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角入山采藥,遇到南華老仙授予《太平要術》。張角得書後,曉夜攻讀,終有所成,創太平道,並根據太平經“眾星億億,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蚑行之言,不若國一賢良也”,自稱“大賢良師”。
然後張角建立了一個宗教組織太平道,並且利用太平道發動了黃巾起義,重創漢朝。
這個南華老仙,到底真名叫什麽?
其實,南華老仙就是於吉。
《太平要術》其實原名叫《太平清領書》,作者就是於吉。
我們都知道,佛教有大乘佛法,小乘佛法,小乘佛法渡自己,大乘佛法普渡眾生。
先有小乘佛法,而後來發展為大乘佛法。
道教其實也是一樣。但是卻是相反的路徑,先有普渡眾生的“大乘道教”,而後來才發展成為隻顧自己成仙的“小乘道教”。
在東漢,道教其實有兩個派別,一個是五鬥米道,一個是太平道。
都是普渡眾生的大乘道教。都是要改變社會,達到普渡眾生的目的。
主要的方法,就是通過五行術,判斷天下大勢,朝代更替,然後通過醫病,施藥,甚至是提供社會福利等方式,獲得社會影響力。從而改變社會。普渡眾生。
張角就是這個派別的實踐者。通過五行術,得出結論,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漢是水德,所以是蒼天,土可以克水,顏色是黃色,所以黃天當立。
然後通過醫病,施藥,甚至是提供社會福利等方式,獲得社會影響力,建立宗教組織架構。再然後發動黃巾起義,自己來當黃天。
如果把道教類比共產主義理論,那麽於吉就是馬克思,創立了理論,然後張角就扮演俄國列寧的角色,把它實踐化了。
可是,張角失敗了。因為漢朝的地方勢力非常強大。張角實際上不是輸給腐敗的漢朝朝廷,而是輸給了乘機而起的地方軍閥豪強。
於吉總結弟子張角失敗的教訓:就是違背了道教順天而行的原則,自己去奪天下。
道教的基本原則,順天而行,該是什麽呢?
應該是和地方豪強合流。讓他們來走自己希望他們走的路。
於是,於吉就在江東,開始攻略江東的地方豪強勢力。
結果,成效卓著。
但是,他運氣不好,遇到了孫策。
如果換一個軟弱的君主,他基本上就控製了江東的政權。
曆史記載:
孫策曾經於郡城門樓上集會諸將賓客,於吉當時身穿盛服,手裏拿著小匣,以漆畫之,裏麵裝著名為“仙人鏵”的法器,在樓下經過。當時有三分之二的諸將及賓客,皆下樓迎拜,管理賓客的官員大罵也不能阻止,於是孫策即時下令將於吉收押。
這些信奉於吉的人都差使婦女入見孫策母吳夫人,請求解救於吉。
吳夫人對孫策說:“於先生也是幫助我軍祈福,還醫護將士,不可將他殺害。”
孫策說:“這先生是妖妄之人,能幻惑眾心,還使諸將不複相顧君臣之禮,都不理會我孫策,紛紛下樓去禮拜他,不可不將他除去。”
諸將再次聯署上書,乞求放過於吉,
孫策說:“過去南陽張津為交州刺史,舍棄先聖先賢的典章與教訓,廢除漢朝法律,還曾戴上紅色頭巾,鼓琴燒香,讀邪俗道書,說有助教化,最終為南夷所殺。迷信之事甚為無益,諸君還未醒悟而已。現在這位先生已在死人的名單上,各位不要再浪費紙筆了。”
立即催促將於吉斬之,梟首於巿。信奉於吉的人尚且不認為於吉已死而說是“屍解”(舍棄肉體而成仙),繼續向於吉祭祀求福。
而後來很短的時間內,就發生了孫策遇刺事件。
孫策於吉兩敗俱傷。
而經過於吉,張角,張魯的先後失敗,道教的”普渡眾生“之路,看來是走不通了,於是後來的弟子,就走向道教的”獨善其身“個人成仙的小乘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