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哥評論

王裕慶—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台籍博士生、曾是大陸多家知名媒體特約評論員,由他出鏡的《慶哥評論》視頻欄目主要圍繞兩岸關係發展的話題展開討論,並獲得了眾多粉絲的關注與熱愛。
正文

“一國兩製-台灣方案”的觀察與建議

(2021-04-01 01:31:59) 下一個

就在2019年的一月,大陸正式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提出“一國兩製-台灣方案”的統一工作概念,寄望兩岸同胞都能在一起討論如何充實“一國兩製-台灣方案”的內容。 本文發現到大陸對台灣已經做出很大的善意,而且也獲得全世界中國人的熱議與討論。

鑒於這兩岸關係的新發展,筆者建議就先讓台灣同胞上承認"九二共識"的幸福船,不要管他幾表,然後在船上我們從建立信任在創造一國兩製的模式, 並且我們也應該把九二共識區分成3種層次,來對待不同人士對於九二共識認知的不同台灣人士。 換句話說,我們應該對粗淺認知九二共識的人與深入了解九二共識的人士區分開來,用諄諄善誘的方式來引導構建出對一國兩製的台灣方案認同。

正因香港暴動的發生,現階段社會上有很多對一國兩製的聲音檢討,並且大家也開始聯想未來一國兩製在台灣推行時要留意什麽情況。 尤其是不能如同香港現在一樣,出現隻有兩製而對於一國沒有尊重的情況,甚至還出現英國餘孽有所謂“港獨”的呼聲。 而且,就現在台灣的局勢來觀察,統一後的台灣在治理方麵,更需要花點功夫來給予更多符合一個國家內的安排治理。

當然,未來的一國兩製的“台灣方案”,仍然需要廣大台灣同胞的討論與協商,才可以落實為政策。 不過,在筆者來看,再如何討論一國兩製的“兩製”台灣方案,最後還是得回歸其核心內涵,就是在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領導下的“兩製”,而並非如同島內一些政客思考的兩製,就等於承認割據政權的存在。 鑒於,這原則與底線,筆者認為我們必須有係統的區分統一前與統一後的工作,而且必須循序漸進與穩紮穩打的推行兩製的台灣方案,直到落實為止。

在統一前兩製台灣方案的工作,我們必須做好各種宣導與充分累積建議和“心靈契合”的認同工作,這比現在談未來如何給台胞獲利的研究來的更為重要。尤其是在推行一國兩製前,我們也應開始在大陸對台胞做好一國兩製-台灣方案前的工作準備階段。以下是“準備階段”的工作:

首先、筆者觀察到兩岸關係的新時代,不能僅是要談交流,更重要我們應重視以“融合”為目標前提的交流,並也是應有的交流工作方向與方式,而且"以融合為前提的交流工作"(簡稱融合交流)更是“一國兩製台灣方案”的重要“無形推手”。 換句話說,“融合”與“交流”未來應做出緊密結合成為一個名詞,而不再把“融合”與“交流”分開看待。 就讓任何交流工作的目標都以“融合”為主,使得“融合交流”一詞,成為兩岸社會關係發展的新時代的流行重要名詞。 然後,在部門調整的設計上,大陸更應在涉台相關部門裏有“交流”名稱的單位,特別加上“融合”兩字成為“融合交流局”的新名稱,並以“融合”為目標,開始發揮“融合交流理論探索”、“融合交流政策實踐研究”與“交流活動推進融合的設計”等三項重大工作功能,進而可以方便從淺而深的探討“一國兩製台灣方案”相關的更多議題。 當然,我們還應運用更多現在與未來科技進步的方式,如AI體驗與各種即時網絡軟件等,讓台胞在沒有隔閡的情況下直麵聯係與了解大陸,落實真正的“融合交流”發展工作。 甚至還可以開放“官民融合”的分擔責任方式,讓民間企業與官方合作,舉辦開展更多符合“融合交流”創新型的交流活動,這樣不旦官方可以節省經費與得到更多創意裏的活動效益外,更重要民間企業也可以從合作裏得到開展自己業務與社會名聲的機會,台胞也會一改對大陸交流活動那種死板板的刻板印象,而願意更接近認識大陸或也可以從活動裏認識更多大陸企業裏重要的朋友,來大陸創業與就業了。 因此,筆者建議“融合交流”就應是一個“密不可分”的名詞,並且凡是以“融合”為目標的交流活動,我們都應鼓勵與支持的,民間與政府都應該合作一起為融合交流工作動起來。 我們就應該讓“融合交流”成為探討“一國兩製台灣方案”的重要精神,從落實“融合交流”的工作經驗裏,得到“一國兩製台灣方案”紮實的概念框架。 至於,未來兩岸的交流與更多在島內的促統工作,也可能出現被台灣當局用盡各種行政和小動作的手段,來阻擋的嚴峻局麵。 但本文認為我們應表現出更積極的態度,來讓更多兩岸同胞與接觸,而且也可以參考加拿大對待魁北克社會治理的方式一樣,隻要堅守一個國家的團結(unity)和符合國家法治(justice),在生活方式與社會習俗上,都可以活潑的滿足各種交流需要。

其次、我們也應把台胞的兩岸紅利轉化成祖國社會建設的新動力。 正因,大陸最近開放一係列台灣中小學的老師與醫生可以在大陸報考執照與認證等政策, 外加上大陸社會本身一些區域也同樣出現教育與醫療資源人才短缺的情況,因此建議大陸可以適當製定鼓勵政策,讓這些台師與台醫到教育與醫療資源人才短缺的區域發展與幫忙有需要的地方建設。 甚至,還應配合大陸扶貧與區域計劃,來讓台胞的發展也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一份子,就讓台胞人才成為建設祖國的先鋒群體。 此外,台灣青年創業與就業的政策。也應開始鼓勵向更內陸發展,尤其是未來也希望大陸能開始研究政策,多以就業為導向的創業政策和逐漸檢視各地創業政策,尤其是檢視各地“孵化器”和“創業基地”的真實業績與成效,讓台灣青年不會“盲投創業”而失敗,使得本來大陸的政策好意因“盲投創業”的失敗枉費了推行政策的初衷,更重要也可以讓更多台青追夢人有實際夢想成真的保障。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鼓勵更多台胞“向內陸下鄉”發展,讓台胞到祖國需要的地方發展,使得讓台胞更受到大陸社會的真正好評,而且也可以讓祖國給予台胞專門的政策照顧“紅利”,在符合經濟學與社會期待的規律下轉化成全體大陸社會的新“紅利”。 這樣不旦可以滿足我們台胞長期有想感激與回饋大陸的心意外,更重要也可以向大陸社會證明台灣同胞也是中國公民的一份子,所有給予台胞的照顧都會因我們願意“回饋”社會,而有了“一家人”的讚揚。 因此,從今年開始,我們台胞不僅要談“融合交流”與“支持統一”,更重要大陸與台胞也應開始談如何“回饋”政策照顧的紅利給大陸社會更多建設性的幫助。 就讓台胞人才成為祖國建設的先鋒隊,用實際工作參與和實力發揮增加本身的認同,了解大陸社會與獲得大陸社會的認可。 當然,大陸方麵也可以主導成立各種行業專屬給台胞人才發展的協會,協助安排台胞到需要區域的地方發展,解惑地方發展的疑問與需要,甚至也可以從這方式開始試驗台胞人才方麵的“兩製”推行試驗,來建立規範台胞人才到地方發展的權益與義務,使得“一國兩製的台灣方案”不在是紙上規劃,而是從累積的經驗裏得到實踐的真理。

第三、 對於兩製之台灣方案政策的推行,我們應循序漸進地分隔出統一前的“宣導、討論、理解、構建與協商”等五個階段,而且這些階段的發展,也不能太過急躁,更需要非常實事求是的做出各種調研與聆聽各種正反意見。 尤其是台灣的民心本來就是常因為自己能“當家做主”而分歧,或出現“不喜歡被他人代表”的情況。 因此,我們就必須做好結合台灣老百姓這些特性,來告訴他們“兩製”的台灣方案,不是哪個島內知名政黨人士或社會人士的“高級事情”,而是攸關自己生活幸福可以參與的重要日常事,甚至還可以在宣導方式上,隻要符合大陸相關法律,政府大可與兩岸的宣傳公司一起做出合作,並善用網絡與海內外相關機構的相互合作,來直接聯係台胞,讓台胞可以在沒有阻隔來直接聯係大陸,參加大陸各種關於兩製的台灣方案的討論,使得他們有了參與感,讓兩製的台灣方案因同胞的參與感而逐漸在島內獲得支持與認同。

第四、對島內一些敏感的“解決政權”與“中華民國”問題的討論,也不需要回避而應該正麵的告知台胞大陸的立場,甚至我們也應認真做好“割據政權”、“中華民國”與“家鄉”等三種關係區隔出與研究做出專業理論與老百姓能聽得懂的解釋。就如同筆者最近研究思考為何現在的美國南方各州老百姓,雖然他們仍然對內戰期間“南軍”有深厚的曆史感情而私下也會掛起昔日“南軍邦盟”旗幟成為地方特色,但沒有影響到美國南部老百姓對美國中央政府認同與維護統一的原因與統一理論一樣。 這樣或許就可以徹底幫台胞先解讀一下“反共教育”遺留下來的錯誤為割據政權生存防範心理,讓他們願意接受一個兩製的幸福政策。 那是因為,島內的教育,不論是以前國民黨或現在的教育,都已經把“認同中華民國等同愛台灣,愛家鄉的表現”,甚至還有更多台胞也分不清“中華民國”與“割據政權”的不一樣,而認為不尊重“割據政權就等於民國的叛徒”而排斥各種“反割據政權與台獨支持統一”的理論與說法。 甚至,還會疑神疑鬼看待大陸的善意,一副擔憂自己被大陸“欺騙”的誤解。 因此,大陸學術界應加強研究如何區隔開“中華民國、割據政權與家鄉”三者關係的專業理論與能說服台灣民眾的解釋,就比討論有多少台胞能在一國兩製獲利來的重要。 或許,這就是讓一國兩製的台灣方案得到島內老百姓心靈契合最重要的心理建設工作,而打開台胞的心結比談利益更重要。

第五、不論兩製的宣導或兩製的討論協商工作,我們都應用“海納百川”的態度,來多鼓勵台胞來參加,而且相關部門舉辦的各種活動也應公開化,讓台灣老百姓能自由的帶上自己對兩製的建議,來參加大陸研討會或各種活動。 更重要大陸本身官方人員的態度就應辦好“聆聽者”與“決策者”的角色就可以,千萬不要介入島內人士個人與協會和政黨各自的恩怨,聽從某方的是非而錯誤站隊不邀請或是排斥其他人士或協會和政黨。 換句話說,在筆者看來,隻要符合“一國兩製”的底線與理念,島內各自人士與協會,我們都應該全部邀請。正如俗話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島內各種勢力與理念的個人、協會或政黨的看法,都可能是我們在島內治理與順利推行“一國兩製”的重要關鍵。 最好形成讓島內各界爭先恐後的來大陸討論協商兩製, 這樣大陸就可以從海選的意見裏得到自己打開台灣促進統一的關鍵“政策寶石與鑰匙”。

統一後的兩製台灣方案的落實工作,我們必須逐步讓台灣與社會大陸完成徹底融合。 再談到統一後兩製台灣方案的落實工作,依據大陸對兩製設定的內容就是“保障台灣同胞的社會製度與生活方式”。 鑒於,這兩製的內容,筆者對未來兩製有以下觀察與建議:

首先、兩岸應開始重新修憲,並讓島內形成自己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參加,先以一國修憲的方式,來在人民大會決定未來兩製的台灣方案應是什麽樣的方案。 以修憲的方式,來融合兩岸的政治製度的差別。例如加拿大對魁北克,就是在憲法上有清楚規範魁北克有什麽權利與義務,這樣才可以讓台灣能心服口服的支持台灣方案。換句話說,隻要台灣在一個國家內的憲政基礎決定自己的方案,並不涉及主權和顛覆現有國家體製和黨的領導國家製度,基本上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就可以依據國家體製給予他們合理的兩製安排,甚至還可以出現在憲法裏的“台灣條文”,來保障島內既有政黨存在的權力,也如同加拿大魁北克有魁人黨,隻有魁北克人可以參加與其可以參加未來全國性人大會議席位的一樣。而憲法裏的台灣條文,也必須鑒於香港現在的問題,做出消減島內所謂議會的決定權力,與決策重大島內議題必須到人民大會堂裏“台灣廳”的“會議表決”來完成。 換而言之,現在所謂立法院(統一後就改編到人民大會)涉及島內重大議題(例如外事與重大預算)決定,就必須移到人民大會堂的台灣廳開會表決,甚至還可以設立會期讓大陸自己人大代表與來自島內的地方議會議員一起做出溝通座談會與一起參加表決會議。一切就開誠布公,甚至還可以直播在島內媒體。 進而可以使得島內政治代表想來大陸開會比在島內開會風光多,而熱烈參加島內人大議員選舉。 當然,我們還可以再參考加拿大對魁北克和原住民保留區的社區治理經驗。 尤其是在對同樣有獨立問題的魁北克居民來說,加拿大幾乎是以同一個國家標準來治理和落實真正的同等待遇與平等的社區交流。 甚至,當筆者進入魁北克,也不需要任何旅行文件與簽注,而可以自由的來回兩地。 同樣的,他們對原住民保留區也是一樣,除了在稅務上得到優惠,但在主權治理上仍然是以一個省的單位來治理。 而且,兩者的居民也是需要落實繳稅、參軍與投票的義務,然後他們也是如同其他加拿大省份的老百姓一樣,享有同等醫保、退稅和參政的待遇。 甚至,連在對社區的交流與溝通方式,也是以一個完整國家原則來落實,雖然對他們在生活與文化上給予相對的尊重,但絕對不會對待他們如同境外人士。 故而,魁北克的獨立運動與原住民的抗爭,一年比一年弱化,因為他們早就在一個國家體製內落實了一個公民的普通權力與義務,而政府與社區的溝通也沒有任何障礙。 因此,我們在關注一國兩製時,其實我們更可以借用他山之石,來作為一種國內外都沒有話說的參考案例。

其次、我們雖然說是一國兩製的台灣方案要保障生活方式與社會製度,但在基層公務員的人事治理上,筆者建議大陸應鼓勵有能力的兩岸同胞依據兩製的考核審查標準(知台知大陸有中國心為標準)到全中國的各自地方發展,參加各種工作。 使得讓整個兩岸的文官體係能早日從基層融合,並且大陸應讓台灣的公務員製度,在統一後依據情況作出認證。換句話說,未來統一兩製後的台灣特區,除了特區高層保持台籍人員擔任外,地方基層公務員都可以用和緩方式,讓大陸與台灣相關人員,通過必要的考核到兩地發展落實融合。 就如同解決“瓦斯漏氣”一樣,用不激烈的“點火”手段,來打開窗戶讓兩地公務人才流通發展,讓政務官與事務官分開對待,讓事務官可以有更廣的發展道路展望,而就會成為一種鼓勵,甚至不會有“地方保護主義”造成“自立為王”的小家子氣念頭,而開始願意來各地“開大車”雄心和為大中國服務的情懷。 同樣的,不論是島內或未來派到大陸的涉台官員,更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必須使用單一國籍,而不能如同香港一樣允許雙重國籍擔任公職與法官的工作。

第三,由於島內政治人物特別希望有機會能多點位子“當家做主”,故而筆者建議應該重新劃分島內的行政區,讓本來16個縣依據統一後的地理調研考察劃分更多的縣市鄉鎮,甚至還可以多設立縣長縣議員與鄉鎮代表。 這樣不旦可以滿足更多島內地方利益外,更重要可以減弱島內地方治理團結抵抗的壓力,而讓更多人能吃到“政治當家”的飯。 正如筆者之前的“政治就如同鼎分配肉湯”理論,我們可以把原先地方的權力分更多給地方,讓地方不旦都能喝到肉湯,而且每個力量也因過於小不能團結起來對抗中央政權。隻要中央給他們充足的肉湯,把每個“小鼎”裝滿讓地方吃飽,就會出現均衡分配與地方難以團結割據對抗中央的情況。 至於台灣特區與大陸的中國行政區不變,但維持現有的選舉製度,而且也應給地方選出自己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與以“大區域”為名額基礎來大陸開會,並且在島內多開設建言獻策的管道,讓人人都感受到天天可以建言獻策給中央的感覺,就不會出現沒有溝通的情況。

第四、現有的台灣福利待遇不旦要保持,如果台灣早日覺悟談兩製的台灣方案。我們大可給台灣地方更多基礎建設,雇傭更多台籍的勞工和等同大陸一線城市的薪水待遇,並加上島內既有的勞保與健保待遇。 除此之外,對被割據政權剝奪軍公教的退休待遇,隻要願意支持配合一國兩製的政策,隻要沒有在割據政權時代做台獨與背叛民族利益的事情。我們都可以恢複1999年以前,被割據政權剝奪的退休承諾,一直到首領人過世為止。 對現任職務的軍工教,隻要沒有違反統一前相關法律,願意支持一國兩製政策,就可以給他們50年變升遷與退休製度,而且還可以立即開放認證考核在公務機關的工作經驗與考試資曆,來依據資曆經驗歡迎他們到統一後“大中國”裏的任何省市服務與工作,和日後以島內特區模式計算的退休待遇,以落實筆者之前提到的“事務官係統融合發展”的政策。

第五、對於支持與配合一國兩製台灣方案協商與願意服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法律的島內政治人物與政黨,除了允許他們額外可以完成兩個任期的優待和官職待遇外,更重要對於兩製協商後的領導人,也可以授予一個“副主席”的頭銜,而其他政治人物依據官職大小都給他們一片大陸湖光山色的房產與優渥的退休金,讓他們與其後代得以安居樂業的退休。 然後現有島內政黨,也可以依據參與協商的表現,承認他們在大陸的民主黨派參加人大政協的地位,而在島內的參選權也得到保障,甚至也依據大陸政黨規則與島內政黨的戶籍既有規定準許他們在大陸招募有台籍的大陸同胞黨員,準許他們在島內代表這些政黨參選,而且還可以參加地方治理。 如果這種發展可以實現,未來島內的政治就會因有台籍的大陸同胞參與,而島內政治不再僅是台灣同胞的台灣島,而是全體中國人的台灣島。

第六、兩製後對於島內教育,也應教材課本上恢複文科多談民族複興與理科多重科學科技發展並重的教學內容。 在實踐教育工作上,我們也應開始設立一些愛國遺跡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些“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不僅是談抗日,我們還應適當結合島內曆史學家,用不同角度還原各時代的本土曆史,並作出與大中華曆史結合,使得島內學生不會隻知道本土曆史而不知道大中華曆史的關係,此外島內也要增加科學科技教育,讓島內學子也可以參與實際祖國的太空與科技研發課題,進而讓他們可以形成“立足台灣,放眼大陸,競爭世界”的人才。

第七、對於台灣當局現在既有的軍隊與警察,應采取比較精實方案。 所謂精實方案,就是把不適合與想退休的軍警人員,用優渥經濟與換崗位的條件讓他們離開軍警係統,而留下來的就直接編入大陸的軍警係統。 並且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規定,讓他們接受大陸正規的軍警訓練和政治思想教育,而後就讓他們隨著國家體製做出軍警調動與移防。 之後,在台灣留下來服役的軍警,不論是來島內的大陸軍警,或是台灣本地的軍警,都依據統一後的法律,來“製服不變而人變的政策”。

總之,祖國必然統一,也必定統一! 所以,同等待遇與深入兩岸交流就是未來促進兩岸統一減少關係摩擦的潤滑液。 同等待遇與深入兩岸交流的推行就是為未來統一做好基礎,本文觀察現在最需要的不是多少新政策設計或新待遇和新交流管道的出台,而是如何“精工做於細”紮實的落實既有政策,與讓台胞真正落實完成一個中國公民在大陸發展的待遇與義務,並思考如何做到落實真正以融合發展為目標的兩岸深入交流,而產生更多促進祖國統一的新鏈結關係。 因此,筆者就特別自費到加拿大深入調研,就是想觀察他們是如何用同等待遇促進國家團結與統一,是如何用特別的交流方式來構建出社區融合的成果。 同樣的,兩製的台灣方案最大特色,就是落實彼此的真正融合發展,故而筆者就如實簡短分析統一前與統一後工作的需要,並提出個人對兩製台灣方案的粗淺觀察與建議。 最後在新的一年裏,我特別想對大陸說,謝謝對我與家人的照顧,祝福祖國國運昌榮,早日完成統一大業,給予我們兩岸老百姓早日一起吃團圓飯的大幸福! 因為,統一工作就是幸福工作,隻要完成祖國統一工作,不論你來自台灣哪邊都會得到幸福的照顧!我們都期盼大陸做好統一中國的“共主”角色。

詳細內容歡迎閱讀:https://www.toutiao.com/i693275930408050739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