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夫話吧

談醫療、談養生、談人文、談人生 – 聽趙大夫怎麽說
個人資料
趙大夫話吧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秘魯Chifa,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一個鐵證

(2024-01-02 09:06:12) 下一個

在秘魯,不管是在首都利馬,還是在鄉村小鎮,隨處可見掛著"Chifa"招牌的餐館。"Chifa"這個詞的發音,既像普通話的"吃飯",也像廣東話的"食飯"。在這個國家,"Chifa"是中餐館的意思。

實際上,這個國家有南美洲最高的華人後裔比例;在這個3000萬人的國家,有接近100萬華人後裔。

秘魯與中國的淵源,遠早於近年來大舉進軍海外的中資和中國產品。19世紀,大批華工被葡萄牙人用烙鐵打上印記,當做“豬仔”,漂洋過海,賣到秘魯。

秘魯於1854年廢除了奴隸製。作為契約勞工的華工,是對當地勞動力的一種有效補充。

他們修路、挖礦、掏糞,做奴隸都不願意做的工作。名義上不是奴隸,待遇上卻和奴隸沒什麽兩樣。

華工在秘魯的惡劣境遇,多少引起了朝廷的注意,1874年後,清政府不再往秘魯輸送勞力;而根據條約,有權回國的華人勞工,由於種種原因,隻有十幾個人選擇了回國。

留在秘魯的華工,由於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大多數都和原住民的女子結合,在世界的另一邊開花結果。他們的後代,連同麵孔一起,融入了秘魯社會。秘魯建國一百周年時,旅秘華僑特意捐贈了一座噴泉,矗立在利馬的博覽會公園裏。

秘魯的亞裔,以華裔和日裔為主。在秘魯共和國接近200年的曆史上,出過兩位華裔總理、一位日裔總統。

由於中國人到秘魯的時間較早,分不清亞洲麵孔的當地人,幹脆把所有從東方遠道而來的移民,通通稱為"Chino(中國人)"。

哪怕是日裔前總統阿爾韋托·藤森的女兒,秘魯人民力量黨主席藤森惠子,都被她的支持者取了這麽一個外號:中國姑娘。

說到中餐,利馬是整個拉美中餐水平最高的地方,沒有之一。華人在秘魯160多年的曆史,不光拉動了19世紀末開始秘魯經濟的發展,更深深地影響力秘魯人的生活習慣。比如飲食,除了Chifa外,他們把炒飯叫Chaufa,管薑叫kiong(粵語),白切雞、燒賣、蝦餃、雲吞更是清一色地道的粵語詞匯,秘魯人引以為豪的國菜炒牛柳(lomo saltado)就是黑椒牛柳的變體,本地人愛吃炒飯、愛吃醬油,華人文化對秘魯的影響多深,無須多言。在很多國家,老外看見中國人都會叫chino,但是在秘魯,他們會管你叫paisano(老鄉),打心眼裏,秘魯老百姓看中國人就像老鄉。在秘魯工作、生活、旅行,當地人的友善很容易察覺。

這些菜式早已走出了Chifa,和華人一道,成為了秘魯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在利馬的唐人街,人潮湧動、車水馬龍;國父題字的牌樓、中文招牌、裝飾,與世界其它地方的唐人街並無二樣。然而走進任何一家中餐館,與美加等國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沒有一家中餐館的服務員懂中文,長得像中國人。在一中式三明治店內,高掛著創始人及其家人的照片,典型的華人麵容,但服務員依舊是當地人長相,無華人蹤跡。

在秘魯,當地人非常友善,中國印記無處不在,但除了中餐館外,又無處可尋。那一百萬華裔何在?他們可曾記得他們的祖先和祖國?

我家孩子有位朋友在利馬的一所大學學醫,是華裔,他知道自己的高祖父來自中國,也有回國尋根的想法。

在回機場的路上,一位司機長相與當地人無異,當聽說我們是中國人後,非常熱情、健談,由於是西、英混雜,沒有全懂。但得知,他的曾祖父來自中國廣東,聲稱一旦有機會,也想回國尋祖、祭祖。他還介紹了不少當地的風土人情及華人故事。

與開封的猶太人後裔類似,秘魯的華人已與當地人融合,但他們知道自己是華裔,自己的祖先在遙遠的中國。衣食住行是人類的基本需求,秘魯華裔以Chifa這一獨特詞匯以及廣泛影響,宣示了他們的存在和對祖國及祖先的惦念,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BaysideCPA 回複 悄悄話 網上說太平天國覆滅之後大批大平軍或留在滿清被根除或選擇逃命到了南美洲。在海上漂泊幾個月損失了四五成。想去尋根的有些可能沒聽說過這個
太愛北京了 回複 悄悄話 我挺喜歡秘魯有機會還要再去,去看納斯卡地線。我導遊給我推薦了一家中餐,在庫斯科武器廣場,去了發現是日餐。回利馬後在中國城吃了火鍋Lacoma吃了中餐。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源遠流長是時間上的,不是空間上的。沒有大航海,東亞人知道地球是圓的嗎?還迷路?貽笑大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