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樓春夢夢不斷
(癸卯六月初八於舊金山)
我故鄉每年都有一個稱為“軍坡“的節日,是曆史上傳留下來的宗教文化習俗。在陰曆六月初八這一天,村中的家家戶戶都用肥雞,肥鵝,或肥鴨祭拜一位神仙夫人"婆祖”。
據傳這千年古村,自始祖遷居此地以來就在村中燈籠嶺的坡地上建了"婆祖廟″,廟中安放慈眉臉善的娘娘木刻塑像,世代供奉,保佑鄉土,賜福子民,村中百姓各家各戶在軍坡節這天集體敬拜她。
我童少年時代在故鄉渡過一段時光,對當年軍坡的熱鬧景像記憶頗深。軍坡這一天,各家各戶都會來很多親戚朋友,是親人一年中非常難得的歡聚日子,特別是那些外嫁女兒,返回故裏,她們除了與外家親人一起歡聚外,更重要的是走門串戶,找到當年未出嫁時的好友閨蜜,聊長問短,談兒說女,給熱鬧的軍坡節增添濃濃的親情。軍坡節是聯絡親情的好日子。
軍坡節期間有很多慶典活動,在燈籠嶺的坡地上,婆祖塑像坐在轎子上出遊,後麵跟著吹“滴達”,敲鑼鼓的樂隊。看到身體附神的道士口含從嘴巴中穿過的鐵杖,小孩子都很好奇,觀望他腮幫子有沒有流血。而後,還有“上刀山”和過“火海”。記得我曾經跟在大孩子屁股後走過"火海",其實,那不是真正的火海,是柴火燒滅後溫度尚高的炭和灰,隻要快步從火灰上走過,赤腳也不覺得很燙。人生確實有真實的“刀山火海”,勇敢麵對,也是能闖過的,何況有前麵有婆祖這樣的神仙導引帶路!軍坡節用樸素的方式教導人們麵對現實的人生。
軍坡節的圧軸好戲是觀看瓊劇。天還未黑,很多人就搬凳子擺到臨時搭建的戲台前,占據一個好位置。當時的劇本很長,演劇通宵達旦。太陽出來了,鑼鼓聲停了,小孩子東歪西倒睡在大人身邊,唯有大人津津有味地回味和評論劇中相公花旦的演技。
記得五十年代初,社會尚平和,但是有一年軍坡期請不來瓊劇團,錦山小學的老師和邁湯的一幫熱血青年,自編自導自演節目,獻給軍坡節日。當時演了現代瓊劇“小二黑結婚”,內容新鮮,宏揚新時代,宣傳新理念,主演演員是我一直懷念和祝福的小學老同學。當年還演了一部活報劇“馬車夫之戀",是小學黎桂丹校長和王永老師編導的。清新,幽默的話劇有歌曲穿插。主演的CM老兄演出成功,給村民留下深深的印象,顯然聖母娘娘也從未觀看過這樣時髦的戲劇,也會很高興。
歲月如流,時至今日,婆祖廟重建了,故鄉的軍坡節日依然是村民心中一個重要的公共節日。雖然少了當年賓朋親友齊聚,少了村喧巷鬧的景觀,但祭拜這位神仙夫人的習俗沒有改變,唱大戲人神共樂的文化傳統沒有改變,祈福鄉村保佑村民興家旺邦的美好願望沒有改變。今年軍坡的夜晚,在錦山小學舊址的文化廣塲上,"秦樓情″的戲聲在古老邁湯的上空飛揚,正是:
秦樓春夢夢不斷,
邁湯親情情永傳!
祝福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