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桔子熟了的帖覺得很有意思,小的時候咱們不是總愛充大輩兒嗎?什麽時候開始就怕給叫老了呢。。。
愛充大輩兒其實都不單是小孩,看傳統相聲裏也愛拿倫理哏來逗笑,占點便宜可高興了,台上演員說個爸字台下男女都一起答應,可撿著便宜了!小時候同學之間也是找機會就來充大輩,有一回一同學問我54張撲克牌是幾副?一副哎。。。一副就是姨夫啊?二副還上了船了呢。記得上中學語文課學巴金的雷雨,老師指定同學分角色朗誦,我被指定演周老爺,絕對隻賺不虧,有個同學演魯大海,麻煩了,有一句得叫聲媽,結果這哥們兒誓死不說那個字,生怕以後落下話拌兒,全班大笑,老師也沒法子。再有個故事,小學四年級過元旦前學校演出,宣傳隊老師讓我演個新年老人,當時不可能有聖誕老人,打扮卻和聖誕老人一樣,用漿糊蘸了一臉的棉花當胡子,穿個翻毛大衣,找了個一年級的女生來演春姑娘,台詞是女孩喊我老爺爺,我上台說孩子們,新年好。。。之類的。演出完了之後,低年級小孩見麵追著管我叫老爺爺,心裏可美了。但大孩子就不幹了,見著就想揍我,管誰叫孩子呢?!我招誰惹誰了。。。
感覺怕被叫老了是在廣東,那裏沒結婚的女子都讓小孩叫姐姐,開始我還尋思那不是吃虧了,後來打聽才知道是怕給叫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