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夫話吧

談醫療、談養生、談人文、談人生 – 聽趙大夫怎麽說
個人資料
趙大夫話吧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新上山下鄉運動來了?規模、結局將如何?

(2023-08-27 08:03:32) 下一個

常駐北美的人都知道,在這裏要想從外貌、氣質上判定誰是城裏人、誰是農民?是很困難的事。這一點與國內截然不同。

 

主要原因是北美地多人少,除了春播與秋收外,很少見到有人在田間勞作。春秋的勞作,由於高度機械化,很快就完成了。

 

所以北美的農民在吃、住、行上與城裏無本質區別,甚至還好些。所以他們的農民生活,與國內相比很讓人羨慕。

 

即便如此,也很少聽說這裏有什麽上山下鄉運動,估計太難了。

 

1.第一次上山下鄉運動

 

上山下鄉運動(簡稱上山下鄉),又稱知青下鄉、下放插隊、下鄉插隊、插隊落戶、插隊勞動、知青下工、插隊等,是國內的一場政治運動。

 

“上山下鄉”一詞最早見於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

 

早在1955年,幾名北京青年就向共青團北京市委提出到邊疆區墾荒,他們的這次行動引起了一小股到農村和邊疆墾荒的熱潮,


後來隨著“上山下鄉”概念的提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離開城市,走上了支援農村和邊疆的道路。

 

上山下鄉運動運動,發生於1950年代至1978年、在文革時期達到高潮。在此期間各級政府組織2000多萬的城市知識青年(簡稱“知青”)到農村去定居和勞動、“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關於上山下鄉運動,學術界對此次運動的評價較為否定,但各界評價也存在一定爭議。八十年代的梁曉聲、葉辛等作家,寫了大量的知青戲,如“蹉跎歲月”、“孽債”等;前幾年熱播的“血色浪漫”,鍾躍民等在陝北要飯的鏡頭印象極為深刻。

 

除了邊疆的兵團農場外,廣大農村,因為知青的到來改變了什麽?估計很難,無論幾年,他們也是過客,不會給當地帶來實質性地變化。對於個人,除了一些政治家,體壇的聶棋聖、說相聲的薑大師、及後來考上大學的以外,絕大多數後來回城的那些人,始終是城裏生活最不如意的一個群體。

 

2.新上山下鄉運動來了嗎?

 

今年年初,廣東省政府發布《廣東青年下鄉返鄉興鄉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三年行動》方案發布。方案提到,到2025年底將累計組織10萬名青年下鄉幫扶、聯係服務10萬名青年返鄉實踐、培訓服務10萬名青年提升興鄉技能,力爭實現帶動1萬名青年入縣下鄉就業、培育支持1萬名青年縣域創業。

這個消息當時就引起廣泛關注。

 

近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退役軍人事務部、全國工商聯等九部委發布《“我的家鄉我建設”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的要點如下:

1)目的:為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和各方人士建設家鄉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人才下鄉、資金下鄉、技術下鄉,匯聚各方力量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和《農民參與鄉村建設指南(試行)》有關要求,製定本方案。

 

2)指導思想:以“家鄉建設我添彩,共富共美共未來”為主題,以鄉情鄉愁為紐帶,以在村農民和在外老鄉為主體,營造共同規劃家鄉、建設家鄉、服務家鄉的濃厚氛圍,促進人才、資金、技術下鄉,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3)意義:鄉村振興關鍵靠人才、靠資源。“鄉情牌”、“鄉愁牌”打好了,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渠道疏通了,對鄉村振興將會產生很大作用。

 

4)工作原則:充分發揮縣級黨委一線指揮部和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 堅持村為單元,情為紐帶,引導各方人士自覺自願建設家鄉。通過投工投勞、誌願服務、投資興業、捐贈認建等多種方式參與建設。打通回鄉堵點,引導好、服務好、保護好人才、資金、技術下鄉的積極性。

 

5)活動目標:逐步使“我的家鄉”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6)活動內容:組織農民在鄉建設;倡導大學生到鄉建設;動員能人回鄉建設。引導專業人才、經濟能手、文化名人、社會名流等能人,回鄉參與建設;鼓勵引導退休幹部、退休教師、退休醫生、退休技術人員、退役軍人等回鄉定居;聘任一批有威望、講公道的回鄉能人作為鄰裏矛盾調解員;支持設計下鄉服務,引導設計師及團隊下鄉,為鄉村建設提供技術服務;鼓勵城市在職科教文衛體等工作人員定期服務家鄉;鼓勵在鄉在外能人以資助、捐贈、引資等形式,支持家鄉公益事業,開展尊老敬老、關愛兒童、助學助殘、幫扶濟困等社會公益活動。

 

7)保障措施:強化縣級主體責任、鄉級深化落實、村級具體實施的責任體係,為活動實施提供組織保障;堅持規劃引領;加大政策支持,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為主導、社會投入為補充的鄉村建設投入機製,推行鄉村建設籌資獎補機製和“財政資金+社會資金”共投機製,變傳統的“政府單投”為“多方眾籌”;對符合條件的設計師、大學生、退役軍人、返鄉農民工、企業家等,對其子女、配偶、父母等近親屬在入托入學、就業就醫、養老入院等方麵提供“綠色通道”。推動職稱評定、工資待遇等向鄉村教師、鄉村醫生、駐村鎮設計師傾斜,允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探索人才加入機製。

 

3.第一次上山下鄉運動的原因

 

第一次上山下鄉運動,放在曆史的背景下,其本意是為了緩解城市就業壓力。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麵臨的其實是一個內部經濟基礎急需完善,外部沒有支持反而圍困的局麵。


在當時,中國雖然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局麵,但是大量的勞動力進入城市、工廠城市無法很好的消解這部分勞動力,再加上當時計劃生育還沒有實施,存在孩子頂班父親的情況,城市的就業壓力逐漸增大。

 

在當時的情況下,過渡城市化帶來的弊端逐漸顯現,如果不采取措施進行補救,後續的發展都會受到影響。這個時候“上山下鄉”就成為了解決剩餘人口就業問題的一個重要舉措。


曆史上的“上山下鄉“是帶著解決“三大差別”問題的任務去到農村和邊疆的,“三大差別”即是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體力與腦力勞動差別。

 

按照知名農業專家溫鐵軍的說法:上山下鄉”本質上就是城市危機在農村的軟著陸,農村解決了中國勝利道路上了一次重大危機。


這次上山下鄉的實踐,雖然有著很多的缺陷,但是確實是當時時代背景壓迫下一次比較及時的應對措施。隻可惜規模太過於龐大,以至於沒有完全地將其中蘊含的知識分子的力量落到實處,這也就是仍有人對這次運動抱有懷疑態度的原因。

 

4.本次上山下鄉運動可能的主要原因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本地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5.1%;外來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5.4%,其中外來農業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5.1%。16-24歲、25-59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分別為20.4%、4.2%。25-59歲勞動力中,初中及以下學曆、高中學曆、大專學曆、本科及以上學曆勞動力調查失業率分別為4.5%、4.6%、4.0%、3.1%。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

 

其中16-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分別為20.4%,這一數據最令人矚目。另外,2023屆全國高校畢業生預計達到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加上海外留學回來的100多萬,1300萬左右畢業生需要在今年完成就業;2023年考研錄取率創下曆年新低僅為16%。據報道:今年全國864所碩士研究生招生單位的招生名額,不算保送生,共計76萬人,今年報考人數是474萬人,近400萬考生注定落榜。

 

姑且不論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是否準確,數千萬的年輕人沒工作,放在任何國家,都是天大的事。如何化解,上山下鄉可能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4.本次上山下鄉運動的前景

 

首先是否能有上次的規模,就很難說。體製上畢竟與幾十年前不同,政府強製年輕人下鄉的籌碼是什麽?戶口、工作、口糧?沒有這些,照樣活;在農村,土地也承包給了個人,不再是大集體,誰家願意來幾個知青在這裏吃住?再就是,城鄉生活水準的巨大差異,除了少數誌向高遠的有誌者外,對大多數芸芸眾生來講,恐怕沒有吸引力,除非強迫,自願者恐怕寥寥無幾。

 

前景如何,看看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HUDIEMI 回複 悄悄話 明明是勞改,偏要說上山下鄉
無塵2023 回複 悄悄話 當年我父母大學畢業後,到了農村,所以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我父母那些沒有讀大學的同學,反而留在了縣城,他們的孩子在城裏長大,條件好很多。
現在我回到那裏,那裏所有的領導幹部都是我父母的學生,或者是我父母學生的學生。我想,如果沒有我父母那一代人到農村去,中國農村不會那麽快就掃除了文盲。
當時知識分子到農村去,為中國後來整體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登錄後才可評論.