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前,台海雙方爆發大規模炮戰,而且持續20餘年。這場炮戰背景複雜,真真假假,充滿玄機,值得探究。
圍繞台海關係,“金門炮戰”無疑是距離現在最近,兩岸最直接的熱戰,表麵上看雙方劍拔弩張、兵凶戰危,實際上更多的是打給美國看的,是毛蔣合演的一場大戲。大戲隻有一個主題:一個中國的原則。
1.八二三炮戰
八二三炮戰,又稱金門炮戰,是指1958年前後,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對據守金門島的國軍進行的懲罰性的大規模炮擊封鎖行動。
1958年,國民黨試圖反攻大陸”,大小金門島的國軍不斷炮擊福建沿海村鎮。8月23日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奉命向占據金門的國民黨軍隊和駛往金門的運輸艦船進行警告性的炮擊。擊斃國民黨軍金門防衛部3名中將副司令,擊傷運輸艦1艘, 其中最可惜的是抗日英雄吉鴻昌的侄子吉星文,這位在蘆溝橋事變中開了第一槍的抗日軍人。
9月初,美軍加強了在台灣和台灣海峽的兵力,並派出軍艦飛機直接為國民黨軍運輸艦護航。9月8日、11日和13日,解放軍福建前線炮兵部隊又奉命對金門和駛往金門的國民黨運輸艦船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猛烈炮擊。
為了擊破當時美國要把台、澎、金、馬問題變為所謂“國際問題”的圖謀,10月6日和25日,毛撰寫了兩篇國防部長文告公開發表,先後提出暫停炮擊7天和單日打、雙日不打的辦法,但均以沒有美國護航為條件。如有護航,不在此例。到該年12月底止,福建前線部隊共擊沉擊傷國民黨軍隊各型艦艇23艘,擊落擊傷軍用飛機34架,斃傷中將以下官兵7000餘人。此後,這種警告性炮擊打打停停,持續到1978年12月31日。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時,福建前線部隊奉國防部長徐向前命令,自該日起,停止對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等島嶼的炮擊,至此持續20餘年的金門炮戰告一段落。
2.毛的告台灣同胞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告台灣同胞書
作者:毛澤東
1958年10月6日
發布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 彭德懷
台灣、澎湖、金門、馬祖軍民同胞們:
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金門戰鬥,屬於懲罰性質。你們的領導者們過去長時期間太猖狂了,命令飛機向大陸亂鑽,遠及雲、貴、川、康、青海,發傳單,丟特務,炸福州,擾江浙。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打一些炮,引起你們注意。
台、澎、金、馬是中國領土,這一點你們是同意的,見之於你們領導人的文告,確實不是美國人的領土。台、澎、金、馬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是另一個國家。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這一點,也是你們同意的,見之於你們領導人的文告。你們領導人與美國人訂立軍事協定,是片麵的,我們不承認,應予廢除。
美國人總有一天肯定要拋棄你們的。你們不信嗎?曆史巨人會要出來作證明的。杜勒斯九月三十日的談話,端倪已見。站在你們的地位,能不寒心?歸根結底,美帝國主義是我們的共同敵人。十三萬金門軍民,供應缺乏,饑寒交迫,難為久計。為了人道主義,我已命令福建前線,從十月六日起,暫以七天為期,停止炮擊,你們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輸送供應品,但以沒有美國人護航為條件。如有護航,不在此例。
你們與我們之間的戰爭,三十年了,尚未結束,這是不好的。建議舉行談判,實行和平解決。這一點,周恩來總理在幾年前已經告訴你們了。這是中國內部貴我兩方有關的問題,不是中美兩國有關的問題。美國侵占台澎與台灣海峽,這是中美兩方有關的問題,應當由兩國舉行談判解決,目前正在舉行。
美國人總是要走的,不走是不行的。早走於美國有利,因為它可以取得主動。遲走不利,因為它老是被動。一個東太平洋國家,為什麽跑到西太平洋來了呢?西太平洋是西太平洋人的西太平洋,正如東太平洋是東太平洋人的東太平洋一樣。這一點是常識,美國人應當懂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之間並無戰爭,無所謂停火。無火而談停火,豈非笑話?台灣的朋友們,我們之間是有戰火的,應當停止,並予熄滅。這就需要談判。當然,再打三十年,也不是什麽了不起的大事,但是究竟以早日和平解決較為妥善。何去何從,請你們酌定。
3.八二三炮戰的背景
1949年春天,渡江戰役勝利後,解放軍迅速席卷江南,以摧枯拉朽之勢,解放了長江以南國土。1949年10月24日,解放金門過程中,解放軍出現失利,登島作戰中3個團9000多人基本被全殲,這是解放戰爭中遇到的最大的挫折。甚至,給解放海南島的將士心中蒙上一層陰影,毛遠在蘇聯,批複放緩解放海南島的計劃。
但是,韓先楚將軍根據自己的觀察和分析,堅持攻打海南島。韓先楚連續請示的電報,最後直接發到了中央軍委和毛那裏,毛簽字同意。韓先楚將軍,親自帶隊,隨第一批登島部隊踏上海南島,1950年3月5日-5月1日,海南島徹底解放。
盡管,首次金門登島作戰失利,解放台灣的準備始終沒有停止,中央軍委和毛製定了解放台灣的三步走計劃:
第一步掌握海峽製空製海權;第二步,掃除周邊島嶼的國民黨勢力,建立渡海基地;第三步,預計於1950 - 1951年間發起全麵的渡海戰役。
海南島的解放,無疑更加堅定了中央和軍隊武力解放台灣的信心,但是,這一切都被突然到來的朝鮮戰爭給打亂了。
朝鮮戰爭爆發後,戰火延燒到中國東北,誌願軍入朝作戰,將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趕到“三八線”以南,簽訂停火協議。但是,中美矛盾加深,美軍第七艦隊進入台海,台灣問題變得複雜化。
朝鮮戰爭結束之後,大陸依然按照既定的三步走計劃,平穩推進解放台灣的進程,國軍則節節敗退。到了1955年,台灣國民黨控製區域就剩下了台灣島、澎湖列島、台灣周邊島嶼以及大陸沿海的金門島和馬祖列島。接下來,大陸在福建修建了戰備機場、鐵路、公路,試飛了殲5飛機,在福建沿海集結重兵,準備解放金門、馬祖。
1954年12月2日,台灣當局與美國政府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統一大業變得複雜起來。陸方通過情報獲悉,台灣希望美軍直接接入,但美方要求“台灣”以“國家”的身份向美方提出請求,以便師出有名。而蔣介石則表示,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隻能以“台灣當局的”名義申請美國出兵,雙方陷入僵局。
其實1947年,台灣發生了“二·二八起義”事件,美國曾經試圖托管台灣,但中共與國民黨不約而同地明確反對,美國被迫放棄托管台灣。毛周等意識到蔣介石和美國並非完全一體,蔣介石亦有對於祖國統一的期盼。
由此得出結論,認為台灣還是有和平解放的可能性。比如,毛周在多次接見曹聚仁時曾表示:
“如果台灣回歸祖國,一切可照舊。”這是中共最早公開的“一國兩製”設想。
具體內容包括:台灣如果回歸祖國,可以照他們自己的方式生活;蔣可以搞他的一套;關於軍隊問題,可以保存,我不壓迫他裁兵,不要他簡政,讓他搞三民主義。
這些原則實際上就是最早的“一國兩製”原則,同時,毛還寫了一封親筆信,讓章士釗想辦法轉交給蔣。
信中提出國共第三次合作的倡議,對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提出幾條原則:
(1)台灣統一於中國後,除外交必須統一於中央外,台灣之軍政大權、人事安排等悉委於蔣中正;
(2)台灣所有軍政經濟建設一切費用不足之數,悉由中央政府撥付(注:當時台灣每年赤字約8億美元);
(3)台灣的社會改革可以從緩,待條件成熟並尊重蔣中正的意見,協商決定後進行;
(4)雙方互約不派遣特務,不做破壞團結之舉。
在毛親筆信的推動下,基於大陸方麵通過各種談話提出的“一綱四目”原則,蔣予以了回應。但不知何因,雙方的互動無疾而終。
4.金門炮戰的默契
在麵臨大陸沿岸島嶼逐步丟失、解放軍在福建軍備不斷加強的環境下,美國建議蔣介石從金門撤兵,形成兩岸獨立兩國的現實。
在綜合各方信息,進行分析之後,毛認為金門、馬島等暫時在台灣手裏,更有利於將來祖國統一。如果,解放軍解放金門、馬島,很有可能促成蔣在美國支持下,徹底走向獨立。台灣的問題就從中國內政變成了中國和美國的問題。
金門炮戰,先是有七次大規模炮擊,最早的四次分別是8月23日、24日,9月8日、11日。此後,金門水域處於被封鎖狀態,台灣揚言要轟炸福建、江西。美國人擔心被牽扯其中越陷越深,於是,逼迫台灣從金門、馬島撤軍,脫離接觸,形成兩岸對立一中一台的局麵。
10月5日,中央軍委和毛提出“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金門作戰指導方針。10月6日,彭德懷以國防部長的身份發表《告台灣同胞書》講話,宣布隻要沒有美軍參與護航暫停炮擊7天,7天後宣布繼續暫停,隻要沒有美國軍艦參與,就不打。
10月19日,美國軍艦又出現在金門水域,為國民黨軍運輸艦護航。第二天,解放軍立即實施了第5次大規模炮擊,發射了8800餘發炮彈,炮彈擊中運輸艦3艘、大型貨船1艘、運輸機1架,擊中陣地和觀察所10餘處。
此後,隻要美國有所動作,就進行炮擊,漸漸和國民黨軍隊形成了默契。1961年底開始,台海歸於平靜,金門炮戰也漸漸停息,隻是隔日打一些“宣傳單”,就用這樣一種方式宣示“一個中國”,一直持續到1979年元月中美建交。美國以書麵形式承認,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