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家族,並不是大家認為的那樣,因為先祖徐經和唐伯虎的科舉作弊案,無心仕途,縱情山水,家道中落,成為貧困家庭。
徐霞客家族,其實還是積極向上的好家庭。隻是徐霞客更像是家裏被寵愛的小兒子,出去遊玩是他的事情,家庭的前途是大哥家的事情。
他的大哥家也很爭氣,侄兒徐亮工,在崇禎六年中舉,崇禎十五年(1642年)中進士。授陝西延安府吳堡縣知縣。
隻不過這個徐亮工有點倒黴,在崇禎的最後三年,跑到李自成的陝西延安當知縣,下場可想而知。縣城被李自成占領,徐縣令一個書生,貪生怕死逃跑是當然的,於是被問罪免職回家。
三年後,徐霞客已經死了四年。前縣令,當過官的侄兒徐亮工,是家主。
這個時候,在徐霞客的家鄉,發生了一件大事。
1645年夏江陰人民為抵製剃發令,在江陰典史等人領導下進行的抵抗。前後長達81天之久,故又被稱為“江陰八十一日”。清兵二十四萬大軍攜二百多門大炮圍城,一共損失的士兵有七萬五千餘人。江陰方麵,守城八十一日,城內死九萬七千餘人,城外死傷七萬五千餘人。
徐霞客家,不在江陰城裏麵,在鄉下。
當江陰圍城前的七月,大量的士大夫家族,帶著家裏麵能打的人,都進入江陰城幫助抗清。江陰城外的鄉下,成為治安真空地帶。
這個時候,徐家的家奴,和城外想搶劫大戶的暴民配合,血洗徐家。
經過這場禍難,徐家幾乎全家覆沒,長子徐屺、侄子,前縣令徐亮工一家5口、侄子徐亮采一家16口全部慘遭屠戮,多數家眷隨著徐家大宅“晴山堂”葬身火海,連屍骨都化成了灰,是真正的滅頂之災。
徐霞客的手稿也毀於這一場大難。
徐家隻有寥寥三四人得以僥幸存活下來,這其中就有徐霞客流落在外的最小兒子李寄。
李寄的母親是徐霞客的妾,在懷了他的時候,被主母趕出家門,被迫嫁給李家。貧窮的李姓丈夫本來就是將死之人,很快這對母子就陷入赤貧。
徐霞客這個渣男,出外遊玩回來後,對生活清貧的母子也沒有任何的照顧,就任憑他們自生自滅。少年李寄窮到隻有一條褲子,客人來了看見他趴在石頭上不起來,一問才知道,褲子曬在樹上,光屁民起不來。
當清軍高叫“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包圍江陰城,江陰義民在陳明遇、閻應元等率領下抗清時,青年李寄在城東積極組織援助,配合江陰守城,在敔山灣防鄉。反而逃過了徐家的滅門慘案。
後來,李寄晚年收集徐霞客遊記的抄本殘篇,重新編訂,這才有了現在的徐霞客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