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已經開打一年多的俄烏戰爭相比,另一場影響可能更加深遠的、更加慘烈的、靜悄悄的戰爭其實已經開打,那就是中美金融大戰。這場戰爭不僅影響中美兩個大國的未來,還會給未來的世界格局造成深遠的影響。
中美金融大戰無疑是美方發動,具體表現為以下一個方麵:
1.製造地緣危機,營造恐慌情緒,讓中方的內資外流、外資撤走
最近這一兩年,美國在台海問題和南海問題對中國頻繁出手。
輕則白宮和國會三天兩頭對台海問題和南海問題大加評論或出台一些法案;重則,一些政府高官頻訪台島、對台進行軍售、派軍機或水麵艦艇到海峽或者南海挑釁對抗、或者聚集眾小弟在台海或南海周邊搞軍演;
隨著中美關係愈加緊張,雙方在台海和南海摩擦的頻次不斷上升,累積的火藥味便會在無形之中對中國國內原本穩定的投資與經營環境形成威脅和破壞。
危邦不居,長此以往,海內外的投資者產生恐慌和焦慮後,為了避險很容易就會出現內資外流或外資撤走的現象。
與此類似的情況在歐洲也曾上演,俄烏戰爭後,大量的歐洲企業和資產紛紛外流。
2.發動輿論戰,利用其掌控世界話語權的地位,唱空中國經濟
這類方式過去這幾十年來一直在上演,每隔一段時間互聯網上就有一些類似“中國經濟要崩潰了”的聲音傳出來。
尤其是最近頻次和力度越來越大,這也說明美方的攻勢也越來越猛了。
但凡每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如CPI、PPI、進出口貿易數據等國內經濟統計數據,就會有各式專家從各種角度做文章,大肆渲染某類數據又不行了、某類指標數據跌了、那個數據崩了……
3.憑借其金融霸權地位,使用金融領域的政策手段製裁中國
在中美戰略競爭不斷激化的背景下,美國憑借其金融霸權,對中國的金融遏製手段十分多樣。
近年來美國將多家中企和一些中方人士列入一些所謂的清單,對其金融和貿易活動進行製裁,中國金融機構也頻繁被美國金融次級製裁波及;還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幹預市場投資者選擇,如對已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進行打壓,或對中企赴美上市融資設置障礙。
近幾年從美股摘牌退市的幾十家中國企業中,其中部分企業的退市原因正是美國政府的政治打壓,還有部分是或被美國證監會認定為有退市風險,或被叫停對中國企業的證券投資。
除此之外,美國還使用匯率手段打擊中國,指責中國操縱匯率,據此采取限製中國實體融資、限製貿易、加征關稅等製裁措施,另一方麵也將匯率問題作為談判籌碼,意圖在中美經貿磋商中向中國施壓。
4.公開明確中國為其敵人,利用金融霸權震懾所有和中國在經貿往來上的合作夥伴
自從中國的GDP體量對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構成威脅後,美國兩黨雖然依舊爭鬥不斷,但是在對中國的態度上出奇地一致。
為了打壓中國,除了拉上自己的小弟對中國直接進行圍堵打壓外,還利用自己的金融霸權地位針對與中國在經貿往來上合作密切的貿易夥伴,意圖斬斷中方與其他經濟體的聯係,從而在經濟上“孤立”中國。
美國對其他經濟體的製裁最主要的就是集中在以中國為骨幹的國際性合作組織或機構的成員國,如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亞投行、RECP等;還有就是針對積極參與中國倡議並主導的“一帶一路”戰略的國家或組織。
比如作為美國的“後院”的拉美及太平洋國家,美國一直看得很緊,容不得別國插手。一些拉美國家和太平洋島國,為了能搭上中國這輛經濟快速發展的“火車”,欲和大陸建立關係。這就觸犯了美國的逆鱗,於是美國眾議院議員安迪·奧格爾斯就聲稱,他將提出新的法案來要求已經跟中國建立起關係的21個拉美或太平洋國家,務必在規定時間內同中國斷交,否則美國將製裁這些國家。
相比眼下真刀真槍、屍橫遍野、打得你死我活的俄烏戰場,不見硝煙的金融戰更是一個能吃人的殘酷戰場。中美這場世紀金融大戰,結局如何,不僅關乎十幾億中國人的未來,也關乎整個世界的發展和安危。
因為隻要這80萬億不是都投放到市場就行。
如何做到這一點,這就是美軍的作用,美國需要世界感到恐懼。
美國用戰爭與金融配合,讓美國不論從任何意義上講都是一個帝國的形態。與古羅馬帝國沒有區別。而帝國追求的是壟斷。
聯儲會降息,讓美元貶值,麵對的是24萬億的經濟規模,但承擔貶值損失的是80萬億的世界美元,也就是美國之外的,對於美國以外的國家,有一個詞叫輸入性通脹,客觀上是有麻煩了大家負擔,替我負擔。聯儲會升息,可以促使美元流向美國,誰不願意把錢放到利率高的地方呢?客觀上讓世界資本流入美國,華爾街股市大增,美國獲得經濟資金,你的錢為我服務,有好處了你的錢給我用。
這就是所謂割羊毛的概念,這需要美國有絕對的金融壟斷地位。帝國曆史上統治世界也都一直是這樣運作的,所以基辛格說過,誰掌握了石油,就控製了經濟,誰掌握了金融,就控製了世界。
如果不希望讓美國這樣割羊毛,美國會做什麽?用各種方式製裁你就是了,97年亞洲金融危機,科索沃戰爭,如今的烏克蘭戰爭,針對的都是金融問題。美國為什麽要冒著同時與中俄兩國核大國作對的風險挑起烏克蘭戰爭?難道不能先拉攏住俄國對付中國嗎?
比如北約隻要不加速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進程,俄國就不會進攻烏克蘭。
實在是美國等不及了,因為中美貿易戰,中國加強了與歐盟的貿易規模,使得歐盟替代了美國成為第一貿易對象。這使得歐元在世界貿易使用比例增高到39%多,美元從46%降低到41%,隻比歐元高1%多。如果沒有烏克蘭戰爭,2022年歐元超過美元就是可能的,等於美元失去貿易統治地位,也就威脅美元金融地位,世界對歐元的需求可能就會高於對美元的需求,那麽那80萬億美國之外的美元怎麽辦?
就會被人們拋出,換成歐元。如果沒人接盤,當然會是貶值拋出,因此理論上必須是美國接盤才能保證美元不貶值,而美國24萬億的經濟規模不可能接80萬億美元的盤,前景就是美元崩潰,一錢不值。
那麽前麵提到的割羊毛就無法進行,這個風險哪個美國總統能能承擔?
那麽別說冒著與中俄同時對抗的風險,哪怕與全世界對抗,這個戰爭也必須發生。
戰爭開始後,收到打擊最大的是歐盟,俄國廉價能源沒有了,不得不買價格高四倍的美國液化石油氣。歐盟最大市場中國沒了,這樣歐盟兩大經濟支柱都沒了,歐元占市比降低到36%,美元降低到40%,但美元統治地位保住了。
科索沃戰爭當時也是同樣目的,亞洲金融危機,更是利用了美元的強勢地位和當時亞洲國家經濟泡沫的現狀直接從亞洲搶錢,讓亞洲國家30年的積累一夜之間被美國掠奪。
有一個概念需要清楚,人類社會最基本的活動是經濟活動,經濟活動最重要的內容是金融,其他東西,軍事,戰爭,意識形態,政治,價值觀,都是為這個目的服務。
美國的國債已經超過經濟規模,達到130%,中國的國債很低(記得是3%),因此金融壓力不同,而世界上最快的來錢的方式是搶。
如果承認這些現實,你覺得會發生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