆、通貨膨脹、金融機構冗長的信用評估過程 這些客觀存在且有合理性的東西,都被傳播“信仰”的幣圈“磚家”貶為糟粕,並把這些作為比特幣暴漲的根本原因,以及唯“去中心化”獨尊的合法性,大有現實世界金融已是末世,法幣很快淪為廢紙,而自己就是那個出淤泥而不染,眾人皆醉而獨醒的人,夢想靠比特幣獨善其身,完成階層大幅度越級。這部分朋友我覺得一方麵心理上可能需要某種信仰才能讓自己長期持有而不賣飛。另一方麵是被現在充斥在幣圈的“毒雞湯”侵染已久後,出現精神恍惚,忘了自己其實還需要現實世界的糧食來喂飽自己,還需要現實世界的法律保護自己生命安全。當然,最大的問題是他們低估了現實世界“人”的能力。現實世界金融體係的確是有很多問題,但是它因為人(或者說人建立的優秀製度)的存在會達到驚人的自我修複。所以,盡管我是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擁躉,我認為作為老百姓,在不違法的情況下可以適當配置一些數字貨幣資產作為自己投資組合的一部分,但我不認為未來數字貨幣會取代法幣,而是堅定的認為法幣一定會“馴服”數字貨幣,將其納入傳統的金融體係的一部分。而這個前提是我對於數字貨幣投資分析的基礎。我說這些並沒有懟比特幣多頭和信仰者的意思,我本人也是比特幣長期看多者,但是基於我對未來法幣一定會“馴化”數字貨幣的假設,數字貨幣與法幣共同構成二級市場投資的價值載體是必須要完成的,這樣,以比特幣為首的數字貨幣才能到達我們期待的高度。 而作為投資數字貨幣的散戶,其實根本沒有必要一定給自己在這輪牛市中一個頂部預測,因為我覺得根本沒法預測,但是,我們可以去想象,如果數字貨幣充分融入了世界金融體係,將會是什麽樣子?而我的想象是這樣的:
基於我的想象,如果它們都實現了(我想象力有限,這個標準並不高,我相信不會太久就可以實現),比特幣的“匯率”價格是我沒法想象的,但是也隻有那個時候,我才會考慮是否有必要把自己的數字貨幣換成別的貨幣。而現在隻需要觀察上述“想象”如果能實現,數字貨幣自身的發展需要完成哪些拚圖(裏程碑事件),而這些拚圖中的的很多其實已經完成了,而那些沒有完成的拚圖,就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關注這些裏程碑,比單純的盯住價格(本輪牛市高點8萬、10萬、20萬)要更有參考性和可行性。而這些拚圖和裏程碑是否會在本輪牛市全部達成,是不得而知的,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持有,等到我們預期的拚圖,一個一個的出現。下麵我們就來羅列一下數字貨幣已經完成的拚圖:
我期待近期能實現的拚圖:
以上的內容是我對數字貨幣在今年這個加密貨幣大爆發時點的思考,希望與尚未進入數字貨幣投資領域的朋友,分享投資數字貨幣本身的意義和心得,以及數字貨幣對個人投資理財及踐行FIRE運動本身的價值。對於數字貨幣的投資,大家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不能人雲亦雲,否則會很容易被別人收割,很多在股市都沒做過期權和期貨的朋友們,在數字貨幣市場做合約和期權,瞬間就爆倉的不計其數。我們要敬畏數字貨幣市場,你不尊重它,它翻起臉來可比股票市場更加冷酷無情。而對於數字貨幣市場上成千上萬的幣種,我們投資哪個幣一定要充分了解這個幣背後的邏輯和價值,我個人就不認同把比特幣之外的幣都叫山寨幣,像ETH的智能合約、DOT的平行鏈、LINK的預言機等,我認為都是區塊鏈技術體係很重要的創新,不能把它們籠統的都算作山寨幣,當然出於收割韭菜目的的幣種和資金盤項目也確實有很多,這個需要我們要擦亮眼睛,多學習,多了解,不要犯常識性的錯誤。最後我想說的是,數字貨幣投資涉及很多國家的法律敏感區,務必要解讀所在投資地區的法律法規,適用在哪些交易、持有和支付環節。要合法的從事數字貨幣投資,我們是投資者,不是革命者和攪局者,不要讓有意義的事情變得那麽暗黑。對於數字貨幣領域及其底層區塊鏈技術體係,我個人也在不斷學習,我的思想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我也從很多朋友的交流中得到很多啟發,如有錯誤歡迎大家及時指正!
PS:樓下什麽都不懂的兩位請自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貨幣不過就是國家的一個內容,也沒有國家會放棄這個權利,因此比特幣是沒有前途的。
第二就是如果比特幣不能直接作為代價券使用,也是沒有意義 ,不過就是類似荷蘭鬱金香中國君子蘭一樣的東西,存在的目的是炒,通過投機而獲利。
比特幣與數字貨幣並不等同,數字貨幣依賴的區塊鏈技術是很簡單的,而且數字貨幣會是未來貨幣的形式。
但必須是國家中央銀行一類的機構發行,而且可以直接變現不需要經過貨幣市場。
否則都屬於投機工具的性質,這是貨幣這個概念的特點決定的。馬斯克試圖允許比特幣買特斯拉而讓比特幣不經過貨幣市場而套現,但這種做法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