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77)
2022 (186)
2023 (182)
前幾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8周年。關於抗戰是個永久的話題,因為它關乎我們民族的存亡。
為什麽中國抗戰最後能夠取得勝利,有各式各樣的說法,如美軍的原子彈、蘇軍的出兵東北,還有日軍戰線拉得太長等等。但我同意這樣一個說法,中國人的抗戰意誌、決心和行為是最關鍵的因素。爛泥是扶不上牆的,沒有它中國不可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抗戰時期的漢奸、偽軍是不少,這是事實,但絕不是主流。下麵一組照片,便可證明一切。這裏麵既有老人,也有婦女和兒童;既有國民黨,也有共產黨,也有其它武裝;既有中國人,也有外國友人。
就憑這些,日本不可能勝利!
西岸-影是文學城中,水平最高的人。
》看了這組照片更加相信,要是沒有美國的那兩顆原子彈和蘇聯紅軍,我們現在可能都在講日語。
滿清占領中國幾百年,現在還有誰會說滿族語言?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蔣百裏盡管提出了持久戰的概念,但並沒有給出具體的方法,他是一介軍人書生,沒帶過兵,他假設中國可以長期抗戰,因為在三十年代中國GDP高於日本,但他不意識中國當時還是農業國,而日本已經是工業化國家。
毛是從一個很簡單實際的角度給出持久戰的意義,他認為在哪怕是有限的抵抗的情況下,日軍控製一個中國的縣至少需要50個兵,城市需要更多,還有交通線,都需要派兵維持,那麽根據中國縣的數量,大城市數量和規模,公路鐵路長度,日軍要想完全占領中國需要同時至少動員一千萬軍隊,這是日本做不到的。
事後證明日軍最後對華投降軍隊人數是112萬,對美國是190萬,包括50萬民工,對蘇聯投降50萬,整體算下來遠低於一千萬。
這就是持久戰的意義,但關鍵詞是有限的抵抗,否則日本可以像田中奏折提出的那樣學習蒙古人征服中國的模式,以戰養戰,用二三十萬人就征服了中國,因為占領區的中國人不反抗。
蔣百裏認為如果中國可以堅持持久戰,日本將會迅速耗盡戰爭物資,就不得不攻擊亞洲其他國家獲得石油和橡膠資源,而這些國家當時都是西方殖民地,這就觸犯了西方列強的利益,中國會得到強大的外援。
事實上事情也確實是如蔣百裏的預測,日本在美國終止了對日本出口石油和鋼鐵後,不得不發起太平洋戰爭,奪取東南亞,迫使美國參戰。
蔣介石在抗戰初期有一個所謂的十幾字訓示,“戰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與其講和”,這個政策是受到蔣百裏的持久戰理論的影響,另一件事就是上海會戰,這是中國主動發起的,慘敗,最終導致了南京大屠殺,但這個戰役迫使日軍同時從南北攻擊整個中國,而不能實行華北協定模式從北向南逐次推動,這個協定是學習蒙古人占領中國的模式。
一旦開戰就是全國開花,這也是蔣百裏在死前對蔣介石的建議。
國府當時不是不知道在敵後堅持抵抗的意義,派出了七十萬地方雜牌軍隊進行敵後作戰,但最終大多數成為漢奸部隊,其他都被消滅。
遊擊戰略當時在世界上大概也隻有中共玩得轉,五個要素都能做到,而國府是從來都做不到的,包括在失去大陸後進行的幾十次大陸作戰,最終都被共軍消滅。西藏平叛也是因為西藏四崗六水武裝試圖與共軍打遊擊戰,班門弄斧的概念。
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僅僅是在敵後進行騷擾,就形成毛預估的局麵,在38年後日軍基本無法組織20萬人的會戰。當時國軍需要五倍於敵的兵力才能與日軍打平,如果日軍可以組織20萬軍隊會戰,國軍是無法組織100萬軍隊對抗的。日軍抽不出軍隊,是國軍可以守住武漢長沙一線戰場的原因之一。
中共當時在敵後的騷擾主要是破壞日軍征集糧食和獲得工業生產原料,迫使日軍在占領華北後,守著中國華北糧倉卻無法獲得糧食,不得不從東北調入,在占領山西大同後卻不能利用煤炭,也是隻能從東北調入煤炭維持占領區城市生產和生活需求,導致整個八年抗戰時期日軍從來沒有能實現以戰養戰。這種戰法後來也得到美軍延安觀察團的稱讚。
那麽太平洋戰爭爆發就是必然的。
從文化角度講,中國人經曆過太多的苦難和艱難,有些是幾乎亡族滅種的苦難,因此承受艱難的能力遠不是其他民族能比的。這個特點讓任何希望通過長期爭鬥壓製中國的做法成為不現實,也讓中華文明成為古代四大文明唯一延續的。
Don’t bet on against China ,這是最新從哈佛流出的警告,是針對如今的中美之爭。
因此即使沒有西方列強的幫助,中國當時也不會亡,戰勝日本僅僅是時間問題,會再拖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