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邊的小豆豆

怕自己健忘,胡言亂語寫一寫
正文

2022高考作文參考2:為什麽說學習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2022-06-07 02:13:31) 下一個

為什麽說學習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來自屠龍的胭脂井

#寫給百科的話# 第六條:為什麽說學習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

親愛的兒子,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講到了我們在地球上的所有生靈中,生活已經算是最好的了。我們能去學校上學,也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了。但這不能解決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習為什麽那麽難?”

對於這件事,媽媽是非常理解你的,學習確實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為什麽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 你現在在課本上學到的所有知識,都是人類曆史上最聰明的人想出來的。比如你的語文課本裏麵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定義了中國文學”的人寫出來的。很多課文,像我這樣的大人,也是很多年之後才發現它到底有多好。

比如我到了快40歲,才能體會到李白所寫“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這兩句詩有多麽的厲害。這兩句,一個生僻字都沒有,但是他用很簡單的字就把格律,把韻律,把意象都融合得天衣無縫。

所以,在小學課本常常出現的李白,是一個很偉大的詩人,是一個五千年不世出的天才。我們現在使用的很多成語,比如“蚍蜉撼樹”“青梅竹馬”“妙筆生花”等等都出自李白。他是一個定義了中國文學的人。我們課本上的很多其他作者,比如白居易,蘇軾,辛棄疾,也都是定義了中國文學的人。

這些厲害的人,很多在活著的時候,就是進士及第(進士及第比現在考清華北大還厲害),有的人甚至是狀元(也就是全國第一)。

這些這麽厲害的人寫得這麽精彩絕倫的文章,就構成了你的語文課本。

同樣,你的數學課本裏的內容,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一群人想出來的。數學是一個演化了幾千年的學科,基本是人類哲學的一部分。從計數到算數,到數字與算法的原理,到幾何等等,都是古希臘古代中國這些中人類最聰明的人想出來的。

還有你學的物理: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想出來的,牛頓是一個千年難得的天才。還有伽利略、哥白尼等等:這些人觀測到的現象,是千百年來很多人都看到的現象。前麵的人想不出來這背後的原理,但是這些人能想出來這背後的原理,就證明他們的思想超越了千百年來很多偉大的人的思想。

所以,你學的所有學科,能印在課本上的東西,都是曆史上最聰明的人想出來的。那麽上學是一個什麽樣的過程呢?就像是往你的大腦裏下載整個人類文明。

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包括媽媽,都沒有能力把自己寫在文明的曆史上。而這些課本上的人,是能把自己的名字鐫刻在人類曆史上的人,你去下載他們的智慧,用你自己的平凡去領會偉人的優秀,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

第二, 我們學習的所有知識,包括數學、語文、物理、化學、生物,都是演化了很長時間的學科。演化時間不長的學科是無法進入中小學課本的,因為它們的知識體係都還不穩定。

所以在這些學科演化的漫長曆史中,會有一些人為定下來的規則。這些人為定下來的規則與學科的本質並不相關。

所以,你必須把“人為的規則”和“學科的本質”分開來理解,你才能學得好。我給你舉幾個例子。

我們先拿數學來說。十進製其實就是一個與數學本質無關的“人為規則”。 人類計數一定需要十進製嗎?為什麽一定要數到10升位呢?

為什麽不可以數到11升位呢?為什麽不可以數到12升位呢?為什麽不可以數到16升位呢?---其實是可以的,你可以發明任何的進製。

所謂的“十進製”是我們人類,人為指定的一個規則而已,可能跟我們有十個手指頭有關:看上去比較方便而已。但是,真正數學的原理不會因為你用什麽進製而發生任何的改變。

數學的本質則是不一樣的,比如“勾股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它是不會因為你用不同的進製或者數學係統而改變的。永遠是“三角形短邊的兩個平方的和,等於長邊的平方”—永遠是這樣。

再比如說,化學中一個元素叫什麽名字,是人類隨意定的。但是元素之間怎麽反應,是化學的本質。

再比如說,我們在學生物的過程中,每個植物,每個蟲子,每個小鳥叫什麽,是我們人類頂的,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本質是什麽?是這些生物怎麽在自己的環境中求生存,是它們有什麽樣的生理器官,這些器官的構造是源於什麽原理?

我們的肺,可以叫“肺”,也可以叫其他任何名字。這些名字是可以變得,但是它得作用永遠是進行肺換氣:來交換氧氣和二氧化碳。

所以,學習的另一個難點是,很多人分不清楚,課本上的哪些東西是前人隨意定的,哪些東西才是這個學科的本質。

把這兩種東西分開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情,規則與本質是交織在課本裏的,而且寫課本的人並不在明顯的地方標注出來“這裏是規則,是我們人類隨便定的!”,“那裏是本質,是全宇宙都存在 的現象!”。因此,這些交織在一起的亂麻,使得有的時候老師也很難把它們分清楚。所以要想理清楚,一定要靠你自己思考:“如果換一個規則,事情還會不會是這樣。” 

為什麽我們一定要區分“人為的規則”和“學科的本質”呢?因為中考和高考出題的老師,他們經常會利用絕大多數學生分不清楚“規則與本質”的區別這點,來考驗學生。

這些出題老師,其實就是要觀察學生,哪些孩子已經明白了學科的精髓,已經看穿了可以廣泛應用的規律, 哪些孩子還在那些人為的規則裏麵轉圈圈。

有很多大人,學了一門學科很久,他們都沒有發現,他們覺得很重要的東西,其實是人類隨便定的規則;而他們覺得不重要的東西,才是那個學科的精髓。很少有人能隨時把這兩種東西分清楚,我希望你做那個能分清楚的人。

第三, 學習是一場競爭。我們要通過中考和高考,要選拔最聰明的人上大學,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都被淘汰了。

學習知識本身,並不是一場競賽。競賽,是跟其他人競賽。

在競爭的過程中,有很多人就迷失了自己:他們忘了學習本身並不是競賽,競賽隻是一個副產品。這個焦慮的心態其實很多成年人都有,你作為一個孩子,也會受此影響。

你可能因為自己排名下降,或者這次沒考好,就著急地忘了看本質,忘了想到底我哪裏沒有理解。

有很多孩子因為著急,就想著趕快提分,趕快把這些不足遮掩過去,趕快假裝通過死記硬背把一些不理解的東西背下來,去追求好成績和排名。

追求短期和表麵的成果,其實這個傾向很多大人也會有。比如有很多大人在找對象的過程中,也會忘記了自己的訴求是“我要找一個終身相伴的伴侶”, 他們會因為焦慮和著急把戀愛變成一場競賽。在這場競賽中心態失衡,為了贏就找了不適合自己的人,或者毀壞他人的關係。
這個焦慮的心態,會把很多事情都弄壞了。

誠然,這個世界是有競爭的,但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競爭。而且即便是競爭,如果你要贏,反而要讓自己冷靜下來,去沉下心打磨一件事情。很多人都忘了這一點。

更要命的是,高考和中考的出題老師,是有很多過往學生的數據的。他們可以利用過往學生的數據去給你挖坑,這個坑往往是非常精準的:畢竟大家都是人,過去學生跳的坑,你也會跳的。

這就需要你能夠沉下心來,冷靜麵對,在別人都著急的時候,仔細觀察什麽是坑。

所以我們總結來說,我們學習是非常艱難的過程。學習的難點有三個:
第一, 你在下載過去幾千年的人類文明,這些文明都是古今中外最聰明的人想出來的。
第二, 我們的課本是交織的,你不用心,就分不清楚哪兒是隨意的規則,哪兒是學科的精髓。
第三, 你很有可能因為競爭的壓力而壞掉心態。忘了前兩點。

這就是學習最難的三點。那你要問了:為什麽這麽難還要學習呢?其實恰恰也是因為這三點。

第一, 在人類漫長的曆史中,很少有人能像現在的我們一樣幸福,能夠有機會去學習曆史上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在想什麽。實際上,在不到100年前,中國絕大多數人都是文盲,當時的識字率隻有10%。

你現在可以去學校學這麽豐富的知識,讀這麽多好書,是一種莫大的幸運。

第二, 把課本抽絲剝繭,把學科的精髓層層的解開,也是非常有趣的過程。所有的交織的亂麻都等著你去梳理。

也就是說,你下載了人類最偉大的文明,還要在腦子裏梳理一遍。你就會變得更強了。

第三, 在競爭中學會冷靜,明白什麽東西不是競爭,什麽東西是我想要的,是生存最重要的法則之一。如果你在學校裏能夠學會競爭中的冷靜,你將來走入社會也會受益匪淺的。

這就是媽媽想給你解釋的兩個問題:“學習為什麽這麽難”, 以及“為什麽這麽難還要學習”,我希望你聽懂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