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夫話吧

談醫療、談養生、談人文、談人生 – 聽趙大夫怎麽說
個人資料
趙大夫話吧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誰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真正發起人?

(2024-02-03 07:04:31) 下一個

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成就有目共睹,國家經濟從瀕臨崩潰的邊緣,到全球GDP第二,恐怕連最反華的人也不能否認。

但如果問,這一改變中國,甚至世界命運的發起人是誰?恐怕有人會認為,這個問題純屬多餘,因為老人家的塑像至今仍矗立在深圳。前幾年有一首歌很流行,叫“春天的故事”,歌中唱到:

1979年
那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喚醒了長城內外
春暉啊暖透了大江兩岸
啊 中國 啊 中國
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
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
走進萬象更新的春天

事情果真如此嗎?這裏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中國前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 – 華國鋒。

提起華國鋒,對不少人來說,是熟悉或陌生。熟悉是指上了一些年紀的人,不但熟悉,而且如雷貫耳;陌生,是指年輕人,因為現在華的名字極少出現在官方媒體中。

對華的好感由來已久,揮之不去,原因多重。從個人來講,在他的任期內,家庭出身不再是個問題,不少人獲得了與他人平等的權力,有機會讀大學、參軍,從而改變了自己和家庭的命運。從國家層麵,懷仁堂事變改變了中國,能有此膽量的人實在太少;華的家風不錯,其當政時,其子女高考照樣落榜;其後也沒傳出兒女因他發大財的消息。

1.華國鋒其人

                  華陵
1921年2月16日,華國鋒出生於山西省交城縣一個製革工人家庭,原名蘇鑄,字成九。

1938年,投身抗日戰爭,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華國鋒”即取意於“中華抗日救國先鋒隊”。1940年,任交城縣各屆抗日聯合會主任,後任中共交城縣委書記。

1949年以後,在湖南湘潭任縣委書記、地委專員等職務。1967年7月~1971年1月,任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廣州軍區政治委員等職。1975年,任國務院副總理。
1976年2月~1976年4月,任國務院代總理。1976年4月~1980年9月,任國務院總理。1976年10月~1981年6月,任中共中央主席。1976年10月~1981年6月,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

1981年6月~1982年10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

1982年10月~2002年11月,中共中央委員。

2008年8月20日12時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2.華國鋒評價

繼毛之後,華國鋒作為中國最高領導人,任期四年零八個月:1976年10月至1981年6月;作為權力核心實際主政,卻隻有兩年零三個月:1976年10月至1978年12月。

1980年以來,官方對華國鋒主政兩年的評價盡管有貶有褒,卻貶多於褒。最權威的結論,可用“一正四負”來概括。

“一正”:“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鬥爭中有功,以後也做了有益的工作”。“四負”:一是“推行和遲遲不改正‘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壓製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二是“拖延和阻撓恢複老幹部工作和平反曆史上冤假錯案的進程”;三是“在繼續維護舊的個人崇拜的同時,還製造和接受對他自己的個人崇拜”;四是“對經濟工作中的求成過急和其他一些‘左’傾政策的繼續,也負有責任”。

近年來,官方對華的評價有所鬆動,稱其為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曾擔任黨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奉獻了畢生精力。2021年2月20日,還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了紀念華國鋒誕辰100周年座談會。

3.華國鋒與改革、對外開放

粉碎“四人幫”之後,華國鋒最早提到“改革”,是1977年5月公開發表的一篇文章。文稱:“在社會主義社會裏,生產力的發展也必然會使經濟製度和政治製度上的不完善的地方暴露出來,喚起人們去加以改革。”
    
在借鑒和學習外國經驗問題上,華國鋒不是一個保守的領導人。1975年他任國務院副總理分管科技工作時,就曾感歎“科技人員不敢看外國書,思想有顧慮”。1977年初,項南(時任第一機械工業部黨的核心小組成員兼農機局局長)向他匯報考察美國農業機械化的情況。項南一邊匯報,一邊放映拍攝的紀錄片,華對美國農業生產的發達和農業機械化的先進程度感到驚詫。一個人種1600多畝地、一年生產150萬斤糧食的事實尤其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華國鋒認為:“我們搞四個現代化,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時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要學習外國,就得出去考察了解……出去考察一下,看來很需要,可以解放思想,看看國外有什麽好東西,看看資本主義的弱點,聯係自己作為借鑒。”

1977年7月16日,十屆三中全會開幕。17日,國家計委向國務院提出今後8年引進新技術和成套設備的規劃,除抓緊完成“四十三億”引進項目外,再進口一批成套設備,共需65億美元。中央政治局原則批準了這個規劃。華國鋒說:決心下定了,要幹,出點毛病難免,但要出得少點,搞得好點,精心籌劃,現在原則批準,要抓緊科學技術。

華在視察中、在題詞中,反複強調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還帶頭就經濟建設問題頻頻接見外賓。如1977年4月2日下午,會見了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會長土光敏夫和以他為團長的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訪華代表團全體成員和隨行人員。

華國鋒接見日本客人與寶鋼建設有關。因為寶鋼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引進的最大一個項目,他很重視。

1977年9月16日至10月14日,冶金部副部長葉誌強率團去日本考察一個月,發現經過十年“文革”,中國冶金技術水平和日本的差距不是縮小而是拉大了,至少差20年。1977年11月9日,冶金部向政治局匯報鋼鐵工業長遠規劃:今後3年在上海搶建一個現代化的、年產500萬噸生鐵的大型煉鋼基地,全套設備從國外引進。1978年3月11日,華國鋒批發國務院同意了這個報告,決定從日本引進成套設備,在上海寶山新建鋼鐵廠。建設規模為年產鋼、鐵各600萬噸,整個工程投資為214億元,其中,外匯4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44億元,國內投資70億元。

1978年2月25日至3月5日,在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華國鋒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時期的總任務,是在20世紀末把我國建設成為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3月13日,華國鋒在國務院會議上說:應該看到,我國科學技術落後,科學技術要搞上去,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學習外國的好經驗,非常重要。從我們自己現在的基礎上,慢慢走,也可以,但把外國的東西拿進來,再研究發展,就來得快。現在提出的這個規劃很重要,要先把今年60億美元的引進方案定下來。可以利用銀行的外匯存款,這個方針已經定了。這是正常的銀行業務來往,既然人家存了款,為什麽不能用呢?

4月19日,政治局聽取國家計委等五個部門關於《今後八年發展對外貿易、增加外匯收入的規劃要點》的匯報。《規劃要點》提出了到1985年累計外匯收入1050億美元,其中引進新技術和進口成套設各200億美元(用國家貿易外匯支付150億美元,利用銀行外匯存款50億美元)。華國鋒說:西德(即德意誌聯邦共和國)、日本戰敗後,10多年就上去了,要研究他們的經驗。

7月11日,在國務院務虛會上,聽取國家計委副主任李人俊關於擴大新技術引進的初步設想後,華國鋒進一步提出:“思想再解放一點,膽子再大一點,辦法再多一點,步子再快一點。”

基於這樣的思想,1978年3月起國務院派出四個考察團到海外考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3月9日到4月10日,以中聯部副部長李一氓為團長、社科院副院長於光遠和中聯部副部長喬石為副團長的中共黨的工作者代表團對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進行了為期三周的考察訪問,重點是南斯拉夫。3月28日到4月22日,以上海市委書記、國家計委副主任林乎加為團長的“中國經濟代表團”到日本考察。4月10日到5月6日,段雲為組長、房維中為副組長的計委、外貿部“港澳經濟貿易考察組”赴港澳考察。5月2日到6月6日,國務院副總理穀牧率領的“中國政府經濟代表團”赴西歐五國法國、西德、瑞士、比利時、丹麥考察。

這四個代表團為改革開放起到偵察兵的作用。

段雲率考察組赴港澳考察回京後,大體理出幾條建議:設想將寶安、珠海建設成兩個出口基地,變成生產基地、加工基地,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訂貨、補償貿易;建設一支競爭加強的遠洋船隊;建一個集裝箱碼頭;發展旅遊業。如何落實?提出在寶安和珠海劃出一塊地方,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簡政放權,給地方一點權力,財政支持,稅收政策調整一下,進出放寬限製,吃點偏飯,爭取3年至5年形成具有相當規模的對外生產基地、加工基地和旅遊業。盡快把經濟搞上去,為全國做個榜樣,把整個國民經濟搞上去。

段雲等起草了計委文件《港澳經濟考察報告》。 段雲等的報告應是特區建設的發端,是1978年,不是1979年。餘秋裏當天簽發。5月31日呈報黨中央、國務院。

接到港澳經濟考察報告後,華國鋒高度重視,先後於6月1日、3日,和國務院領導一起聽取了段雲等人的匯報。同意段雲和廣東省委提出的搞農副產品出口基地,主要出口中國香港、澳門和日本。

1978年8月14日至9月1日,華國鋒對南斯拉夫、羅馬尼亞和伊朗進行了訪問。這是繼毛1957年訪問蘇聯後,中共最高領導人的第一次出國訪問,將出國考察、開放推向高潮。1978年有12位副總理、副委員長以上領導人先後20次訪問了51個國家。據當時的國務院港澳辦公室統計,僅從1978年1月至11月底,經香港出國和赴港考察的人員就達529批,共3213人,其中專程赴港考察的有112批,共824人。

關於改革開放起源的曆史敘述,很少提到華國鋒,似乎華與改革開放無緣甚至是對立的。其實這是一個誤解。

有些曆史問題,要隔一段時間再看,可能更清楚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0)
評論
洋知青 回複 悄悄話 當年曾有美國經濟學家對毛澤東時代的經濟進行了研究。得出結論就是,就算沒有毛澤東時代專製的中共政府,中國經濟就是無政府發展也不會那麽糟糕。言外之意就是專製的政府對國家隻有破壞作用,沒有半點好處。

果然,改革開放後,中共放鬆了對經濟的管製,各種製約消失了,各種指導思想不再起作用了,中國經濟開始飛速發展。管製放鬆的越多的地區,比如深圳,廣州,長江三角,那裏的經濟就越來越發達。而紅垃圾多,管製多的地區,比如東北,那裏的經濟就越來越差。所以改開四十年中共對中國的貢獻就是不再瞎管了,這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真正原因。中國的經濟成就決不是新皇那種管啥啥爛尾的結果。
abcdaren 回複 悄悄話 所謂改革開放,說白了,就是放開手腳,大家‘向錢看’!《金光大道》裏的張金發副主任的名言:‘誰發家誰光榮,誰受窮誰狗熊。’中國的發展主要得益於全球化,外國資本、外國技術、外國訂單,和誰當什麽‘英明領袖’無太多關係!她們隻要不開倒車、胡指揮、亂幹預、不懂裝懂就謝天謝地了。。。
看:電視劇裏全齊了!一等的:官商勾結白手套,上市圈錢撈大的,如馬雲、許家印、賴昌星等;二等的:貪汙行賄、倒弄進出口、仿冒剽竊盜版、金融欺詐、操縱股市、走私,三等:黃賭毒、夜總會、黑社會、殺人圍標、偷工減料包工程撈錢。四等、五等:老實打工、失業、躺平、酗酒、打老婆。。。
矽穀工匠 回複 悄悄話 答案是習仲勳。最早的是蘇修領導赫魯曉夫。修正主義就是俄國特色的資本主義的意思。所以老毛恨他和走修正主義的鄧。但是據說廣東書記習仲勳是第一個看出修正主義和代工這條路徑的。據說是習仲勳告訴了鄧這個世界工廠的玩法,要不老鄧也隻是停留在理論上。

1978年2月22日,習仲勳返回北京,以特邀委員身份出席第五屆全國政協一次會議。1978年4月後,習仲勳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二書記;12月,習仲勳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廣東省革命委員會主任。1978年4月5日至28日,中央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其間,習仲勳、楊尚昆等人向中央領導人匯報了廣東的情況,並提出讓中央給廣東以更大的自主權,允許廣東參照外國和“亞洲四小龍”的成功經驗,搞出口特區。雖然有人持反對意見,但這個構想還是得到鄧小平等許多中央領導的支持。鄧小平說:“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是從1966年取消高考和大學停辦就開始了, 改是改了,革也革了。
jeany88 回複 悄悄話 這篇文章是公正的好文.作為那個年代過來的人, 雖然最感謝的是鄧小平, 但是, 沒有華國鋒, 葉劍英粉碎四人幫,鄧小平也得不到解放.更談不到後來的改革開放. 所以,談及誰是第一人,非這兩人莫屬.評論中提及其他人, 甚至慈禧太後,牽卻牽強.至於鄧小平對於華國鋒的態度, 雖然不對,但是那是他們 兩人之間的事.經曆過這段曆史的人自有公論.
蘭花地主 回複 悄悄話 應該是華國鋒。老鄧把改開的功勞都記在自己頭上是不對的,是貪天之功為己功,就像他把淮海戰役的勝利都攔在自己頭上而到死都不給粟裕平反一樣。也正是老鄧的黑貓白貓論和禍害中華民族的一胎化政策才造成了今日中國的種種亂象。
irisin2021 回複 悄悄話 應該是胡耀邦,隻有他意識到過去走的路可能是錯的。隻有否定以前的錯誤,才能實行真正的改革,找到新路。
江郎山閑話 回複 悄悄話 博主好文。
華國鋒是不錯,但是搞不過老江湖們。他們當然不會把功勞記到他的頭上。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有人說也是華國鋒提出恢複高考,讓年輕人參加高考,走出農村的。
竹風_如火 回複 悄悄話 嗬嗬
東方明月- 回複 悄悄話 華國鋒的改革是洋躍進,拿錢買機器生產線,卻排斥西方的管理體製。
華國鋒在改革開放中首先開了一條縫,鄧小平把這縫擴大到了整個經濟領域。趙紫楊才是有係統的全麵改革開放的先鋒。
64z鎮壓使得改革開放徹底停滯,並使中國經濟再次像1976年那樣接近破產。鄧小平陳雲不得不改弦易張完全按趙紫楊模式再次啟動經濟改革,但完全摒棄了政治改革,使得大規模腐敗成為必然。
Chieftop519 回複 悄悄話 習仲勳才是最早提出開放的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所謂改革開放,開放是重點,改革是為了開放。否則文革更是改革,有啥用。開放就是對歐美日的西方開放。對蘇聯的開放是五十年代。六七十年代是完全孤立。八九十年代是對歐美開放。現在又完全孤立。所以說中國的內政完全是國際政治決定的。五十年代倒向蘇聯打韓戰,是四十年代從蘇聯哪裏拿日本武器,到朝鮮避難的時候就決定了的。八是年代改革開放,也是七十年代投靠美國所決定的。毛病在好了傷疤忘了疼。剛被蘇聯扶起來就想著做國際共產主義的老大。剛被美國扶起來就想著全球命運共同體。二三十年代能二五仔日本投蘇,六七十年代能二五仔蘇聯投美,現在二五仔美國投馬斯克火星人?
誠信 回複 悄悄話
Totally wrong!

“中國改革開放的真正發起人” 是慈禧太後, 發起洋務運動。

So stupid, disgustingly.


baladirk 回複 悄悄話 大號螞蟻同誌說的也在理: 尼克鬆訪華奠定了基礎。其實49年前後,毛澤東也有意與美蘇共同搞好關係。後來各種陰差陽錯沒辦法。在美國,羅斯福去世改變了美方的立場。毛澤東無奈隻好有求於蘇聯。斯大林發動朝鮮戰爭說不定就是故意設計陷害毛澤東,以防毛澤東轉向西方 。斯大林時期,蘇聯仍然占有許多中國的土地,賴著不走。斯大林死後,韓戰停了火,赫魯曉夫同意將占有的東北鐵路,旅順軍港,新疆等等歸還給中國。有得必有失。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錯了。是毛。七二年和尼克鬆基辛格達成戰略夥伴關係,或者說投靠美國以後,後麵誰上台都隻不過是執行程度問題。毛在斯大林死後,頭腦如蔣在二戰以後一樣膨脹。認不清中國大而虛,名為五常,實則和印度一樣隻能跟班。結果導致六零到七零年的各種慘敗。尤其和劉周鄧等官僚蘇式計劃經濟派鬥得死去活來。重新投蘇,自己必然獻祭。而且蘇也不可能再有一百五十個項目的扶持力度了。隻有投美才有出路。
baladirk 回複 悄悄話 有一天,玩彈弓,不小心射到華國鋒畫像上脖子的附近,被一個同學匯報給班主任,讓我做了一個檢討,不了了之。當時剛剛從文革過來,我被嚇得不淺。回頭想一想,或許與當時的寬鬆政治氣候有關。
baladirk 回複 悄悄話 華國鋒時期的確“寬鬆”。或者說上麵在爭權無暇顧及其它。記得當時念初中,教室前麵正中掛著華國鋒的畫像。
baladirk 回複 悄悄話 觀點新穎。估計有道理。
申芝堂主 回複 悄悄話 1976年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六大工業大國。之後20年頻臨崩潰的邊緣,重回半殖民地半封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